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大学生活青春

生活哲思|舍本逐末的“异国情节”

2017-05-18  本文已影响93人  西夏在城堡
献给:陷入爱情的 1900

1.不进行无意义聊天

工作间隙,有位心理教练同学找到我,说想“闲聊”,他大约关注我很久了。我拒绝了他,我已经杜绝此类行为。而后陷入沉思,为何会拒绝?这是否使我变得无聊?封闭?

我习惯的聊天方式是什么呢?讨论某个主题,解答某个问题;闲聊只发生在与我特别熟悉的人身上,这样的人选是个位数。抑或是曾经的熟人,有空时也可以展开闲聊。我自认很好说话,而不知不觉间,原本可以结交天下网友的我,已经杜绝和陌生人闲聊的机会了。我认为浪费时间。我宁愿发呆,也不愿进行这样的闲聊——不,不是我杜绝和陌生人聊天,是这位陌生人并不算有趣——我杜绝进行无意义的聊天。

2.真正的自由意志

昨天晚上肚子突然绞痛,持续了半小时,我以为是过度饥饿,毕竟近几个月“过午不食”。妈妈询问我吃了什么,得知“吃了一盘花菜”,断定是食物中毒。“花菜是温棚长出来的,毒素很强,你一个人吃太多了。而且没经过浸泡吧?”“从小你就这性格,吃什么都是一顿饱!你小时候一口气磕了两三斤葵瓜子。”

今日吃葡萄,洗了一提,洗净放在盘里。一边吃饼干一边吃葡萄。葡萄还剩一点点时吃不下去,感到甜腻、撑,我试图努力吃光。

就在那个当下我忽然看见自己的模式:就像我的电脑桌面只有两个文件夹一样,像我电脑的废纸篓常为“清空”状态一样,像我那分明别类的百度云盘一样,像热衷于写各种计划那样——我有整理强迫症。所以吃东西一定要一次性吃光,留下一点点使我难受,所以我会食物中毒。

真的是,太奇妙了!一个人的性格,小小的习性,竟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是这样,那绝大部分人也应该是这样,区别是自己有没有发现罢了。

发现了会怎样呢?

对“习性、言行”带着觉察,不是被自己的习性牵着走,而可以自由选择。不轻易被社会文化洗脑,不盲从主流价值感,并非乌合之众,保持独立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

3.舍本逐末的“异国情节”

看了短短的几则新闻,广州有个“巧克力城”,聚集了许多黑人,他们就在“巧克力城”方圆20公里活动。

他们一到中国境内就撕毁护照,以便签证到期被警察抓后,警察不知该遣往何处。他们以迎娶中国女人为荣。这和中国人以嫁给美国人为荣为傲,仅因对方“美籍身份”弱化感情、性格、外貌、工作等择偶因素有何区别呢?这样会幸福吗?不,幸福机率要低许多!因为为了“身份”那刹那,已经把其他幸福选项作为“附属退让条件”了。2015 年进行美国签证面试时,他们说我这样二十几岁、单身、无房产的姑娘通过率极其低下,因太多这样的年轻姑娘去美国结婚、混绿卡了。

我看到自己的“异国情节”。是的,我同样对异国有向往,我向往去那里学习、生活、体验。若真的为了学习,真的认准异国优质的学习平台很好,而只是倾向“异国学习”而去是不理智的。

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本质,被外在条件迷惑,而造成舍本逐末行为。

以上文字展现了我近期细微的变化,《大学》谓之:“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突然之间我会“格物”了。这并不是一个刻意的过程,写完“短小自传”之后自然形成的。自然的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且可以看到更为本质的东东。对生活的洞察提升了。

这对我的事业,我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有帮助。

我期待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