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在大学做好这五点的人,离目标更近
开始研究生生活半年,前段时间,赶上期末周,放假前需要交几篇论文。研究生的论文和本科时写的作业不同,需要阅读大量文献,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比较好的完成课程论文。
虽然感觉自己平时读了很多东西,但最后写论文的时候,确实,我也感到一些力不从心,虽然最后交了作业,但自己并不太满意。
后来我和老师交流,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放假回家,和家长、朋友交流这半年的心得感悟,思考了几天,我发现事物大概都是相通,这五点,似乎不仅对于写论文如此,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有百利。
诚然,我相信因人而异,确有极优秀的人可能不论做什么都能做好,但回想我自己的经历,做事情毛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半途而废的结果,而那些实现目标的时刻往往是做好了以下五点。
这一篇文章,有感于我的大学生活和研究生半年的学习,道理是给自己的小小总结,我的故事亦希望能对读到文章的你有所帮助。
1.做事之前,把自己调整成一个积极的心态
如果一件事必须要做,那么不管这件事多么不情愿或者多么艰难,都要把自己调整成一个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它。
记得我大学那会,因为学院人少,所以经常被要求到一些学校的活动去凑人数,说实话,很多都不太想去,但没办法还是要去。所以那时就告诉自己,哪里都有优秀的人,就当去学习了,把心态调整好之后,对整个活动都乐观起来,观察活动中有没有表现得当的人,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当时就在这些活动中,我也认识了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后来一个学姐还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帮助了我,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指导。
读研之后,有段时间我挺迷茫的,觉得读研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每天都是看学术写论文,生活单调枯燥,不过后来,我想所有的阅读都能让自己更接近理想的自己,写论文还更能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呢,抱着这样的心态看书学习,着实感觉轻松了不少。
当我们被动的时候其实是处在生活的弱势地位,而当我们主动,你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打开了,这个时候的自己是在创造生活。很大的改变源自心态的改变,好的心态让你的起点就比别人高一点。
图片来自网络2.做事之前,给自己预设一个目标
有目标这件事真的很重要,人只有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才能不迷茫。关于目标,我的建议有两点:
第一,把目标量化,让目标看得见;
第二,制定很近的目标。
举个例子,还是我大学时候的事。刚进大学那年,我看到学校的橱窗里有各种校园之星的评比,当时我觉得这是学校里一个很重要的荣誉,能在学校的橱窗里看到自己的事迹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虽然学校一般,但这件事从我大一入学就记在了心里。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大三的时候,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目标定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实践的过程,我注意到了每一类校园之星的不同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又把目标细化了,也就是每一年我要做到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大三上学期末终于如愿成为校园之星的一员。
当然,这个过程,现在说起来寥寥数语,但当时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凝结了汗水甚至泪水,目标很重要,制定目标之后,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努力。
再说读研这半年,因为实现了考上研究生的理想,刚刚读研想着先适应半年,并未给自己制定如大学那么明确的目标,因为效率高,除了上课完成作业,我还有很多空余时间。前两个月一有时间就游走在大街小巷看展看剧,过这一段没有目标的生活。
有的时候适当的放松可能是好事,但时间长了就会陷入一种空虚感中,果然到了11月底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还有一个月上学期就要过去了,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大半个学期好像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收获,后来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是一段迷途,还好现在又恢复了原来的自我。
3.做事之前,对要完成的事进行充分准备
有的时候我们做事常常脑袋一热就匆匆忙忙的行动,结果进行到一半发现事情很难,根本坚持不下去,或者现实条件可能就不具备实现的可能,于是半途而废。说实话,这样的过程多了只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而做事之前,对事情进行充分的了解,不仅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的全貌有一个了解,也可以明确事情的关键点和难点在哪里。大学时候,我英语一直不好,四级擦边过线,但从大一就确定要考研的目标,所以考研英语一直都是我要重点突破的难点。为此前两年我一直在收集资料,看很多经验贴,琢磨考研英语的难点在哪里,资料经验收集全了,难点重点把握好了,真正开始复习备考的时候就是按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完成就是,后来我考研英语考了79。
说实话,这两年我越来越发现真正做事情高效优秀的人,真功夫反倒在执行之前,他们的搜集能力、分析能力比他们的执行能力还要好,充分的准备让事情完成的事半功倍。
读研遇到一个学姐,发表了几篇论文,还获得过市级的奖项,问她怎么有时间写这么多论文,很多人写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
她说,她写论文很快的,一二万字可能一周就写完了,但前提是把资料框架理论都提前准备好。她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写论文写到最后就发现,你的论文其实是你准备工作做了多少的呈现。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好像很多事也是如此,一件事能不能做好,不在于怎么执行的那个过程,前期准备到位,完成是水到渠成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4.做事时,敢于和他人进行比较
生活中总是不乏优秀的人,进步最快的方式是把自己和他们比较,考察他们是怎样做一件事的,为什么能比自己做得好。所谓近朱者赤,我觉得更进一步是不仅要接近他们,更要努力和他们作比较。 比较的对象我觉得是不是同龄人都无所谓,因为经验是不分年龄的,如果真的能把别人长时间的经验转化为自己所用,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当然,比较的过程也是分析学习的过程,比较之后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能够加速自己的成长。
5.完成一件事后,注意及时总结
说实话,自认为这是我之前做事时最欠缺的一点,我很不擅长总结,也可以说,我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件事重要。 我常常做完一件事,做完就完了,不怎么思考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读研的时候,老师上课讲到的技能点,我也都记了笔记,但我课后很少再度思考整理,很多时候都是一遍就过,但我的一个同学,常常把课上记录的知识,课后再整理到另一个本子上,把知识进行收集重塑。
不过,自从发现这一点的好处之后,我也尝试进行了一次分类和整理,我发现分类整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二度吸收的过程,更是把知识重塑到自己知识树上进行再思考的过程。
学到了这个方法之后,我开始试着把很多事情都再一次进行思考,想想自己如果重新来,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个总结的过程令我受益匪浅。
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了半年,我觉得读研的生活像是大学的升级版,但又不完全是。像的地方在于大学的习惯应该继续保持,比如早起、比如高效的做事、比如大量的阅读,但读研更进一步在于你需要更加清楚自己每做一件事的目的,读研时间很短,比起大学尽可能的多尝试多做,觉得读研之后我更考虑的是如何能把一件事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当然,很多事都是相通的,这是我给自己的小小总结,也是给读到文章的你的一点经验,希望对你有些帮助,让我们一起进步。
题外话:本来想把题目中的大学关键词去掉,但想到自己只有大学和读研的经历,夸张反倒不好。这一篇文章是给自己的总结,希望自己接下来做事能够更好,也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吧。
我是霖曦,一个正在进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