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主必赞

读《儒林外史》107【第11回】|竟然碰到了才女

2024-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风清不扬81

【原著解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现在来读第十一回《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话说蘧公孙入赘到鲁府,看到鲁小姐很漂亮,当然很开心,但他没想到鲁小姐竟然是个才女,“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

不同在哪里呢?要知道这是《儒林外史》,讲的就是科举考公的故事——原来这才女竟然喜欢八股文。说起来都是泪啊,鲁编修没有儿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养,五六岁开始请私教,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把王守溪的文稿读的滚瓜烂熟,读八股、写八股;平时老鲁给教书先生送“束修”、教书先生给才女上课,都跟儿子没啥区别。所谓束修,就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这是孔子时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古代的拜师典礼,就是学生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奉上“束脩”,这就算正式入门求学。

这里提到的王守溪即王鏊(ào)(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明代苏州人。王鏊自幼随父读书,八岁读经史,十二能作诗,十六岁时的文章已经被国子监秀才传诵。王鏊二十五岁中进士、探花,那是成化十一年,结果授官翰林编修,跟鲁编修是一前一后。王鏊是明代名臣、文学家,他去世后,王守仁赞其“完人”,唐寅赠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王鏊的八股文写得很好,好到什么程度?2014年,杭州高级中学选编语文教材,其中选用了几篇八股文,就有王鏊的《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乃是王鏊殿试之作、当年得了第三名。所以八股文,写得好的是真好,千百年后仍然有意义;但一旦钻进了牛角尖,就会让人出不来、思想僵化。

回到鲁小姐被父亲当儿子教,偏偏鲁小姐记性好、悟性高,几年之后“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这里讲的王唐瞿薛,是指明代八股文名家王鏊、唐顺之、瞿景淳、薛应旗。这四个人里,王是吴县人、瞿是常熟人,都算苏州人,而唐、薛都是常州人,果然是江南出人才啊。

鲁小姐看得多、练得多,竟然也成了八股文高手。根据科举要求写八股文,就是回目里所说的“制艺”。一个女儿写出“理真法老、花团锦簇”的八股文,这让鲁编修百交集,他感慨“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听听这话,老进士的心病啊,自己中进士有什么用?没有儿子哎!又不是武则天时代,才女也能做高官。

但说到底都是命啊,老鲁也没啥办法,只能心里过瘾,偶尔跟女儿吹牛聊天:这八股文要是写得好啊,随你写啥,诗也好、赋也好,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肯定能写好;若是八股文写不好,随你写什么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扯淡二字。

【450万权重白金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您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长期欢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