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北极星|文字读书

流浪汉就是流浪汉,不要搞什么国学

2019-04-24  本文已影响2人  谣光

文/谣光  来源/ID拾卷少女

流浪汉就应该有个流浪汉的样,或许,这个社会的共识就是什么身份就该有个什么样。

国学大师做了流浪汉,那他一定是精神有问题,不然就是受了刺激。

这些猜测似乎更合常理。

流浪汉就是流浪汉,不要搞什么国学

但偏偏,就有一个流浪汉,他捡得了垃圾,讲得了国学;睡得了大街,谈得了古今。思维正常,见解深刻,表达清晰流畅,一点不正常的迹象也没有。这件事,简直就是一桩奇事;这个人,简直就是一个奇人。

这个人就是近来风靡全网的红人“流浪大师”——沈巍。

随着社会各界的深入挖掘,沈巍的身世逐渐浮出水面,百度百科也已经更新了他的词条。

沈巍,52岁,热爱文史却被父亲逼着学审计。进入审计局后又因爱捡垃圾被举报,同事都认为他脑子有问题,领导主动给办了病退,每个月有还2000多的工资领。有家人,只是不联系,有存款,足够生活。可见他捡垃圾确实是出于爱好。

因为爱捡垃圾,沈巍多次在居住地被赶出来,才开始了长达26年的流浪生活。一起坚持下来的习惯还有读书。

关于为什么捡垃圾,沈巍说:“我捡垃圾不是生活所迫,我的观念使然,先知先觉者跟疯子,有的时候就差一点点。”开始是觉得有用的东西不该被浪费,到后来发展成垃圾分类的理念。

对于别人强加给他的大师称号,他说,“大师不敢当,顶多叫我一句沈师傅”,所以,我愿意称他为沈师傅,而非网络流传的“流浪大师”。

所谓大师,却未见得有几分敬意。

沈巍被围观照片 与圣经中的一幕颇为相似

在这个全民皆媒体的时代,沈师傅的走红无疑遭到了各路人的围追堵截,火爆程度比当年的凤姐更甚。这些围观的人中有网红小鲜肉,有卖翡翠的,有卖课程的,有炒作人设自己想红的……

其中能有几个是真正想聆听“大师”教诲的呢?跟这些人谈读书谈国学他们能听的进去吗?听进去了能听懂吗?

真正懂得读书的人都知道退后不打扰才是真正的尊重。

用一句文友的话说是,“一群疯子围观一个正常人”。

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我看改为“大师在躲藏,小丑在近旁”也贴切。

世人皆追名逐利,如有背者,便被视为异类。过去,异类者往往被视作神经病,譬如沈师傅的家人,同事都觉得他捡垃圾是精神有问题;现在,异类者则被视为标榜,引得众人争相来蹭流量。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欺我!

流浪汉就是流浪汉,不要搞什么国学

身着光鲜体面的“正常人”举着“我要嫁给你”的牌子疯狂围观,和有着流浪汉形象却谈古论今的沈师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刻,表里不再如一,到底谁更疯魔?

沈师傅一遍一遍地呐喊着要读书,分享着要读什么书,可那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他的人堆里,只是一双双欲望的眼,垂涎着伸手可得的利益。更有甚者,一见沈师傅露面,就高喊“抬起头”、“露个正脸”!你当这是在动物园观光呢?!

尽管火爆如此,沈师傅却并没有迷失自我。26年的流浪生活让他看透了多少人情冷暖!他很清楚这波热潮不久后就会归于平静,他也会被遗忘在角落,正如他自己说的“这对我的生活不会有大的改变”、“他们是为利而来的”。

沈师傅还说,自己现在最渴望的事是结束自己的流浪生活,有一个很大的房子,能够存放自己的书籍,养一些猫和狗,喂流浪猫和流浪狗提供一个住所,让自己在一个大房间里能够安心的读书,写字和画画。

这样的“网红”才值得人去追捧,值得去打赏。因为我们知道,他追求的不是金钱,有了钱,他也会回馈社会,也会做善事。

还记得那位名叫韦思浩的拾荒老人么?他的名字可能没有多少人记得,但提到“他的遗物比浙大身份还让人吃惊”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这就是媒体的力量,传播的力量。

沈思韦老人在图书馆读报

曾经的人民教师,拥有5000元的退休金,为什么韦老师还要靠捡垃圾度日?因为他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贫困学生。他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在揭开真相之前,他只是一个去图书馆会被人要求离开的流浪汉。那一刻,谁的灵魂又比谁高贵呢!

试想一下,韦老师的事迹如果在生前就被爆出,可能也要面临同沈师傅一样的遭遇了。

白岩松的一句“有钱难买喜欢”说得好,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去衡量。你再有钱,那在有些人眼中就是粪土。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为了躲清静,沈师傅曾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一段日子,如今,他已在某平台开通了直播,真正对读书有兴趣的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围观,真正想帮助他改变流浪状态的人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去为知识付费,而不是站在高处施舍。

衷心地希望沈师傅可以回归平静的生活,并达成所愿,善始善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