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剧当道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再有一部《大明宫词》?
正如前几年IP改编的古偶剧吸引了大批流量一样,如今更有话题度以及更戳女性观众心的女性剧,正在成为市场的新风向。
今年《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这两部女性群像剧刚霸占完一轮热搜。
接下来又有一堆双女主的现代剧在待播的路上。
《延禧攻略》《楚乔传》《扶摇》这类古偶大女主,是前两年的热门。
虽说现在不那么火,但存货还是不少,这两天杨幂的《斛珠夫人》、唐嫣的《燕云台》都发布了预告。
无论古装还是现代,讲述个人奋斗的大女主抑或是展现女性姿态的群像剧,我们市场都不缺相关的剧目。
但是,剧目虽多,可是看久了总觉得有点重复单一。
一部有热度的女性剧,来来去去总免不了打渣男、撕小三最后事业成功走上人生巅峰这样一连串的“既定剧情”。
女性剧拍来拍去,好像讲的都是世俗中认定的“成功女性”的故事。有时看多了这些面目相似的大女主,在心里也会忍不住想问:
除了这些,除了“女性成功翻身逆袭成为人生赢家”这样的母命题之外,我们的女性剧还有其他形象、其他可能吗?
△网上有人统计过这几年的古偶大女主剧,题材都是很相近的
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早在20年前,我们就有一部剧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它就是播出以后就不断被提及,每年豆瓣分数都在缓慢上升,至今已经到达9.1分的国产经典——《大明宫词》。
这部剧,有人说它美,有人说它浪漫,有人说它前卫……这些固然都是《大明宫词》的优点,但在我心中,它最了不起的创造性,始终还是关于「女性主义」的阐述。
它不仅拍出了独一无二的女性故事,而且它里面所涉及的内容,所到达的深度,都是目前很多女性剧无法企及的。
完完全全的女性视角
一部与宫斗无关的女性剧
《大明宫词》的女性视角,从它讲故事的方式就开始了。
关于历史题材的女性剧,我们有很多,但大部分以为是以争夺“权力”为核心的宫斗,像《甄嬛传》、像《延禧攻略》,即便主角是女性,可故事的重点,依然是目前男权社会盛行那套成功学——如何通过获得男性宠爱赢取地位;当然也有像《武则天》这样讲述个人命运的,但在她登上最高位之前,争宠、宫斗依然是很重要的部分。
唯有《大明宫词》是完完全全跳脱出“成王败寇、胜者为王”这一套话语权,用太平的视角去看待这座大明宫里,深陷权力漩涡的每一个人。
根据剧里的设定,太平是“(宫里)唯一一个不为权力而生的非凡女性”(虽然这也许与历史原型不符),所以她眼中的一切,总是带着女性的悲悯和包容。
△《大明宫词》的开篇,便是用“老太平”的声音作为旁白描述大明宫从李治—武则天—李隆基这几十年发生的事情,“一切主阴”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
她怜惜后宫妃嫔的命运。
对于和母亲武则天争宠的贺兰氏,太平感受到的不是嫉妒、不是仇恨,而是一种类似于“女性之美”的启蒙。
她从贺兰氏身上,去窥见“女性那诱人的内涵”。
对于父亲李治和贺兰氏之间的禁忌之恋(贺兰氏是武则天的外甥女,而她的母亲也是李治的宠妾),太平看到的不是龌蹉、猥琐,而是两人在演皮影戏时的那一份“爱恋之情”,以及父亲的哀怨、寂寞。
她深爱这些被包裹在权力斗争中的家人。
别人只道被选上太子是幸运的。
只有太平,看到太子弘因为理想和爱情无法被理解的孤独和悲伤。
而对于因政变失败而被废的贤,太平依旧是带着同情。
“他曾经多么热情地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胆识,多么骄傲地坚持自己的雄心和志趣。然而,他终究摆脱不了身败名裂的厄运。没有人能够精细地把握阴谋的走向和脾气,他犹如一头被圈养的猛兽,一个发动阴谋的人在启动智慧的一刹那,就已经沦为另一场阴谋的猎物。”
她惋惜贤的才能生不逢时,遇到了比他更有手腕的母亲,并且对贤和他手下死士之间的感情充满了钦佩和尊重。
而父亲李治,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个“庸君”,懦弱、无能。
可太平却珍惜并深爱着父亲心底的那份与权力无关,只想做个普通人,享受单纯爱情的纯真。
即便是对着她的母亲,那个在大臣和妃子眼中,犹如恶魔一般的女人,太平也能感受到她在面对反对者时,脆弱而敏感的一面。
也便是这种不同于宫斗剧“非要争个你死我活除主角以外其他全是妖艳贱货”的叙事角度,让《大明宫词》有了浓重的阴性基调:
哀伤、悲悯、细腻、柔情。
在太平的口中,这些为权力而生又为权力而死的人,不过也是和我们一样,有着爱恨嗔痴的普通人。
他们可怜大于可恨,爱欲大于无情。即便为此粉身碎骨,谁又能责怪他们呢?
