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观点城市故事

独自清香虚云寺

2019-04-15  本文已影响52人  南北王

语言在陌生化空间中游走

——读南北《鸡足山短句》

赏析:lvgea

独自清香虚云寺

鸡足山短句(南北)

1

台阶上布满落叶

仿佛旅人的歌声

遗在风中

2

阳光穿过竹林

照亮一片蛛网

以及,我手上的经卷

3

佛殿前,香烟缭绕

如同众香客

模糊不清的愿心

4

一盆清静的水仙

在钟楼下面

独自清香

5

黄昏的虚云寺

没有香客僧影

惟有一束鸟语空悬

2011-2-9,鸡足山

  诗歌写的是作者游访鸡足山虚云寺的过程的所见所听所想等。“过程”在诗歌中有时间体现,这可以看做是一个诗歌的时间线索:2里边的“阳光”虽然不能确指是上午的什么时间,但可以想见是拜谒游访的开始,应该接近清晨;5里边的“黄昏”很明确是天已晚了。

    读一首(或一组)诗歌,我们最关注的是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意蕴。如果思想意蕴很丰富我们就要寻找出意蕴的关联顺序,就是诗歌思想的结构。而且读者要依据诗歌文本补充、延伸,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深入的领会诗歌,也就是诗歌的“二度创造”或“再创造”。好的诗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这已经是常识。

    我所谓好的诗歌,应该不是读者一目了然的诗歌,一目了然的诗歌还用的着读者的再创造吗?用不到。南北的这组诗歌就我个人感觉就不能一目了然,就是按字词句段章都推敲完毕,也未见得就能真正弄明白。这是因为作者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现代诗歌的手法,令诗歌格外含蓄蕴藉。读者的审美美感,正是在诗歌所提供的全部阅读可能中觉察出诗歌的技巧及破解这些技巧把握到了诗歌的思想意蕴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诗歌有意味儿趣味儿快慰怡悦读者的心情,才叫有诗意,才是美,才是艺术。

    来看1首。“台阶上布满落叶/仿佛旅人的歌声/遗在风中”。给人的字面感觉是苍凉。“落叶”满阶滚落飘零,作者把这比作“旅人的歌声”,这种矛盾意象并列比拟,在诗歌手法是佯谬。“落叶”是不是暗示寺院及佛教的以往或过往的遗憾?“歌声”是不是“旅人”不变的诚笃信仰佛教的接续?两句放在一起,是对佛教历史(风)的概括:深沉悲怆也乐观着,又透出无边的廖旷。

    第2首。“阳光穿过竹林/照亮一片蛛网/以及,我手上的经卷”。“蛛网”是什么?我认为它是现实社会的象征和写照!社会是一张网。蜘蛛利用这张网捕食飞虫,它是社会生存竞争弱肉强食处处是陷阱的写照和象征或隐喻。这是恶,是和佛教对立的,是佛陀要超度和拯救的对象。照亮“我手中的经卷”,说明信仰坚定,但任重而道远。所以,第1首是作者对佛教历史的关照;而第2首正是对现实的观照。如果把这些文字仅仅当做作者在写风景,那就错了。

    第3首写到佛堂焚香拜佛的信众,在1和2两首的基础上来观照眼下的芸芸众生。“佛殿前,香烟缭绕/如同众香客/模糊不清的愿心”。“缭绕”的“香烟”是纷乱的;“香客”的“愿心”是“模糊不清的”,二者做比,说明信众中痴顽太多,真正觉悟的能有几人呢?!这是作者对众生的慈悲和怜悯以及担忧。

    第4首是一个象征。“一盆清静的水仙/在钟楼下面/独自清香”。可以是一位觉悟者的象征,更可能是作者内心回归禅宗的隐喻。因为只有禅宗在佛教的诸流派中,有当即放下,摆脱诸烦恼的见性成佛的简捷有效的特点。诗歌淡雅清幽。

    所以第5首,则写:“黄昏的虚云寺/没有香客僧影/惟有一束鸟语空悬”。作者由对佛教历史现实及芸芸众生的思考着相,瞬即一归于虚清空寂!“鸟语”或另有寓意,但毕竟在静谧的傍晚更加强化融入了虚静和旷远的空蒙。

独自清香虚云寺

如果再进一步深入考量诗歌的写作技巧,还有这样两个重要的方面应该考虑到。一是语言的奇化即陌生化:如,第1首和第3首运用的都不是一般的比拟,而是“远取譬”。二是诗美时空的建构:如,第2首的“阳光”从照亮“蛛网”到“经卷”,实际上是同一时间内不论是字面的物、意,还是暗示的物、义在空间上的转移和并构,实现了一石双鸟。

本来应该读完南北及其他朋友的点评集再来解诗,但感觉南北的这一组诗在手法上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意象的逻辑思维结合的比较典型的范例,兴之所至,便写了这么个读后感。不当处,指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