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里幸有夜明珠
“夜校英语班”,这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表着励志勤勉厚积薄发的美好事物,被岁月的黄沙厚厚都盖住了。如今当年那些故事里的主角都已过耳顺之年,其人生或绚烂或庸碌都已经变的并不重要了。
今天楞上小村有薄薄的一层阳光,无风,略微有些些冷。院子里刚刚种下的几盆小菊陪着我,捧一杯清咖,慢慢啜一口,陈年往事涌了出来,我,还会对三四十年前的自己怦然心动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4626/da863405d0462590.jpeg)
周英一个人走在宿舍区的主干道上,她有些无聊。因为政策允许,周英被她妈妈选做了“留城青年”,小她两岁的妹妹去了厂里知青点插队。那时报纸上写过一句话,很火,叫“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很励志的,和周英一般大的留城的小伙子姑娘们大多在家里附近的厂子做起了临时工。今天是周五,这周她上中班。中班是个挺讨喜的班次,搁在现在社会,恐怕人人都想要上中班吧。一上午游手好闲,下午四点去工厂接班,做工到晚上十二点还有食堂师傅做宵夜。第二天睡到个九十点钟起床,又可以游荡游荡的等着下午四点上班。这天,周英正是这样悠闲而无聊着。突然间马路边的一个门洞里冲出一个姑娘来,不由分说的伸出双臂把周英一揽,英子,就找你,陪我去小阳雀那里裁衣服去!建丽是周英的好姐妹,她俩的父母在这个厂里同事了好多年,她们自己也是从幼稚园开始就混合着鼻涕眼泪一起长大的。建丽的爸爸是厂长,南下干部,这会儿刚刚官复原职重新坐了这个市里第一大厂的一把手交椅,而建丽自己,一米六五以上的个头,不胖不瘦的身材,虽然跟周英一样是厂里的零时工,但人家上班在厂部,在宣传科挂着。外面来了客人上头来了领导,宣传队员杜建丽上台独舞一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每次都替她爸赚足了风头。建丽做啥事都喜欢要周英陪着,在外人看来,那是周英的荣幸,在周英看来也是,所以周英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就由着杜建丽把她的身子拧了个一百八十度弯。
进宿舍区的大路口有一家裁缝店,老黑的木头门匾上依稀看得见烫金的字“上海裁缝店”。这家裁缝店在这里有年头了,当家的是个老爷爷,整天带着袖套架着老花眼镜在那里比比划划。老师傅年轻时在上海跑码头学的手艺,可文革十年他做的衣服都是一个模子的,也就做个衬衫绗缝个老棉袄,再就是替顾客改改旧款的毛料衣裤。现在刚刚才开始有些时新的花样了,年轻人天天捧着电影画报追着明星学打扮,老爷爷是跟不上了,可是在爷爷身边打了好多年下手的孙女小阳雀却是心灵手巧,只要看一眼画报,便能仿个八九不离十,被厂区爱美的姑娘们追着捧着。
这天两姑娘一头冲进小裁缝店,却意外的看见了一个十七八岁和她们年纪相仿的小青年坐在店堂里,不期相遇双方都愣了愣。周英往帘子里面瞄了一眼,见老师傅正在给一个中年妇女量身子。我妈来做件旗袍,男孩子说,她今天刚得了一块好料子,香云纱。话音刚落,建丽像看个稀罕物似的打量着他,你家是隔壁农科院的吧?是,男孩子腼腆的笑笑,把手里捏着的一张报纸递给了周英。周英展开报纸,报纸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一条新闻:《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提出关于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要恢复高考了,男孩子说。周英一头扎进了那天的报纸中,建丽和小阳雀叽叽喳喳的比划布料比划电影画报说了什么,周英都听不见了。后来周英问建丽,你怎么知道他是农科院的子弟?建丽撇了她一眼,说,你见过我们这边工人家的五大三粗的儿子陪他妈妈做旗袍吗?!
