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闲话传统文学

闲话《金瓶梅》

2018-02-07  本文已影响127人  忘忧山人

文/爱佛僧

来吧,说一下金瓶梅。三个人物的结局: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

两条线: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借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环绕而来的一条线是诸淫妇(这是用来描写丑婆、净婆)。


闲话《金瓶梅》

宗旨:是为戒,不是劝。

什么意思?就相当于法律,他是为世人告诫的,而不是像《论语》之类劝人的。

这个有个名人,叫“弄珠客”。他说那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这是一儒家的基础来对待的,当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说,未必全信。读书就是读书。

像你们这种读《金瓶梅》读着读着“以手作妻”的,我也是理解的。送你们读《金瓶梅》时的两句诗,描画一下你们的形象。

独坐书房手作妻,左右开弓复来回。

读《金瓶梅》,我有个意见哈。就是,目的性太强。比如,霸王别姬这出戏,就是为了乌江自刎设计的,有一定的因果思想。

人有七情,忧郁为甚。

忧郁二字,是多数作者的本相,比如司马迁,比如曹雪芹,比如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

所以,读书多体会一下下笔心情,就像你偶然写的抒情散文,肯定是有一定的个人因素在里面。

儒家君子认为,《金瓶梅》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

但是语涉俚俗,气含脂粉。但也有借鉴的地方。比如《金瓶梅》描写性场面,有人说很露骨。

但是其实作者一直在收笔,也就是说,他动不动听觉、视觉、味觉交叉而写,比喻、诗句都拿来用。

所以,这是可以在写作上值得借鉴的。

如果你遇到写这种场面,能做到这几点,就是《金瓶梅》笔法,是文学。做不到,你就是苍老师的秘书,做实录的。

是笔法,意识上,你的认为你是文学描写,你心里不能老想着苍老师,写不好的。


闲话《金瓶梅》

我举个例子:人家写潘金莲的浪

一双玉腕绾复绾,两只金莲颠倒颠

写得多妙呀!

但也有很有风情的,比如金莲、瓶儿赏月,在楼上嗑瓜子,瓜子皮落了下面人一头。

我记得是雪小禅好像,专门写过这个,说是性情小资,红楼梦的画照。

房中之事,人皆好之,人皆恶之。

为什么人皆好之?其实大家都喜欢,不但喜欢做,还喜欢打听观看、八卦。

爱佛为什么人皆恶之?

口恶。就是口头上都不愿意当众说出来,觉得是丑事。这是礼仪教化之功。

但有一点,富贵善良,摇动人心,荡其素志。

我觉得西门庆的意义就在这里:我一直在想啊,很多人好好地,为什么有了钱当了官当了皇帝,就变得有些不可思议,后来我理解了——确实,人心。这点慢慢体会吧。

还有一个说法,说《金瓶梅》曲尽人间丑态,其亦先师不删郑卫之旨乎?

这当然还是儒家的观点,儒家那群人的观点。也就是说,金瓶梅是有映射的。映射社会和政治的。之所以处处埋伏因果,是因为作者的大慈悲心怀。

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楼梦》学《金瓶梅》最重要的地方。

闲话《金瓶梅》

备注:“先师不删郑卫之旨”。

就是春秋笔法。指的是郑庄公跟他弟弟和老妈打架的事情。

这篇文章大家都学过《郑伯克段于鄢》。

既然你们都忘了,那就给你们讲一下。

应该是公元前722年,这是中国宫斗剧的老祖宗,也就是鲁隐公元年。

这一年是春秋的第一年,《左传》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叙事的。那一年,立国二百多年的以色列被亚述灭了,可怜的犹太国王在寒风中孤独地苟延残喘。

