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驴得水》:所有人囿于其中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8人  summer_e11f

一场由于谎言而起的事件,最后越闹越大,以更戏剧的闹剧收场。在这场闹剧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裹挟其中,失去自我。然而历史不过他方唱罢我登场,“如果过去的都过去了,未来只会越来越糟”,因为未来不过是换了名字的过去。

这个片子从叙事的角度上来说,暗合了现实中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谓“为大局着想”;以致忽略对错;所谓“知识分子”的脾气,或屈于利益或屈于强权;所谓“自由散漫”,不过无原则.......

“为大局着想”,这句话贯穿始终。大局是什么?是校长的乡村教育梦想,是裴魁山后面的利益追求,是特派员的吃空饷.......为了“大局”,忽略对错。从一开始的校长的温和劝服,到裴魁山威逼利诱,到最后特派员的强权压制。大局最后又怎样了?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利益也不再有,彰显强权的也被抓,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从一开始起,大局便是校长的所谓办好乡村教育。这个大局很崇高,也就不管以驴冒充老师是否对错了。看似是一个崇高的理想,正如常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只要能够达成心目中的目的,那么过程的不道德与逾越规则,又算得了什么?何况这个目标还是为了乡村孩子的教育,多么崇高!

可在大局中,却是所有的人又都沾了大局的光,满足了自己的私欲,都可以吃空饷,就连心怀教育的校长也不例外。校长的“有教无类”,送了铜匠几本书,孙佳还教了铜匠一个月,所谓教育的伟大崇高,最终没能使铜匠成为谦谦君子,而是成为更加暴虐,懂得利用自己假身份的恶人。铜匠的转变狠狠地撕下了目的高尚论虚伪的面容,所谓的大局不过是个人所想,一厢情愿的臆测。

其他人有多认可教育这一伟大目标呢?也不一定,但在没有妨碍自己,又能吃空饷获得一些利处,也不会强烈的反对,认可了这一“大局”。也有特殊性,在于他是校长,校长隐形之中就有一种统领力。倘若是周铁男或者裴魁山说“大局”,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校长的统领力在救火的时候却是将整个驴棚烧了,也暗示着最后以校长意志为主的“大局”终将崩溃。

开头几乎奠定了一些基础:在无关自己利弊的情况下,对错是不会管的!领导天生对于下属来说,有一种威言性。似乎“领导说的总没错,要不然人家怎么是领导呢!”一方面是对于强权、官本位的顺从,一方面又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

校长面对于以后发生的种种事情,近乎无动于衷,心中还是只想着他的伟大教育梦想,执迷于此,他不在乎学生是主动来上课还是被奖金所吸引,本来只有8个人,发奖金吸引后却来了百多人。这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是他只在乎结果的理想,而选择性忽略过程的正确性。

裴魁山是一个典型的利益追逐者,从以前的吃空饷,到节省资金不发奖金吸引学生。可是他也不是没有好的一面,那是他对于张一曼的爱慕,那是他精神上的支柱,他甚至不是自私自利的,让张一曼去西南联大,也能献出自己的工资。精神上的追求还是压制了本性利益的追求。可是当这种爱慕被打破的时候,裴魁山就完全沦为利益的追求者了。一方面彰显出人本性难改,一方面又是裴魁山的精神支柱如此的脆弱单一,一旦被摧毁就失去追求了。不也暗示着那些曾经为梦想追求过的人吗?可是一旦受到了更大的利益或者美色诱惑就放弃了。

张一曼是一个令人唏嘘的角色,可是这种唏嘘又是人物本身的性格造成的。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从一个追求自由浪漫唱着快乐歌儿的无拘无束女孩,变成一个疯子,无疑是令人感叹的。她无拘无束,不在乎世俗的看法,超越了生理本身,只想过得自由自在一点。可是这种自由是较为狭隘的自由,即过于注重自己本身,对外物不在乎。

从始至终,她都响应着这场骗局,几乎没有什么反对,因为它根本就不在乎这件事。无论是睡服铜匠还是欺骗铜匠,都是为了大局,谁的大局,校长的大局。如若她真的自由,此事关我什么事,可是她又介入其中,听从校长。因为校长对她有恩,即使是在疯了之后也是严格听从校长的话。