日子一下子被搅动了。她们的嘻嘻哈哈无所事事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倒是突然间有了摩拳擦掌的快意。隔天周英去找建丽正想说说备考的事情,建丽的妈妈说,建丽好像有些魔性,不吃不喝不开门!妈妈正说笑着,建丽风一般的从自己屋里闪出来,往门上贴纸一张,上面写着:“奋战一百天,我要上大学!” 那些被“读书无用论”打压的蔫头耷脑的中学突然门庭若市起来,高中老师憋足了十年的看家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各科的夜校补习班被年轻人团团围住,有名气一点的老师开班更是一席难求。周英和建丽同时报名了市里最好高中的夜校英语补习班。她们的英语底子太薄,从子弟小学一直到厂办中学,英语不过记得二十六个字母和几句“Long long time……”的短语。
重新走进中学的校园让周英有点激动,而且是在华灯初上的傍晚时分。在此之前,她对于校园的记忆是白昼的,阳光,老樟树,斑驳墙壁的几栋老楼,一个竖着旗杆的小操场。但现在,正迎着她的那栋楼所有的窗户里齐刷刷的点亮了日光灯,走廊上人声鼎沸,还有一群群的人从校门口涌进来,相互叫着名字,再抱着跳着向其中的某一间教室跑去。周英找到英语第十一补习班的课堂,建丽在里面跟刚刚认识的一群男男女女聊的正欢,看看那些人也都二十挨边的年纪,有的穿着洗白的旧军装,有的衣服上还满是油污,周英想,跟自己一样刚刚从车床上下来的吧。教室的后黑板上方刚刚贴上了一条横幅“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个月时间天天傍晚骑着车赶到夜校英语班,说实话学了些什么真不知道,重读高中英语课本,然后天天做题目,在ABCD四个选项中勾勾涂涂。建丽渐渐的离周英远了,周英也没有太在意,冬天高考结束,周英想到去建丽家玩玩,建丽的妈妈告诉她说,建丽和外语班的同学去长沙玩了,你没有去吗?春天发榜了,周英没有考上大学,而建丽考上了本地师范学院的英语专科。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建丽来找周英了,周英说,不想读大专就别去呗,再读一遍英语班,明年我们再考。建丽说,我就去读师范吧,我是笨鸟,要先飞。怎么会!周英说自己连大专还没有上线呢。杜建丽盯着周英,说了一句,你终究会是人中之凤的。哈哈,权当奉承的话听吧,但好朋友的这句话终于扫掉了她因为落榜而产生的郁闷。
周英再得到杜建丽的消息是十几年后了。一九九二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周英收到了一件包裹,远涉重洋而来,寄出地是美国西雅图。打开包裹看见了老朋友秀娟的笔迹:“辗转打听到你现在的地址,快过年了,寄点巧克力给孩子吃,祝一切安好!建丽”。周英嗖的从凳子上跳了起来,撩起办公桌上的电话就朝建丽留下的号码拨了过去。两个不再年轻的女人在电话里笑作一团,快说,师范毕业后分配了学校教书连报道都没去,干嘛去啦?!建丽说,记得夜校的许国光吗?就是退伍兵老穿旧军装的那一个?我考上师范那年他考上南京大学,是他要我读师范学外语的,后来不是都用上啦?!啊?!我师范毕业就到南京了,在中学教英语,随后就一直随着他留校读研南京上海的转,最后做访问学者就到了美国,后来他被波音公司录用了,我们一家就定居在西雅图了。哈哈,你就是早熟,上个补习班都不纯粹!要纯粹干啥,像你那么不开窍我有今天吗?!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的不也乐乎。那个时候国际长途贼贵,周英平时跟外商联络业务多半只能用电传,为了省钱,“thanks”常常电文“TKS”,这通电话用掉了她一个月的国际长途指标。快放下电话时建丽突然说,我在这里见到“报喜鸟”了,什么?!裁缝店遇见的那个男孩子后来她俩称他为“报喜鸟”,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他传递给她俩的啊!一年前在法拉盛的中餐馆里遇见,他倒还记得咱俩。天地真小,周英想,我们是遇上了最好的时代,那些外语补习班的同学只要心存高远,终究是天高任鸟飞了。此刻的周英自己就坐在省外贸大厦的办公楼里,感慨着。
空中的云层越来越厚了,把太阳光变的白花花的。谁说的,这像是一块银器散发出来的光,没有一点点热气。清咖有些苦,我本来喝咖啡要点伴侣要点糖,可前几年看马伊琍涂松岩演的《双城生活》,张小磊演的涂松岩的妈妈马伊琍的婆婆是个上海女人,拿腔拿调的只喝“清咖”。我蛮喜欢张小磊这个演员的,也试着只喝清咖,看看是不是也能做个“格调咖”。
