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3点就知道,没钱不要生孩子
天啊,今天我又要谈一个会掉粉的话题,那就是——没钱要不要生孩子?
而在开始之前,我还是要温馨提醒一下邪教粉丝们,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根本不要生孩子。所以如果没钱,那当然是绝对不要生孩子。
其实每当我跟人聊起这个话题时,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都从同一所大学毕业,站在没钱还是要生孩子那一方的人,通常都会给我一个官方的标准答案,那就是——虽然没钱,但我能给孩子满满的爱啊!
而每当这时,我心中的OS就是——“谁要你满满的爱啊,我要你满满的钱包。”
那今天我就试着破解一下“满满的爱”这个逻辑谬误,用一个相对真实理性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没钱就不要生孩子。
第一、扯入一个不可量化的战场是种逃避的行为
其实我们要知道,爱与钱包最大的差别,是在于爱“不可量化”,而钱包可以。
所以每当有人提出可以用满满的爱去取代钱包时,其实是试图将战场转移到无法计算的情况,借此把自己置入在一个“我不会赢但也不会输”的场景之中。
这就像一个永远不去参加比赛的选手,总是说自己的厨艺最好,总是说自己的三分球最准,总是说自己的脚程最快,而这些说词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相信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去年梅威瑟和麦葛雷格的世纪拳赛,其实就只有打过了才知道胜负,不然谁都可以任意叫嚣,然后说自己比对方厉害。
第二、污名化有钱的父母不爱孩子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虽然没钱,但我能给孩子满满的爱”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你有钱,但你不爱孩子”。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都知道当然不是。难道你要说比尔盖兹不爱孩子吗?他当然爱,他连非洲难民的孩子都爱了,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
其实我们要明白,父母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并不是“穷人专有”的权力。所以无论你有钱或没钱,你都能爱孩子,你也都该爱孩子。
第三、擅自替孩子决定该满足的程度
其实这一点是我打死不生孩子的最大原因。
我们试想一个场景。有一天当你带孩子来到了美术社,三岁的她正准备要开始学画画了,于是挑起了彩色笔,有12色,24色,36色,48色,60色,72色。
而这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去说服孩子多少颜色的彩色笔最适合他。只不过,通常这个说服的基础,往往都是自己的经济能力在作祟。
所以当孩子同样都拿起了36色的彩色笔,其中比较没钱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说,“我们先买12色的吧,你刚开始学这样已经很够用了。”
但比较富裕的家长可能是这么说,“我们直接买72色的吧,这样你才能画出更多更漂亮的图画啊!”
而听在孩子的心里,第一句是“这只是先尝试一下,别想太多。”,但第二句则是“永远别限制自己的想像力!”
“所以没钱的父母他们会爱孩子,但有钱的父母他们也会爱孩子,而这两个家庭当中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在于——能给孩子多少选择。”
你对孩子说多吃蔬果有益健康,这件事如果科学证明了,有钱的父母可以照办。但如果有一天科学证明了多吃和牛有益成长,请问你能照三餐给孩子吃和牛吗?
而如果这时你又要鬼打墙丢出那句话——我能给孩子满满的爱啊——我希望你能再好好想想。
(本账号有专职法务,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