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如何理解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38章,意思是说:崇尚仁爱者行善资助是因为无诉求;崇尚忠义者尽忠报恩是因为有渴望;崇尚礼仪者行礼送礼,就无法评价了,抬手抛弃既可。
仁是共情的行为。尚仁之人就是富有同情和善解人意的人,他们的作为不求回报,属于无为不欲的人。义是知恩图报的行为,尚义之人都是还情和偿债的人,行为都有目的,属于有为有欲之人。礼是表达尊重的行为,尚礼之人都是求赏识和谋利益的人,属于有为很贪的人,不要搭理他们,而要拂袖而去和拒之门外。
仁慈是善良的情怀,同情是美好的心态,理解是优秀的表现。仁慈就是乐善好施和救苦救难,而且无欲不求且无私无怨,他们是人类优秀的品格,美好的情怀和珍贵的价值,也值得被赞扬,传颂和表彰,更应该被奖励,被馈赠和被报答。所有具备仁慈,提供救助和给予支持的行为美化生活,优化环境和改善文化,从而使得团队,群体和社会的大多数人获得收益。只有无私的关爱才是慈,只有无求的帮助才是仁,养儿防老不是慈,而是贪;宠人爱才不是仁,而是欲。仁慈是高级的情怀。
忠义是服从,敬重和诚信的表现,也是重要和珍贵的素质,更是获得权力,利益和资源的手段。获得利益做到回馈叫做义,受到恩惠做到敬重叫做忠;这是互动的,相对的和彼此的,没有利益却要求尽义务是剥削,得到利益却没有报答是不义;没有恩典却要求搞忠诚是压迫,得到恩惠却没有忠诚是背叛。忠义是中等的素质。
礼包括礼貌,礼节和礼物,是人们表现恭敬,顺从和友好的行为。凡是讲礼貌,爱礼节和重礼物的人都有私欲的诉求和目的,礼貌是赞扬,吹捧和夸奖,从而获得好感,礼节是请吃,请喝和请娱乐,从而获得认可,礼物是金钱,财物和资源,从而获得利益,效益和收益。重礼的人都是自私的,贪婪的和追求的,都有目的,愿望和期待,都是虚伪,狡猾和阴险的,都是有为,做为和妄为的,都会破坏规则,损害系统和危害生态的行为,都是腐朽,失败和没落的习惯和风俗。
观察企业和个人,可以从仁慈,忠义和礼仪的角度分析和预知他们的状况和未来。凡是注重研发,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的,都会受到尊重,爱戴和反馈。凡是注重交换,对等和不亏的,都会保持正常,普通和平凡;凡是溜须拍马的,请客送礼的和行贿受贿的,都会很混乱,出麻烦和有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