那天是九月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个晚上,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夜校班刚刚放学,天空有点飘飘的下着小雨。周英推着自行车随人流向校门口走去。突然她看见班长赵大军匆匆忙忙的往回走,掉了啥东西吧,赵大军也不应她直往里冲。现在的这个夜校英语班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继续教育”,学员大都本科毕业在各行各业有工作的,白天上班晚上自己来读夜校,继续给自己充电。这个二十人的小班级还很正规,开学第一天老师就选了赵大军来当班长。他可是学机械制造的高材生,毕业后在科委工作。周英走到校门口时发现围了一群人,有个女人的声音一调高过一调的在骂人。我说你这么个东西你怎么进的科委你不知道吗?你以为自己有能耐,不是老娘我你要滚回你的三线厂去了。周英看见班上的大姐叶晶晶在,用眼神提问,这是怎么啦?叶晶晶说,赵大军的丈母娘,教委的老处长,意思是赵大军进科委是丈母娘安排的吧,现在他有点不听话啊!后来周英知道赵大军和妻子是工学院的同班同学,临近毕业了没关系没路子的他就得回小县城去,女同学看上了他,跟他说,你如果跟我谈恋爱,我妈有办法把你留在省城。这么大的诱惑下赵大军放弃了还在山沟沟里的发小女友,结婚安家在省城了。可是不知道这位处长千金现在为啥天天不爽,硬说自己老公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姑娘回家一哭一闹,丈母娘坐不住了,请不动赵大军回丈母娘家,丈母娘就撵到学校来了。赵大军这次给搞的灰头土脸的。中年人的心思終也不单纯了,周英想。
开学没两天演了这么一场大戏,课堂里的气氛沉闷了好多天。班上有个老杨,是成家后读大学的七七级老大哥,有一天上课前突然对赵大军说,班长,我们好歹是个新团体,重阳节组织一次郊游吧,全程练习口语。班上一片附和之声,几个刚刚毕业的女同学巴掌拍的最响。在郊外江口岩水库边的一片草坡上,大家开始用英语介绍自己。这个班的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来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叶晶晶是一名护士,老公已经出去留学了,她一个人留守国内,照顾两岁的儿子,学外语是为了今后出国能与人沟通。老杨说他是为了看更多的外文原著,他大学中文系毕业,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翻译像《尤利西斯》这样的巨著。班长赵大军说他是为了能看懂英文图纸和设计说明,因为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很落后,要钻研的东西很多很多。最年轻的同学是孙海燕,她才刚刚二十一岁,大学刚刚毕业想着还要出国留学所以备考托福。高个子男生张秋林告诉大家他是一名工人,早已结婚成家,没有赶上读大学这样的好事,但他也喜欢学英语,他说虽然他知道自己学不到有多精通,但会几句外国话有一群爱读书的朋友也是一件让人长脸的事情。当大家把眼光齐刷刷的投向周英时,她有些慌张,怎么说呢,周英说她就是个英语爱好者,喜欢每天都听听VOA的广播,喜欢每天都读一段《新概念英语》《许国璋英语》。周英说,她大学毕业时省外经贸厅来中文系挑个办公室秘书,系主任跟她说,这届学生中你汉语学的不是最好,可是公外的全部课程你都全优,去外经贸厅当个秘书免不了要陪领导见个外宾,或者看点外文资料什么的,你去最合适!所以周英说,我都不知道我的工作算不算我来读夜校英语班的目的呢。
班上有个年纪偏大的同学,和老杨一样,七七级的,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回分配回省城在省报当记者,开学几个月了他跟这个班的同学几乎零交集,一周四天晚上有课他上课来下课走,周英几乎不知道他的尊姓大名,只知道他叫David,她只当是这位大哥起点高平台好不屑于跟他们混在一起。有一天周英去她宣传部的同学那里玩,看见同学正在整理案头上要报给领导批阅文件,其中一份的标题引起了她的兴趣《关于柳鹏飞同志破坏军婚一事的处理意见》,周英年轻,不懂得什么叫“破坏军婚”,就饶有兴趣的往下看,这是什么大的罪名?处理的还挺重,还要把这个叫柳鹏飞的留党察看,调离记者岗位?同学见她看着,就随口八卦了起来。听说这个叫柳鹏飞的一表人才,是省报的标杆记者,文笔也挺好,就是不知道那根神经搭错了,一直要去撬省军区一个高干家的儿媳妇,两人都私奔过几回啦。这么生猛?为啥?同学说,那家的儿媳妇当年嫁给他家的傻儿子就是为了毕业留在省城。又是这个戏码,周英撇了撇嘴。不想后来参加了个高中同学聚会,居然跟柳鹏飞是旧相识,高中时柳记者还追她来着,这会儿看柳鹏飞地位不错现在还未婚,就缠了上去,那家人有头有脸的无端受辱,咽不下这口气,老子儿子一起不依不饶的就闹到报社去了,老头的儿子也是个现役军人。周英说,这个叫柳鹏飞的记者就这么没数?同学说道,女追男隔层纱啊,柳记者自己没定力呗,可惜了啊!
