茶味之美
宋徽宗曾确定过茶叶的标准——“夫茶以味为上,甘香重滑,为味之全”。茶如今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滋味在其审美当中无疑处在关键的地位。
在一杯杯甘甜的清茶中,唐宋文人不仅品出了甘、苦、涩,还感受到了其不同滋味带来的舒适与旷达,和超脱茶味本身而转为对生命的思考,最后化作千万佳篇流传至今。

茶味清美——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茶味之清,表现在淡,这种淡,不是寡淡,而是轻淡,其味觉是丰富的,味感是微妙的。宋代吕陶《和毅甫惠茶相别》中“有味皆清真,无瑕可指摘。”
表达诗人喜爱茶的清美无缺的特点。正是这种清淡的感觉,令茶成了唐宋年间清神清心之饮,如唐代秦韬玉以茶清神“洗我睡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黄庭坚的“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眠。”
再后来杨万里“故人气味茶样清。”将清美的形象置于君子品格之上,足见唐宋文人对茶清美的喜爱之至。
茶味甘美——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宋诗的开山鼻祖梅尧臣在《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一诗中写道“汤嫩乳花浮,香新舌甘永。”一盏清茶,初品微苦,再而细品,生津回甘,宛如一缕缕花果香气涌入心间,丝丝回甘的香甜令人不舍忘却。
宋代喻良能提到“何似相携古兰若,细看香篆味茶甘。”茶既珍贵在它带着古兰香的气息也在它细品后回甘的滋味。
茶味之外——
一壶清茶甘与苦,百味人生入其中
品茶,仿佛在读一本晦涩的书。第一口往往是涩然的,第二口确实藏在涩苦下的余香。一抹抹茶香在舌尖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艳丽,悠远清甜,带来无穷无尽的回味。
唐宋文人在这种品味的过程中品出了茶味之外的启发。老来垂暮的欧阳修:“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从茶中品出了人事淡泊、世事无常的艰涩。襟怀坦荡的苏东坡:“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从茶中品出了人生的潇洒和高风亮节。
在千万篇诗中,茶幻化成了一个个清灵、幽香、脱俗的意象。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在水中起了又落,落了再起,最终漾开丝丝青黄,犹如一幅千年的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那依稀的脉络是中华文化血脉,亦是茶道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