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经文】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
南无阿弥陀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人在世间①,爱欲②之中,独③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④趣⑤苦乐之地⑥,身自⑦当⑧之,无有⑨代者。善恶变化,殃⑩福(11)异处(12),宿(13)豫(14)严(15)待(16),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17)行(18)所生,窈窈冥冥(19),别离(20)久长(21)。道路不同,会见(22)无期(23)。甚难甚难。今得相值(24)。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25)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26)。可得极长生(27),如何(28)不求道。安(29)所须待(30),欲何乐乎?

① 世间:梵语loka。音译作路迦。即毁坏之义。又作 laukika,即世俗、凡俗之义。略称世。指被烦恼缠缚之三界及有为有漏诸法之一切现象。又因‘世’有迁流之义,‘间’为间隔之义,故与‘世界’一语同义,包含有情与国土(器世间)二者。此外,于佛性论卷二中,亦列举世之三义,即:(一)对治,以可灭尽故。(二)不静住,以念念生灭不住故。(三)有倒见,以虚妄故。
关于世间之分类,有二种、三种之别。据俱舍论卷八等举出二种,即:(一)有情世间,又作众生世间、有情界。指一切有情众生。(二)器世间,又作物器世间、器世界、器界、器。指有情居住之山河大地、国土等。又据大智度论卷七十等举出三种,即:(一) 众生世间,又作假名世间。假名者,乃于十界、五阴等诸法上假立名字,各各不同。 (二)五阴世间,又作五众世间、五蕴世间。指由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所形成之世间。(三)国土世间,指器世间。即众生所依之境界。另据华严经孔目章卷三等举出三种,即:(一)器世间,指三千世界,此乃如来所化之境。(二)众生世间,指如来所教化之机众。(三)智正觉世间,指如来能化之智身。然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七所举,五蕴世间与众生世间同义。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之分类系等于正报与依报之分类。而所谓‘世间’,仅通用于迷界,‘报’一语则通用于迷悟两界。
相对于含有世俗意味之‘世间’而言,超越世间者,则称出世间(出世),故于菩萨阶位、智、禅定等立世间与出世间之别。例如,一般谓迷界之因果(苦集二谛)属世间,悟界之因果(灭道二谛)属出世间;入见道(初地)以前属世间,见道以后属出世间。于此,华严宗指出,修行者更须超越一般之出世间(三乘教之出世),故别立‘出出世’(即出出世间)。
此外,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本举出非学世间、学者世间二种世间。大般涅槃经疏卷十八则举出五阴、五欲等六种世间。
②爱欲:梵语kama,巴利语同。即贪爱之法。与爱着、爱染、爱执同义。古代印度人认为人生之三大目的为法(梵dharma )、利(梵artha )、爱等,即指真理之了解、财物之蓄积、性爱之享受。关于爱欲,有所谓之爱欲经(梵Kama -sutra ),此经被公认为世界闻名之性爱指南,上流人士亦经由此指南而获得性生活之指导。
原始佛教教团乃为以僧侣(比丘)为主之教团,而性欲则属人类仅次于食欲之一种本能,故于僧侣教团中,制定严格之戒律,以超脱爱欲为修行者之重要修行德目。进入大乘佛教时期,由于在家信众参与教团,禁止爱欲成为不可能,仅能对在家信众加以善巧方便之限制。
所谓烦恼即菩提,乃是藉爱欲或其他能动摇人类心志之本能,在其不断干扰中,去修证而进入了生脱死之悟境。
③独:单身一人;独自。
④行至:到达。
⑤趣:谓众生因善恶行为不同死后趋向不同地方转生。
⑥趣苦乐之地:这里指恶道和善道。
⑦身自:犹亲自。
⑧当:承担;承受。
⑨无有:没有。
⑩殃:灾祸。
(11)福:幸福。
(12)异处:在不同地方。
(13)宿:从前,往日。
(14)豫:预先,事先。通“预”
(15)严:庄重;认真。
(16)待:对待。
(17)追:跟随。
(18)行:将;即将。
(19)窈窈:深远;冥冥:幽深。形容深远微妙。微妙精深貌。
(20)别离:离别;分离。
(21)久长:长久。
(22)会见:跟别人相见。
(23)无期:犹言不知何时,难有机会。
(24)值:碰到;遇上(某种情况)。
(25)强健:亦作“彊健”。强壮健康。
(26)度世:指度脱三世迷界之事。度即渡、出,犹言出世、出世间、离世间。如华严经离世间品,又称度世品经。
(27)长生: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
(28)如何:怎么;为什么。
(29)安:怎么;哪里。
(30)须待:依靠。
【直译】人在世间,都生活在爱欲之中。独自投生又独自死亡,神识独自去,又独自来。当死后到达恶道或善道时,还要亲自承受,没有替代的人。善与恶的变化,灾祸与幸福在不同的地方,过去和将来都要认真对待,应当独自趣入转生。远到其他的地方,没有能够看见的人。跟随到即将出生的地方,深远微妙,离别长久。道路不同,难有机会再次跟别人相见。太难太难!现在能够互相碰到,为什么不放弃世间种种事业,在每个人身体强健时,努力勤修善法,精进修道,发愿出离轮转的世间。可以获得无量的寿命。为什么不去求道呢?哪里是可以依靠的地方呢?想要什么快乐呢?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