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再论议论文教学
今天肖老师再次磨课《怀疑与学问》,课堂设计与第一次变化不大,特别是第二部份。略有变动的是第一部分,通过改换标题,在文本中重新找个短语或句子来表明观点。
很遗憾的事,我没有参加今天精彩的评课,没有听到专家建议,后来问了办公室的同事,略微感受了一下专家的意见。
议论文怎么交,还是应该体现出文体特征。今天肖老师的课堂,只是抓住了文章的观点,就观点谈观点,本来观点在文中容易找到,使得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单一,学生思维没打开,也就不存在深度学习和思维碰。甚至议论文的逻辑美,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也就不足,也没有体现议论文的思辨性了。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同事回来的反馈,大致从两个方面来整改。
第一,文章论点落实后,从两个层次去证明,首先是抓文本,看作者怎样利用论据证明的。其次,在我们生活中也需要怀疑,网络时代需要我们甄别信息真假,这样操作,既体现了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又从课堂之内升华至课堂之外,也是一种知识的迁移。第三,其实也看考验了学生对论据的理解与把握。这样以来,课堂的容量、视野也就打得多了。
第二,既然要体现文体特征,那么是否可以也设计“逻辑之美”为课堂主线。逻辑之美从三个方面来谈,首先,从本文的行文逻辑看,操作上就用肖老师拆分第六段的递进复句,然后替换位置。其次,从论据的选择与安排来体现逻辑之美。第三,讲了文章整体的大逻辑,结合课后练习题有一个四个“常常”的句子,来说说文章局部的“小逻辑”,这样,大小逻辑的分析,紧扣本堂课的主线,使得课堂中心也很突出。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管是哪种思路,前提需要语文老师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资料分析能力,社会信息的筛选与辨别能力。现在的语文课堂,不是书本能解决的,它是基于书本而对社会人生的眺望,所以老师必须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个广阔的视野,只有读书才能拓宽。多读,多思,多写,与时代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