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曾国藩家书》工作生活

《曾国藩家书》日读日思019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9人  田丽维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3日星期三,共读第31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致父母书 第84页-90页

随书成长

【记内容】

记接家信及四弟四妹得子事;记王道隆捐官及吴定五受业、发愤、成就甚速事;记劝勉四弟六弟事;记京中家人身体事;记英夷滋扰事;记拟送家眷南旋及扶乩之后不送事;记请京官事;记寄物回家及留须事。

【记重点】

1、捐官:纳资求官。

2、案首:明清科举考试,县、府试及院试的第一名。

补充:古代在考试中的专用名词,指童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凡名列第一者,称为案首,亦有红案之称。

3、发蒙:启蒙。

4、起讲:八股文的第三股,概要叙述全文,以引发议论。

补充: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5、受业:跟随老师学习。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入学:旧指生徒或童生经考试录取后进府、州、县学读书。

7、藩台:明清时布政史的俗称。

8、县试: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9、府试:科举时代府一级考试。

10、头场:指乡试或会试的第一场考试。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各分三场,中选的关键在第一场。

11、大考:清制,翰林、詹事的升职考试。凡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每十年左右,临时宣布召集考试。考试结果分四等,分别予以超擢、升阶、罚俸、降调、休致、革职。

12、比:不久。

13、中书: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14、扶乩:一种迷信活动。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旧时民间常于农历正月十五夜扶乩。

补充:结果通常扶鸾得到结果,都是极为古典的诗词或文章,占卜者声称那些讯息由神灵发出。一般来说,儒教儒经与道教道经的撰写,或与神仙的问答都常采取此法,扶乩的成果也因个人的文化修养而又所高低。其中以《上清经》、《太乙金华宗旨》、《唱道真言》、《吕祖全书》、《关帝全书》、《大成捷要》、《古书隐楼藏书》理论水平与思想价值最高。

15、盐大使:清代盐库大使,全称为盐运司库大使,为正八品,属于杂职官之一。

【记警句】

1、不怕进得迟,只怕中得快。

2、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

【记想法】

今天记了很多重点,大多是文化常识。每部书都是时代的缩影,都刻着历史的印记。曾公在家信之中的无意叙述却是我们打开历史文化的密钥。科举制度、官吏制度在这家书中涉及较多,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

家有考生的家长都可以关注一下,如果初中孩子和高中孩子也可以读一读曾公家书,那么他们的收获一定会非常丰厚的:培养语感,积累知识,涵养德行。每天有一点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互相鼓励,携手进步,也是快乐事。

曾公劝勉四、六弟的一段文字最为精彩。科考是大事,可曾公却说考运不好,不必挂怀。这在外人看来,似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殊不知这恰恰是曾公的大境界、大情怀。于人一生而言,考试的得失是小事,把自己的学业学到精湛才最为重要。求学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为了一时的功名患得患失,若自身本领硬,是金子总会发光。

曾公列举了三个实例,是要证明很多人都是历经艰辛才有所成,以此来勉励四弟、六弟。所谓大器晚成,晚成者,大器也。因其厚积薄发耳,“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只要开始,只要坚持。

再说扶乩事。吾幼小时,有一小友名兰英,其父母俱已去世,其与三兄长一起过活。兄长们常不在家,故其家成为吾辈玩耍之地。某日阴雨,吾与丽红、小波同去兰英家,不知谁提及算卦之事,大家兴致奋然。于炕上置一桌,以细箩筛面覆其上,然后于箩底竖一大针,针尖朝下。所有人净手,奉毛主席像章于桌侧。一人在旁发问,一人负责记录,另二人闭眼,以指尖执箩,任箩底针尖在桌面上随意念走动。发问人说停时,箩止针定。大家细查桌面上针行之迹,并说出行迹寓意。

当时所问无非今日心情如何,和某某关系如何,以后成绩如何,诸如此类。扶乩法从何而来,为何放主席像,何形作何意,准还是不准,我们一无所知。只是某个日子,某个地方,和某一些人,做了一件看起来很神圣的事。多少年过去,记忆里很多东西已渐渐模糊,但无猜的友谊和小孩子的虔诚也着实可见。

兰英后来离家,现已不知身在何处,另二人也是少年离散,再无相见。今日见曾公说起扶乩之事,念及少小时光景,光阴衮衮,故人不见,令人惆怅久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