八卦的事情过了也就过了,周英想都没有想到跟她外语班的同学有关系,直到冬天快要放寒假的期末考试前。那一年冬天冷的早,还没有放寒假,天空中就飘起了小雪花。天气不好周英走路去上夜校,离开时她想着操小路可以快点回家,赶回家哄宝宝睡觉是她那时每天的快乐功课。师范学院的西门外是一片旧厂房,厂子倒了人也散了,房子空空荡荡的在那里杵了好些年。西门里有一片杂草地,里面有一条只能过一个人的小径。平时多半是一些谈恋爱的男男女女在这里头转。那天周英蒙着头往西门走,突然听见杂草地里咚咚咚咚的有声响,她吓了一跳,停下来,仔细听,是一拳一拳砸下来的声音,有人低声呻吟,有人喘着粗气,不好!打架。小路上已经有人飞快的向那团黑影奔去,周英也跑了过去。一个男生冲进去一把拦住还要砸下来的拳头,厉声问,你们是哪里的,为什么来学校打人?人们三下两下的把打人的人拖开了,泛白的雪色光下周英看见David仰起的苍白的脸,我天!那群人扬长而去,一边走一边还扔下狠话,柳鹏飞,你他妈不要这么不要脸,老子再看见你一次就打你一次!啊?!周英脑子里迅速过电,高材生,名记者,处分决定,还有渐渐走远的那一群穿着军大衣的男人。
围观的人群渐次散去,柳鹏飞把脑袋扎进了手臂里一动不动。周英呆呆的立在边上,走也不是不走也不妥。周英抬头看了看天,似乎是说他又不像是说他,生活已经不易,为啥要给自己出难题呢?David埋着脑袋说,我不忍心,看见她过几天手臂上颈脖子里新伤盖旧痕,我无法无动于衷!David这才抬了抬头,发现是班上的一个小女生。他怔怔的看了看周英,说,我考托福,我要出国,我要带她远走高飞!周英想,这真有点像古典文学里描写爱情的经典桥段。
一年夜校英语班的下学期开学了,按照教学计划下半段的重点是口语和交际,包括学习社会历史人文风情日常习俗待人接物礼仪等等,学校聘了一个年轻的女外教,她叫Shirley,是个胖胖的美国女孩,戴付眼镜,年纪跟周英相仿,比好些学生的年纪还要小。我们接触美国人了解他们的生活,Shirley到中国来看看我们的活法,大家都很新鲜。Shirley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听力和口语,所以大家经常有一些topic(话题)可以讨论,Shirley备课的内容非常宽泛,有关于自由女神的话题,她讲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十四行诗《新巨人》:“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那时自由女神像刚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不久。有幻灯片图说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她引出话题谈对苔丝悲惨的一生的愤慨和同情,谈爱情的纯粹和高于一些,也谈对西方社会崇尚的性自由的批判。一次,Shirley带一个小组去登锦江阁,面对滔滔江水要求大家即兴谈观景感,赵大军脱口而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情人泪”,随即,向Shirley谈起辛弃疾,他说他心中的辛弃疾“是一个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的英雄。”赵大军是理工科生,没有想到文学功底那么好,周英崇拜他,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他定会像一颗金子般发光。那天的口语课,周英她只说了一句,登高望远,感受山川河流之美。一个中文系毕业的文学学士竟然在这个圈子里感到词穷?!这个班不仅仅是上文化课了,因为都有一定的年龄阅历,同学老师间交流明显的越来越接近意识层面了。
