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
思考,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于知识的不同领悟,对于人是否有代际差异?
通过读书思考,我们是否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而决定事情的不同走向。
那么人的思考是否计算的结果,所有我们的行为认知是否是可以计算的,只是在我们看不到的预定行为轨迹上?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在更高的维度上看到这种轨迹?拥有了这种高度以后,又是否可以实现降维打击?又是否可以摆脱这种轨迹对自身命运的束缚?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由个人的基因和环境影响的,那么个人的命运百变不离其中,也就是大方向已经束缚在框内来。而我们看到的那些突破自己人生际遇的,只是那些99%以外的意外,而这种意外是否突破个人束缚又得两说了。
那么个人的际遇,以及学习能力,是否可以模糊看到这种人生轨迹,就像围棋的博弈,只是一个开局,就能通过棋手的师承、路数、性格,决定了最后的输赢。就像一个教学多年的老师,只要通过几堂简单的课程,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是否有可能踏入重点学校的门槛。
当有的牛人掌握了这种认知以后,通过这种认知运用到生活中。实现降维攻击。
这种认知也许就是悟道,这种开悟,摆脱的是世俗社会认同,而看到事情的真正本质。
在这个社会,我们追求的是他人的认同,而往往是受到外人的影响,而做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又哪来半点本心,如果人生就是一场修炼,而这个修炼的过程,是否就是找寻自己。
就像王阳明的心说,从自己的心出发,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准则,知行合一。
而我现在只是给自己的行为来做一个解释而已。
所有生活的压力,都是不同的历练,所有的危机,是否是危也是机,我们是否可以退后几步在危中看到机,看到了危,而后退,退后看到更大的格局而后思变。
生活的每一个点滴,是否就是西游记中取得真经的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真经,但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认知的维度不同,也就对事情有不同的见解,同时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突然想到了美国大选,每个州在各州的博弈中决定各州的票数,而各州的票数又是胜者全得。就像上一届希拉里与特朗普的竞选中,获得更多大众选民的支持,也依然会因为关键州的失败而败选。对摇摆州的争取至关重要,而部分少数裔或利益团体,又成了摇摆州最关键的摇摆因素。也就是哪怕少数人的利益,也可以通过竞选而获益。
亚裔占2%,又集中在加州和纽约州,这种传统的民主党铁票仓,也决定了亚裔,很难给自己发声,提出自身的利益诉求。
而墨西哥裔,占据了,摇摆州的关键票数,即使人数很少,只要足够团结,也依然可以发声。
更多的人生博弈中,我们往往总是寻求靠其他人,靠父母,靠关系,靠人脉。而往往忽视了,最该依靠的自己。自己是否有价值,人生的隙缝很窄。
但是能忍人之不能忍,能人之不能,就能拓宽人生的隙缝。生而为人,以悟道而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