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见闻
公交车停了,门“嗤”地开了。上来一位戴着口罩的老太太,穿着深紫色的羽绒服,头上罩着羽绒服上的帽子。老太太一手扶着栏杆,一手从胸口掏出一张公交卡,在手机模样的刷卡机上照一下,“老年卡”,刷卡机自动发声。
老太太的身后,是满头银发的老大爷,他的行动比较利索,三步两步就找了位置坐下来。而老太太每挪一步,须抓住座位的靠背,才能颤巍巍地向前移。将近一分钟后,老太太终于倚靠空位坐下。
这两位老人,估计今逾八旬,大概一同去医院的吧!他们有儿子女儿吗?也许在外地工作,也许工作繁忙,老人不愿意麻烦子女,尽量自己照顾好自己。
“看,我宝宝的眼睛睁开了!”前排的大妈怀里抱着五六岁的孙子。这孩子出生前因胎盘剥落,脑部缺氧,至今还不会行走不会说话。
“你看,宝宝笑了!今年比去年好多了,能坐五分钟了!去年抱他时,需要用手托着他的腰,像抱还没有满月的婴儿。”听起来,大妈很满足。能坐着,在一般人看来,是多少稀松平常的事,但对这位脑瘫孩子来说,需要训练一年。
“康复老师通过机械辅助,按压孩子的腰板,教孩子练习坐姿……”说着,大妈托着男孩的腹部,让俯下身,不断拍打他的腰部,“就是这么训练的。听说,将来可以打一针,就可以让脑瘫儿独立行走,但目前的医疗技术,康复率只有40%,如果能达到80%,我家宝宝就可以试一试。”大妈的脸上呈现满满的期望。
孩子软软地躺在大妈的大腿上,嘴巴咧开,眼睛向左斜视着。孩子穿着整洁,浅蓝色的羽绒服,搭配深蓝色的棉裤,脚上是一双崭新的白色运动鞋。大妈不时对孩子说着:“宝宝,叫对面的阿姨,我们去上学啦……”
“每次出去,都是你抱着他吗?”一旁的年轻姑娘问大妈。
“全是我。孩子已有三十多斤,我每天抱他,习惯了。”
“当你做家务活时,孩子咋办?”
“趁孩子睡着了,我再干活。”大妈笑了笑说。
也许,不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残疾人的脑部植入芯片,修复负责行走的纤细的脑神经,训练一段时间后就能独立步行。
也许,这种芯片植入老年人的大脑,使行动迟缓的老大爷老大妈能思维敏捷,健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