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砭法是我最爱

四维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40人  付春磊

简介

“四维八德”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

      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贵族等级制的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

      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此寥寥二十四个字,道尽四维的重要性。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四维-礼义廉耻,立意美善,字字金珠,能济世弘道、励志淑人,故代代相承,做为教民正俗的圭臬。另在管仲《国颂》文中,更直截了当的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维”的意思,大致与“纲”相同,所以古人经常“纲维”连用。社会的安定与进步,要靠道德的引领。礼、义、廉、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

四维的含义

      礼是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为人的素养。

      就是人与人交往时的最合于道理的行为方式。所以《左传》上说:“礼者,理也。”社会要走向和谐,就要克服混乱无序的状态,人人懂得互相尊重、彼此谦让,这就需要礼来引导。 礼是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条理,故有礼为贤士:执礼为恭人。礼应从“坐立、进退、辞让、对答”做起,表现在“尊亲、敬长、敦戚、睦邻”的行为上。

      义是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搞阴谋诡计。

      人见到合理的事情,即使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很危险,也应该挺身而出,以维公道,声张正气,即后人常说的“见义勇为”。

      廉是清廉,高尚,无私无欲,不贪不占,洁身自好,奉公为民。

      古代的士,都把清廉作为重要的操守来对待。清廉与否,是官声好坏的主要指标。官员负有领导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就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危害一方。 廉确能提升人品、清明吏治,况金钱乃身外物,生未带来、死不携去,何苦做金钱奴!设网自缚呢?倘能崇尚勤俭、廉约节用,岂不快活!

      耻是羞耻心,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底线,否则,就不配做人。

      孟子说人有四种善端,“羞恶之心”是其中之一,即对于害人、害己的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哪怕打死也不能去做。这是有是非观念的表现。

      故知耻为君子,不知耻为小人;知耻必忠必孝,不知耻不仁不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