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简友广场

家长的反应要配合孩子的情绪

2022-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辛航

接到一个家长的咨询,说她和儿子沟通不畅,总是说几句就吵起来,但是她说的都是有意义的话,而爸爸却总能跟孩子沟通得很好,但是说的都是些没用的,对孩子没帮助也没提高,她想知道怎样才能既不跟儿子吵起来又能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他。

其实这位家长表达得并不是很明确,也没有具体事件说明,但是我对她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给她解答之后,她说我的理解非常对,只是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来,对于我给的方法也也是觉得豁然开朗。

我认为她的意思是:她总是批评孩子,直抒胸臆,于是孩子就反抗她,但是她觉得自己批评得都对,孩子爸爸比较宽容,说话委婉,跟孩子东拉西拉的,虽然关系融洽但是却也说不到点子上,对孩子没有实际作用。这位家长想要的是怎样能爸爸的方式表达妈妈的意思。


我曾经强调过很多次,家长对于孩子做的事情,无论对错,都要先肯定后否定,这里面的主要内涵就是家长的反应要配合孩子的情绪。家长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想对孩子表达的内容、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但是最终家长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文章开头的母亲那样,两个人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这样做不但家长的观点孩子没有接收到,还很有可能孩子为了故意跟家长作对而不接受本来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什么叫做家长的反应要配合孩子的情绪呢?是不是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或者家长要一直哄着孩子呢?肯定不是。举个例子,假如孩子回家埋怨老师对他的批评,责怪老师只看到他的缺点却看不到他的优点,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会劝说孩子,老师需要管理的同学太多,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优缺点,以后你可以在老师面前做出更好的表现,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这样老师自然会对你的印象有所改观;或者孩子回家各种数落某位同学的不是,说这个同学不懂礼貌、自私自利等等一些负能量或者有失偏颇的评论。家长肯定不能听了一面之词就说,你以后再也不要跟他玩了之类的话,肯定要让孩子尽量多看同学的优点,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个小错误就对同学进行全盘否定之类的,这是正常家长反应,当然也是正确的反应,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教会他们要接受和适应学校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是家长的职责。

但是这些话并不能舒缓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还处在自己的情绪当中,就没办法接收到家长对他的反驳,所以家长首先要配合孩子的情绪,把孩子的情绪先宣泄掉,等孩子冷静下来,再说出后面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家长可以先配合孩子的情绪说,哦,那老师这样做的确是有失偏颇了,这样孩子就觉得家长跟自己产生了共情,情绪很快就平复下来了,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了,家长再把那句“但是,老师每天需要管理那么多同学之类的话语”拿出来说,孩子就更加容易接受了。


那是不是对于孩子情绪的肯定就是配合了孩子的情绪呢?并不是,而且是家长要把安抚的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才是。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下来了,考得非常不好,垂头丧气的不想说话,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跟孩子一样唉声叹气,觉得怎么就考了这点分数,或者暴跳如雷,臭骂孩子平时不好好努力。这可不是配合孩子的情绪,反而是把孩子往更深的情绪里拉拽。

孩子情绪低落,家长的配合是缓解这种低落的情绪,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已经为成绩不好而羞愧不已,家长就不要再雪上加霜了,而是先告诉孩子,考试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哪里学得不好就是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儿,不管怎样表达,目的都是让孩子先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只有情绪稳定才能解决问题。当然冷静之后,让孩子自己找错题原因、复习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做好后期学习计划等等还是要一步步地进行,什么都逃不掉,只不过要让这些变成孩子心甘情愿进行的而已。


当然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孩子高兴家长也应该跟着开心,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赏,这并不会让孩子骄傲自满,反而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想要保持。我女儿的好朋友最近非常郁闷,不是因为她期中考试有些成绩考得不如意,而是因为她历史成绩考了班级里最高分,她的爸爸妈妈却都对此无动于衷,谁都没有夸奖她,也没有因为她的开心而开心,感觉这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或者一点都不值得高兴一样,而见到她成绩考得不好的科目却对她指手画脚、喋喋不休。

有一次我女儿体育课要测坐位体前屈,这是她最弱的项目,我一直很担心,晚上回家她很兴奋地跟我说她们体育课测了800米跑,她得了满分,我当时的关注点不太对,因为我心里是想着她的坐位体前屈的,听说跑了800米,那到底有没有测坐位体前屈呢?所以我随口就问了出来,结果发现女儿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不是坐位体前屈成绩不好,因为根本就没测,而是因为我没有因为她800米的满分而跟她一起兴奋起来。我发现自己的表现不太对劲,赶紧圆场:啊?刚才我好像没听清,我没听错吧?你800米居然跑了满分?这也太厉害了吧?快给妈妈讲讲你这次怎么跑那么快的。女儿马上就兴奋地给我形容起跑步的经过,眉飞色舞、添油加醋,嘚瑟得不行。


成人的情绪往往都能控制事情的走向,何况是不太成熟的小孩子,无论是遇到什么情况,都是要先解决情绪,再去讨论问题,解决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配合孩子的情绪,与之产生共情,这样情绪才能逐渐消化掉。当然消化情绪并不是主要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主要的,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再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