在减掉头发之后一照镜子就躲到床底下,疯了,不过是减掉头发而已,况且以后还会再长的,至于那么大的反应!抛弃一切,看透世俗的尼姑却要整体光头呢!真正的自由是不在乎外物的,可是相反,张一曼过于的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容貌,她的放荡难说不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即使一小会也要和裴魁山做。

张一曼的自由更多在于自身的自由,而未超越世俗,太注重于自我的感受。她不注重外物是否错了,校长对她有恩,她必须听校长的,以达到满足自己内心的不安!她也不在乎放荡是否超越世俗,她只在乎自己肉欲的满足,她在乎自己的容貌,而一旦容貌被毁,她就疯了。是因为容貌恰恰是她内心自由散漫的立足点,可是真正的自由是不借万物的,就像庄子所说的列子乘风而行,仍有所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铁男几乎是激进的,可是这一激进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难道这件事一开始便是对了吗?却在事情牵扯得越来越多,涉及的人越来越多,越难以掩盖的时候说要说出真相。他是真想说出真相吗?那么为何一开始或者前两次不反对。说明他内心本身就是懦落的,之所以反对,更深层次的懦弱是害怕掩盖不住了会受到更大的惩罚,所以当子弹从他耳边划过的时候,为什么之后就变得转了180度弯了。

铁男本质上是懦弱的,是懦弱于事情被揭穿之后的严厉惩罚而想要止损,以防事情变得愈加的糟而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而不是对于这件事情有多么的是非分明。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对于张一曼的感情与看不惯铁匠,也促使了他想要揭露真相,但当要拿性命护卫时,他又怂了!甚至转变了一个思想,当护卫要强奸张一曼的时候,他怂了,并向孙佳解释说:“要自己变强再做,现在做没意义,打死之后还不是一样强奸”。这套逻辑从古至今都有很大的市场,对于长期注重实用性的我们,很难体会到那些“无用之功”。可是是非不在结果体现,而在于过程,多少人舍身忘死,甚至在看不见中国未来的前提下,前仆后继,才换了新中国。

家长老师教育的时候,过于重视结果“考上大学,好好学习,就能过上好日子”,把学习看做一种达成目的的工具,可是学习不是工具,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快乐的。有时候面对自己看不惯又无法改变的,于是心里总有这样的逻辑:“等自己成为强者”。可是真正等自己成为了强者,自己又成为了利益既得者了。

铜匠本来就是憨傻的,接受了文化的洗礼以及爱的滋养,变得有勇气起来,为了自己的爱,敢于对抗家中的悍妇。可是当他知道爱不过是虚假的,教他知识也不过是利用它,他彻底的崩溃死心了,转变为另外一种模样,向欺骗他的人复仇。当所有你爱的东西是被施加给你的,而你逐渐发现这些施加的并不是真心给你的,而是欺骗于你,你又作何感受?

铁匠本身是很无辜的,所有的都是被动的,爱是被动的,知识是被动的,身份是被动的,当他发现一切是欺骗的时候,作出的选择是被爱、知识所奴役了,失去了内心坚守的方向。正因为他是被动学会了爱与知识,所以他不知道如何运用爱与知识,用爱与知识来复仇。

铁匠的悲剧是在于只有一味的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索取,当被动接受的被揭穿为骗局之后,自然会崩溃。今天难道不是如此吗?有多少东西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但是父母亲人甚至社会都说好,施于我们,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只有主动的吸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才不会被奴役,那么即使被骗也是自己的事了。

孙佳似乎是唯一一个将驴看做有生命的个体、在乎救火的过程的人了,也看清楚了对错。也有行动,想要揭穿一切,可是呢!当他的爸爸一跪,所有要说的都咽回去了。原来一切的勇气,一切的是非黑白,最终躲不过两个字:人情。

理想者执念于结果的理想,忘却了过程的合规合法;自由者注重自己的个性,旁观他人的争斗;激进者言说心中所想,却惮于强权压迫;勇敢者敢说敢做,却碍于人情挂念......

而这所有的一切,只需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说一声“不对”,并且不被所谓伟大的结果所迷惑,不惮于强权,注重过程的正确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