以色列是被外族入侵,就像当年日本鬼子入侵中国一样,只不过以色列被灭了,中国把鬼子赶走了。

可以看到,这时候的世界大事,都是从外对内或者内对外进行的。

但是中国不一样,这一年是从窝里斗开始的。春秋的第一年,郑庄公跟他亲娘和亲弟弟翻脸。地地道道的祸起萧墙娘三宫斗兵斗的原因。跟以后任何朝代的宫斗都差不多。

男一号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郑武公的嫡长子。名叫寤生。

女一号是武公的正妻,是申国的公主,史称武姜。

敲黑板——武,是丈夫的谥号;姜,是娘家的姓。

所以叫武姜,后面当然还有文姜。记住一点,那时候的女性,没名字,只有姓。

申国据说是伯夷之后,姓姜;郑国则是厉王之后,姓姬。

武公娶武姜,就相当于周武王跟姜子牙家族联姻。武姜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就是寤生,老二叫段。

段,是男二号。都是亲生的,也是嫡子。嫡子就是大老婆、正宫生的。小老婆生的上不了台面,叫庶子。打架的就是这哥俩。

翻脸搞事的是武姜同学和她的儿子,段。

都是亲生儿子,都是嫡系,武姜的思维很奇怪,就是想把大儿子弄垮甚至搞死,好让小儿子上位。

原因很奇葩,因为武姜生老大的时候,不知道是姿势不正确还是接生婆不专业,反正老大跑出来的时候姿势是不正确的,倒着生出来的,就是两条腿先出来。这把武姜吓得够呛,所以庄公名字才叫“寤生”,就是“倒着生”。

以上是原文,可以对照。


闲话《金瓶梅》

郑庄公是春秋牛人的鼻祖,他死了好多年,才轮到齐桓公晋文公出来跳腾。很了不起!但他却容忍段不三不四胡作非为长达二十二年之久,不断地跟他升官给他兵权,直到“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中学语文课本是有的,就叫《郑伯克段于鄢》)。

所以,后世好多人评论说,段作乱,都是庄公惯的,姑息养奸,一直等段野心膨胀到极点,贸然出兵,然后名正言顺的灭了他。这首先就不符合礼!

这可咋办?

不好说啊,所以史家挺为难的,只好用“郑伯克段于鄢”这几个字记录了一下,还被孔子讥嘲,说这就叫春秋笔法。

这就是前面说的“先师不删郑卫之旨”,先师,就是指孔子。

修春秋,反正从这娘三开始。中国历史上孜孜不倦地持续上演着这种窝里斗。

郑庄公搞掉弟弟段之后,才过了三年,就有一个国君被弟弟杀了。

以后,接二连三的有国君被干掉。被杀、逃亡;身败、名裂。重复上演,乱成一锅粥。现在宫斗剧里的桥段,都是人家几千年玩剩下的。甚至比电视剧桥段要精彩荒唐得多了。

比如管仲一箭射了小白之后,又辅佐小白成了春秋第一霸主,就是齐桓公。齐国上流社会,其实都姓姜,姜太公的后代。看《封神演义》就知道,姜太公最后被封于齐。从姜太公传到齐桓公他哥齐襄公,已经是春秋时期了。齐桓公能称霸,就是他哥爱偷情搞出来的,酿成国际大祸,小白只好外逃。

齐桓公他哥,齐襄公——风流的霸道总裁。

他跟他妹妹,也许早就同床共枕了。后来这个妹妹嫁到鲁国,史称文姜。

那个倒霉的老公叫鲁桓公。鲁桓公老婆的情人是她哥哥齐襄公,齐襄公的弟弟叫小白的后来称霸,叫齐桓公。这关系,乱!

