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一直都很佩服村里大人说话的艺术,简直太高明了。
记得小时候,某天跟村里的叔叔们一起走夜路。突然,有个叔叔说:“你们先走,我去‘做个事情’”。我问父亲:“爸爸,叔叔去‘做个事情’,我们要不要等他?”父亲说:“不用,他去上厕所了,等会儿就跟上来了。”虽然没有刻意停下来等叔叔,但大家都放慢了脚步。“叔叔去上厕所,为啥要说‘做个事情’?”我好奇地问。“如果直接说上厕所,会让人觉得难为情。说‘做个事情’,大家自然就明白意思了。”另一个叔叔解释说。
那年春天,我家新盖厨房,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临近收工时,村里的长工(他是邻村人,常年在我们村里干零活)来到我家,跟大家说:“我要去西安干活了。”表嫂说:“上次干活的工钱还没给他,我回去拿钱。”我以为他只是简单的跟大家分享“去西安干活”的消息,表嫂竟然听出人家是来要工钱的。后来想想,如果直接问表嫂要工钱,那表嫂就会很没面子,委婉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某年农历六月初六,邻居家的叔叔在我家串门。临近午饭时,叔叔的侄子来了。寒暄了一阵,侄子说:“姑父去你家,我跟你‘说个事情’。”叔叔连忙起身,跟着侄子回去了。父亲说:“这是叫你叔叔去他家吃饭的。”侄子是聪明的,没有直接在我家说让姑父去他家吃饭,有效避免了尴尬。
村里最常见的事情就是五花八门的请客吃饭了,还人情的、送礼的、帮忙干活的等等。请人吃饭说话也是有讲究的,到了要请的人家里,不能着急说出此行的目的,而是先拉会儿家常。时机成熟了,才说:“请你耽误一会儿功夫,去我家坐坐。”人家自然明白了,先是客套一番。千万不要以为客套就是拒绝,那样就闹出笑话了。客套过后,自然就是答应了。虽然嘴上说着:“操心我们没吃的。”现在的人请客吃饭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直接了当,打个电话:“来我家喝酒哇。”或是“走,咱去吃个饭”。老一辈的人比较在意礼节,请他们吃饭还是要用最原始的话语,不然会被说成:没礼貌、不懂规矩。
说话的艺术博大精深,学会了说话的艺术,才能成为会说话的人,说的话让彼此觉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