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成都分舵成都故事

「成都故事」NO.003宽窄巷子里的前清旧梦

2018-05-08  本文已影响4人  成都Go

都说宽窄巷子是成都的文化名片,名声在外,所以人们来到成都,必然都会到宽窄巷子一游。它的文化元素很棒,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但商业味道却越来越浓,所以成都本地人真正喜欢来这里逛的,并不太多。

细看那些来这里的人,他们大多背着相机,带着旅游旗,专注的焦点都在巷子的表面,“这个墙好有艺术感哦,拍一张照片”“那个拍婚纱照的妹儿好乖哦,留一个念”……而它的内在,它的故事,人们可能并不知道。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宽窄巷子,其实是清朝时期满城的遗迹。

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城,以及新旧政权交替的战争等,使成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地面建筑几乎荡然无存,连城郭都被摧毁了,宽窄巷子这一带自然也不例外。清王朝统一全国之初,成都完全就是一派破败景象,真真可以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到顺治十七年,巡抚司道田保宁率兵入成都时,接管的是一个满城颓垣残壁的烂摊子。

从康熙五十三(1714年)年开始,朝廷动工修建成都大城。过了四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才又附着大城西南另建小城,作为“八旗”营地,专供满洲人和蒙古人居住,这就是后来的“满城”,即现在宽窄巷子的前身。

但是,满城的建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酝酿到建成,前后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清王朝建立初期,实行的是民族统治政策,再加上在服装上和削发等方面的强制措施,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削发政策,“留发不留头”的呐喊似乎至今仍回旋耳边,多少刚正汉人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拒绝剃发留辫,最后落头刀下。

因此,清军一入城,就把官吏、军队及其家属都集中在少城一带居住,这就是所谓的“满营”。最初,进驻成都的满蒙“八旗”军队,是从荆州抽调来的,所以称为“荆州营”。当时没有准备久住。三年后,清廷从赴调的3000名兵丁中,留了1600名永驻成都,其余的归回荆州。康熙末年到雍正期间,成都的旗军仅由副都统统率。乾隆十四年,阿桂镇压了大、小金川的少数民族起义后,奏请清廷,在成都特设将军一员,统帅旗军,以镇慑西南。旗军人数,自乾隆之后就陆续增添,至咸丰十一年,就有2673名了。

旗兵进驻少城之后,在这个称为满城的窄小范围内,很少与汉人往来。满城的东南西北设有四道城门禁止外族人进入。有时汉人误入,多遭毒打,而这些旗人还常与居住城边的汉人发生纠纷。长期以来民族矛盾相当紧张。

为了减少满、汉的接触,避免民族冲突的发生,清政府又从外省调入部队,驻扎在满营的周围。从福建调来的部队,设大、小“福建营”,在现在的西玉龙街一带;由宁夏调来的骑兵,设“宁夏营”,驻在现今的宁夏街。另外还从西北移来大批回民,迁入满营西南居住。就这样,在满城的西侧,设置了一道所谓“防御”性的“缓冲”地带。

按清政府要求,这些“旗人”和他们的子弟,应日习武功,勤练骑射,骁勇者才能够披甲做官。但是,随着全国的统一,形式安定下来之后,这些“旗人”就不再那么积极地去习文练武了。因为八旗实行世袭制,兵员只能在他们的后代中挑选。

由于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兵额的需要,实际上只能是半世袭制,大量的旗人成为八旗闲散。坐吃俸禄,天长日久,使他们的大多数人懒惰下来,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清朝中后期,满城中那些享有特权的居民们,成天拖着两片鞋,手里不是提着鸟笼就是团弄这铁弹子,整天出入于茶馆、酒肆、妓院、赌场,从小到老在养尊处优、百无聊赖中打发日子。

当年曾国藩在给清廷的奏折中不得不承认蜀中“八旗”子弟“吸食鸦片,开聚赌场”,“无事则游手姿雎,有事则顾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而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曾国藩道出了当时“八旗兵”的腐败没落情况。他们祖先的那种精于骑射,能征善战,生气勃勃的精神,早已丧失殆尽。可以这样说,满城旗人的堕落,就是清王朝腐朽没落的一个缩影。

满城的东南角,原来是一处风光明媚的地区。那里林木翠竹成荫,假山溪水遍布。金河水从西北流来,从此分成两股,一脉南流,一脉东去。沿河两岸、假山丛中,建有许多楼台亭阁。池水清波荡漾,圃园百花争芬。真是个“景色四时新,幽情畅于怀”的好去处,名声早传于外。

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的成都将军玉昆把满城的东南角划出来,增设一些楼台水榭,圈养一些虎豹鹿狐,设几处茶房酒肆,置备了棋弈射场弹子房,建成一个游乐的处所,主要供旗人游乐,也向汉人开放。这就是“少城公园”,即现在的人民公园前身。成都有公园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少城公园的开辟和开放,打破了满城这个神秘的禁区,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百姓,开始进入满城,满汉及各民族之间的交谊增多,联系日益增进。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清王朝宣布倒台。特别是在赵尔丰交出总督政权,四川宣布独立之后,满城内男女老少恐慌万状,怕遭汉人报复。而外地惨杀满人的消息又不断传来,满蒙族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当时,实业街的三英小学,成了满族群众聚议的地方,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在那里讨论怎样应付这一剧变。有些人认为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命死斗。许多人把家畜家禽都杀来吃了,只等风势一变,老幼妇孺先行自杀,精壮青年便扑向汉城,拼个你死我活,形势特别紧张。尹昌衡就任督军杀了赵尔丰之后(见《皇城传奇》),形势越发危急起来。成都的满汉之间视同水火,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好在,经过满汉士绅和四川军政府的调停,坐下来谈判,一起研究磋商,终于达成了和平解决满城问题的协议。条件是:旗兵交出枪支武器,军政府发给旗兵三个月饷银,并拨银洋二十万元在同仁路上修建同仁工厂(取一视同仁之意),收容穷苦旗民学艺,以解决他们的生计。这样,一场民族仇杀的风波终于平息了。

辛亥革命以后,首先拆除了满城的东墙,正式开放了满城。现今的东城根上中下街,可作为这段历史的其中一个见证,“城根”即“城垣”也,这里指的就是满城的东城垣。

如今,随着光阴的流逝,作为禁区的神秘“满城”,在人们的头脑中就渐渐地失去了踪影。

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订阅!也可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