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之梦(四)- 大漠雄关
正午的阳光燥热难当,一路空旷依然有些荒凉。历史的记忆串联着思绪,组成一幅画卷,那些片刻又生动跃然,汇成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时间线悄然到了明朝,那前方必是那天下第一雄关了。
关内入口(网图) 冯胜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开端,是万里长城中最大的关城,比另一端的山海关修建早九年。明朝洪武年间开国功臣冯胜所建。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靠黑山、南临祁连山。可谓用尽天险优势,作为河西走廊必经之路,易守难攻。
从内城进入关城,走进翁城,走过光化门,就进入了关城内广场,可看到习武场和将军府。抬头仰望城墙城楼,阳光刺眼从飞檐划出一道射线,整个关城显得格外高大震撼。城楼转角还留存着击石燕鸣的美丽传说,没有伊人为我击墙祈祝,只能自己了。这次数千公里的征途,也希望都有好运,都能化险为夷。
击石燕鸣沿着没有台阶陡峭的马道跑上城楼,已经可以穿越到戍边将士的视角。一边雪山,一边戈壁,一边荒山,一边是家园。戈壁的风变的更加强烈,仿佛时光的流逝,把所有思绪都吹散什么都不留下。沿着城墙行走,路过角楼、戍楼、敌楼,极目远眺。
翁城 马道(古代没有楼梯) 敌人从这边来 兰新铁路站在柔远门楼居高眺望,若远望地平线处,大军压境,又兵临城下。你转身会对千百双目光的凝视说什么?再次转身能否赴汤蹈火杀他个灰飞烟灭?结局是朱元璋龙湾南京,还是张士诚的苏州城?
历史自有他最辉煌的一笔,于谦的土木堡力挽狂澜,京城保卫战。太监王振葬送大明全部主力和文武百官,皇帝都被俘。民族危亡,整个紫禁城都准备再来个衣冠南渡,幻想着过个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日子。于谦拍案而起,骂翻这帮鼠臣。神明般燃起残弱部队,破釜沉舟主动出击。着实印证了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大明有了他,才没有重蹈宋朝的悲剧。
英雄改变的了历史的一时,改变不了一世。雄关静默在这里,风沙雨雪,一朝流光溢彩,又一代断壁残垣。日升日落,繁华,凋亡,他默默承受着一切,他静静地目送着路过的将士、商人、胡人、流客。
万里长城是明朝抵御外敌的底线,整个明朝年间都经受着外族入侵的巨大压力。蒙古的侵扰频繁不断,让大明招架疲惫。此时的河西走廊已经变的封闭,不再有繁荣的商贸,关外的卫城、驿站、绿洲,也在前朝的战乱中破坏殆尽。敦煌,哈密两卫城已经起不到军事缓冲作用,肃州也部满了胡人的间谍内应。
明德年间,满速儿汗里应外合,攻破嘉峪关,游击将军芮宁战死,全军覆没,嘉峪关失守。
关既是防御思想,有了长城,再链接了关城,便是封闭保守。从此失去了对外征战的野心,嘉靖时期的大明已经对西域基本失去了掌控力,疲于征战开销,因此关闭了嘉峪关和自由的商贸,整个王朝也正式转向防御收缩。
长城几百年后,有一位老人从这里走过。他背后依然是一个封闭保守的古国。他报国无门,壮志未酬。
从这里出关林则徐,民族英雄。没有林则徐充军新疆,就不会发现沙俄侵略伊犁的野心。英雄遇到的知己也是英雄,没有林则徐、左宗棠长沙舟中长谈,就没有最后左宗棠的清军收复新疆。正是有了这些铮铮铁骨,矢志不渝信念的英雄,才有了一次次民族危亡的转折。
明清的锁国也让中国赶不上与世界一起发展的脚步。海上丝绸之路,大航海殖民,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让大清实在的上了一课。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伊斯兰势力的阻挡盘剥,丝绸之路已经日渐没落,那商队,那驼铃,那战马,那羌笛声,不见了踪影,却飘荡在这戈壁风沙中,挥散不去。
西域的太阳落的晚,下午的阳光依然强烈炙烤,我没有去看长城第一墩,没有去走悬臂长城,也没有找到那块定城砖。取得一番关照,出城外走完一圈,转身离开。
军用关照 祁连山 这才是嘉峪关正门 城砖是有字的 护照左公提笔的天下第一雄关牌匾在战乱中丢失,满楼的将士也已经换做红尘欲女,迎风的红缨也换做如丝的长裙。江山、美人,皆是人心之向往。叹息、感概,摇头一笑,河西走廊之梦,依然在前方。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