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烟雨亭我在灯火阑珊处

弗洛姆的“自由悖论”

2018-08-07  本文已影响544人  在花前
图/网络

文/唐鹃

01

哲学家弗洛姆在其著作《逃避自由》中,提出了自由悖论的问题,即人在“个体化”(独立、长大)的过程中,有着两个相反的面向

一方面,人“渴望自由”,并通过自我的成长、努力、奋斗,似乎具有了更多的“自由能力”,比如小孩子渴望自由,想着长大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另一方面,个体越长大,也越孤独,越需要自己的独立判断、独立抉择,甚至独自承担后果,所以又想着“逃避自由”,想着有人帮忙“安排好”,照着去做就好了。比如,有人想去某个地方,又不知道该不该去,想做某件事情,又不清楚做了有什么后果(心里有很多的彷徨、疑惑,总想有个人帮忙选择、有个人可以依靠)。

用弗洛姆的原话说:“当一个人,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时,他便觉得,孑然独立而面对着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可以说,自由的悖论就是当我们没有自由的时候“渴望自由”,但当我们开始自由了,独立面对“自由抉择、自由带来的责任”时,又容易出现“逃避自由”“不想要自由”“渴望依靠”的心理。

这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是有现实可能的。打个比方:“某个小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可以“独当一面”时,也往往意味着,他要“独自承担一切”。这个孩子可能会孤身一人出来闯荡,在一个陌生的、喧嚣的城市,进行那遥遥无期、没有尽头的“孤军奋战”,“孤立无援”在每个希冀和期盼的日日夜夜。最惨的是,他可能“永远是一个人在战斗”,却还要遭遇“屡战屡败”的命运,而自己又对“未来、未知的一切”一无所知、无能为力。这时,他可能真得会选择"逃避自由"。

02

按弗洛姆的理解,“某个小孩子”的命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取得了决定性的重要地位,这意味着一种超越人的力量(资本),决定了人的经济与其个人命运。资本已不再是仆人,而成为主人”,“人们常常要反抗资本那不可抵抗的强大势力,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一场拼命的,是无望的奋斗” 。所以,人们“逃避自由”,“长大了”还不如“不长大”。(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是如何压迫人、孤立人、使人无助,可阅读原著)

因此,当“人”不断成长为独立的个体时(原子化的个体),看起来有了自由选择的能力,成为了“市民社会”的一员,但是独立的个体,根本无法对抗残酷的、自我运作的“资本力量”。这时,人的孤独感、无助感、逃避感就产生了。

这种“孤独、无助的人”,就出现了想要放弃“个人独立、自由”的冲动,想要“服从”“抱团”“依靠”。简言之,想通过“服从”来“融入”某个传统、群体,从而避免自己“自由选择”,想通过“抱团”,来“分担”责任、压力,寻找心理上的“依靠与慰安”——这就是“自由的悖论”。

如何摆脱这种悖论,则是另外的话题。

(欢迎关注、交流、探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