姐姐扮演着哥哥的床上用品,同时又是自己的眼中钉鲁国大名鼎鼎的国后,齐桓公也够头疼的。

文姜出嫁后十五年,鲁桓公,作为鲁国元首,携夫人文姜出访齐国,那兄妹二人理所当然的又上了床。

鲁桓公很生气,头上一片碧绿直冲云霄,把文姜痛骂了一通。文姜生气了,就给情人兼哥哥的齐襄公告状。

《左传·桓公十八年》:“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

从原文可以看出,当时鲁桓公出门之前就有一个叫申繻的官员劝他说不要让自己的老婆跟人乱搞那不符合礼。鲁桓公大概听进去了这话,所以就骂了文姜。

但,齐襄公也不是省油的灯。齐襄公比西门庆狠多了,武大捉奸,西门庆还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

齐襄公的处理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罔顾伦理道德和国际关系,就派人弄死了既是他妹夫且又是友邦元首的鲁桓公。

《左传·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更绝的是,他手起刀落,咔嚓,把杀手当作犯罪嫌疑人杀掉了事。这就很霸道总裁的了,蛮不讲理。

鲁国屁是放了几个,却也不太臭,无可奈何,尴尬懦弱。

鲁桓公被谋杀后,鲁国向齐国提出外交诉求,强烈谴责,高喊鲁齐两国世代较好,长期共同发展,犹若唇齿的口号。

但做的很懦弱,鲁国不敢追究齐襄公的责任,只要求严惩凶手。这下好了,鲁桓公去黄泉之下默默的等着千年后武大郎的冤魂。

兄妹两乱伦,开启了肆无忌惮的新篇章。光史书记载的他们幽会,就有六次之多。

若是史书按照《金瓶梅》的写法写,那可真是又黄又厚。甚至金莲和西门庆的做法,也是参照这兄妹俩的。

连惜字如金的左丘明,都这么大篇幅的写:比如鲁庄公一年这一年,左丘明啥事情都没记,连鲁庄公继位的那样的国家大事都没记载,却记载了文姜,因为文姜跑到了齐国,直接杀到情郎地盘上去了。

《左传·庄公元年》:“元年春,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三月,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

到庄公二年,啥都没说,就记那么一句话,“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春秋》干脆就一个字,奸。看来这一年干脆啥都没干,就是奸。

庄公七年春,也还是这么一句话,“庄公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这次有意思的是,《左传》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两句自然现象——“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秋,无麦苗,不害嘉谷也。”

也就是说,这年的大事是这兄妹两高调地国际偷情,然后天灾降临,恒星不见了陨石落下了秋天洪涝粮食全完了。

更有意思的是,两人春天偷情,夏秋遭灾,冬天竟然还,额,我估计来年也不咋样,也许野火四起,民不聊生。

我更奇怪的是,为什么这兄妹俩为什么总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难道是喜欢野战?

反正他们行踪很缥缈,足迹遍布高原山河。

司马迁的用词也很有意思,他只用了一个字,“复”,就说明了问题,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

“复通”,那不就是多次吗?靠,鲁桓公尸骨未寒,鲁庄公才即位不久,索命的无常鬼刚刚满载而归,这兄妹俩就卷土重来。

文姜直接从鲁国跑到齐国去跟情郎哥哥跨国做爱,这根本不顾鲁国的颜面。

而鲁国全体上下咬牙切齿无可奈何,全国上空被一大片绿油油的云罩着。

可见当时齐国有多牛逼。就是这么一个牛逼的国家,荒唐到了极点。

就因为武姜谋杀亲夫这件事,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就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

我为什么发原文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同一件事,不同的史书记载有些许不同,古人书,主要看怎么用词。

注意,司马迁说是“群弟”,那就是说大家都跑了。

然后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谋杀,篡了位。

没几天,公孙无知又被人杀死。

然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打来打去争君位。

这过程,《左传》记载的就只有内乱,打仗。

哥哥弟弟父亲儿子母亲宫女们你打我我打你,打成一片。

内乱不断,外祸连连,国君之间也打来打去。

直到鲁庄公十年,齐国还在欺负鲁国,带兵来打,结果被曹沫打败,这就是有名的“曹刿论战”。

这不只是齐国和鲁国的,其他的国家也斗杀来杀去。乱成一片。

好啦。就到这,一下子就讲了几百年。


闲话《金瓶梅》

以上文字均来自传统文学微信群,简书历史达人爱佛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