有一天是周六晚间要下课了,Shirley发出邀请,明天是周日啊,我准备在家里开一个party,愿意参加的同学都可以来,随后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宿舍在学校家属区的几区几栋几楼。春天的午后风和日丽,周英骑着车带上自己的小baby如约前来,两岁的妮妮讨人喜欢,一进门十几个大男人大女人抢着抱着不撒手。Shirley把周英带到一个烤箱前,桌面上坛坛罐罐的不少东西,鸡蛋牛奶蜂蜜绵白糖,面粉,小米粉,一小碗油,,一大碗凉水,葡萄干,干桂花等等,Shirley说,我教你做西点。这是一堂美国生活情景课,她叽里呱啦的吐着英语,周英连蒙带猜的知道她在叫她做什么拿什么。同学们三三两两仿美国人参加聚会,围坐在沙发一圈,妮妮被他们挤在中间眨巴着大眼睛,猜想她的疑问是,你们说的什么,为什么跟平时说的不一样,我一句也听不懂。周英扮演的是Shirley的女仆,弄到脸上白一块花一块时,她俩做好了蜂蜜松饼、小米戚风蛋糕。Shirley拿出一套英式下午茶的餐具,一层两层三层的搭配好自己做的蛋糕松饼和买来的各种饼干,然后她拿出一罐祁门红茶,烧开了水以后将开水注入茶壶中,然后她数了数人头,给每个杯子里倒了三分之一杯的脱脂牛奶,再把茶壶里闷了三分钟的红茶倒进装了牛奶的杯子里,满屋子霎时间升腾起浓酽茶香与奶香。英式下午茶是有仪式感的,Shirley说,茶要用红茶,有非常讲究的冲泡方式、喝茶的摆设要优雅、还要有丰盛的茶点,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有美好的伙伴和愉悦的心情。这是一个安娜的salon(沙龙),Shirley强调说。周英当时没听懂,后来知道老师说的是维多利亚下午茶的诞生。这是周英第一次接触英式下午茶,之前她对于下午茶的了解大概就是上班泡的一杯茶水或者下午冲泡的一杯速溶咖啡。若干若干年的以后,周英公干去香港,班上最年轻的同学孙海燕已经定居港岛,两个故交为了去半岛酒店喝了一顿顶尖的英式下午茶,足足排了快两个小时的队。周英记得那天半岛酒店的大堂有乐队在现场演奏古典乐曲。
夜色渐渐浓了,又见小山村里炊烟袅袅升起。恍惚间的一个下午,那些前尘往事,那些飘进来的名字,你还能清晰的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子吗?叶晶晶做外婆了,在加州的阳光下享受岁月静好。柳鹏飞通过托福考试终于留学去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习新闻写作,带上他的心上人远走高飞了。妮妮有一次跟我说,按照现在的标准,柳叔叔就是男人中的极品。赵大军在我们这里安家安心了,他终于扛过了太太最初的不信任和矫情,事业有成后来成为一名正厅级领导干部。孙海燕在香港坐在高档写字楼里朝九晚五,职业女强人到现在还歇不下来。还有我最好的朋友发小建丽,现在依然陪着老公在西雅图生活,孙子都上小学了。而那些和我一样一直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的同学,也许我们走在大街迎面遇上第一眼谁都认不出对方,也许两鬓斑白,也许背已佝偻,但这都不要紧,我在如沙般的往事中拾起的这颗夜明珠,里头一定有你闪亮的青春和矫健靓丽的身影。青春真美好!一个三岁男孩风一般的冲开了我的院门,外孙子幼稚园下课了,我得去升柴火灶啦,晚餐做点好吃的,温暖一家老小的肚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