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号高效阅读训练营写作思路真实的成功故事

20天读完52本书,我收获了什么?

2019-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去冒险吧

从10月16到11月3号,这20天,读完52本书,看着厚厚的笔记,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image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到某快速阅读训练营的招募信息,又因为朋友的大力推荐,出于好奇,就想:要不去尝试一下吧,毕竟了解越多,就越有发言权。

训练营有一项奖励机制,在20天之内完成52本书,会有500块钱的奖金。

我觉得自己肯定能做到,所以就报名了。

没想到完成一本书的标准其实挺难的:需要输出600字以上,还要有手写的打卡笔记,包括至少15个关键词,并且需对关键词有解释。

我是个比赛型选手,要么不做,要么最好,所以最多一口气读了11本书,虽然有敷衍的成分在,但可算完成了目标。

这段时间,手机相册是这种style。

(因为断舍离,所以打完卡就删了照片。)

image

记得有一次在浦东图书馆,周围人看我拿了一堆书,眼神里充满质疑。

image

到最后一两天冲刺阶段,每天基本看十几本,手上因为写笔记磨出了茧子,仿佛回到高三苦读的阶段。不过,看到群里甚至有人一天读20多本,还是有差距。

image

挑战最后一天是11月3号,本来想临阵磨枪的,不料当天安排太满,早上去看蒂芙尼展览,下午去听了场线下分享,等回到家吃过饭,已经九点了,简直要命。

还差将近10本书的阅读量,3个小时,能搞定吗?

说实话,当时心里很没底,但为了不打脸,依旧打算去试试。

可以说是拿命在阅读,一分钟也不舍得浪费,全程只剩下翻书、做笔记、语音输出3个动作,哪怕输出的文字里有错别字,也顾不上修改。

先完成,再完美。

在这股冲劲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在零点前完成打卡,踩点完成。

image

这次经历,就当是一次新的体验。

记得有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增进知识,而是增进行动,放在读书上也同样适用。

看了这么多书,如果只看不做,其实没啥用。

读书的人到底只是读了书,还是通过读书变牛了,因人而异。

不过,阅读之外,训练营还是有收获的。

01 只有聚焦专注才能产生生产力

这正是主题阅读的意义所在,一个领域的经典书籍不过几十本,耐着性子把同一系列的书啃下来,你的收获远远胜过报名所谓的知识付费课程。

02 不畏难

以前在看书时,多少会有点畏难情绪,而训练营提供的宏观阅读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先易后难,先从兴趣点着手,减少行动阻力。

03 时间意识

快速阅读法需要计时,这样可以缩小时间颗粒度,提升时间感知力。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不走神。

先用10分钟掌握全书内容,着重强调看目录和翻书。翻书时,尽量翻到每一页,注意大标题和部分小标题。

这个过程重复才是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翻阅,更加熟悉书里的内容。关键词不是核心,只是产物。

04 见识牛人

牛人之所以牛,不仅仅是因为知道,而是因为做到。

社群的意义,关键在于里面的人,见识到更多优秀的人后,比如有人一天语音输出20W字,有人看完几千本书,你会有压力,更有动力。

05 读书目的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这一点,我一直在寻找答案,至今也没有解疑。

其实读书也不是多么高尚多么奢侈的行为,如果只是用书消磨时间,本质上和看综艺玩手机没多大区别。

但是,带着目的性去读,又显得太功利。

关键在于把握好两者的平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你想要学习理财,就可以多读些投资类的书籍。

这个方法适合短期挑战,但正如训练营的创始人所言:“

对于我们课程,快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短时间进行大量的重复,不断提取核心知识,每一遍的重复,就会让自己的既有知识储量增加一部分。

最终是要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把既有知识储量提上上去,把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上去。才是核心。

现在,我收到每个人的反馈,都发现自己即使逐字逐句阅读,都有极大的提升。

最终大家要做的是,通过这个方法,把核心能力,阅读基本功提升到,不需要依靠我们的方法,依然可以做到1小时看完一本书。依然可以构建起一个框架。

这是最终大家练习的目的,而不是把我们这个方法练习得有多熟练。”

慢慢来,比较快。

我相信读书的力量,我也坚信读书会给我改来改变,所以,接下来会持续践行。

以上,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