△印象很深是这一幕,太平的哥哥显称帝以后,因为没什么才能,所以让皇后韦氏垂帘听政,李隆基担心韦氏也要做武则天,只有太平知道,韦氏目前表现出来的不是野心,而是一种敏感和恐惧,她只是害怕抓不住现在的幸福所以才要表现得那么强势。这种强大共情能力,以及女性之间的互相谅解,确实是非常女性视角的。
反玛丽苏成长史
一个被虐的“恋爱脑”
除了故事基调是以女性视角来展开,《大明宫词》的故事主线,讲的也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史:
太平公主和她的三段爱情。
如果,这剧情是放在其他偶像剧里,估计就是有多玛丽苏就拍得多玛丽苏,毕竟这是真的公主,一个美貌又聪明并且拥有权力的女子。
可是,《大明宫词》却恰恰相反,太平公主的成长史,基本上是“反玛丽苏”式的。
她爱得那么激烈,那么认真,那么深情,却屡屡被伤害、被刺痛,为爱而生的她,直到死也没有得到一段可以与她付出相对等的爱情。
第一段,是「理想」。
太平天真又热烈地,爱着那个在上元灯节一见钟情,躲在昆仑奴面具后面的男人。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朦胧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我目瞪口呆,仿佛面对的是整个幽深的男人世界。他就是薛绍,我的第一任丈夫。”
△14岁的小太平在上元灯节揭开薛绍面具这一幕,在这20年里不停在我们脑海里回放,这是小太平成长的开始,也是她悲剧的开端。弹幕说,这叫“一见薛绍误终身”,我更喜欢杨千嬅那句歌词:“青春仿佛因我爱你开始”。
只可惜,这个给予了太平关于爱情全部理想想象的男人,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
武则天为了成全太平的爱情,赐死了薛绍的原配。
而这也成为了太平第一段爱情痛苦的根源。
她飞蛾扑火似地爱着这个男人,可对方却因为对她母亲的仇恨以及对原配“长相守”的爱情承诺而不敢回应。
等到对方终于也无法抑制地爱上她时,却是这段爱情毁灭之时。薛绍情愿选择死,也不要接受这份热烈的爱。
第二段,是「现实」。
为了完成对父亲的复仇,为了逃离对薛绍的思念,太平的第二段婚姻,选择了一个她不爱,但是却把她当成「女神」来供奉的老实人武攸嗣。
尽管这样的爱,看起来好像充满“安全感”,可是太平却从未在武攸嗣身上得到过快乐。
△这一段对白好现实:连公主面对婚姻,也只能选择忍耐。
而这段婚姻,最讽刺的是,这个看起来最老实最安全的男人,却在太平怀有身孕的时候,和侍女睡到了一起。
这是一段很有现实反讽意味的“爱情”:当我们为生活作出妥协,退而求其次地选择那些“安全牌”的时候,你所谓的“安全”又能维持多久呢?
第三段,是「欲望」。
太平遇到了那个和薛绍长得一模一样的的男宠张易之。
她把对薛绍的执念都放在张易之身上,接受了他的诱惑,享受欲望带来的欢愉。
△以前的台词尺度真的很大
只是,纯粹的欲望,也不是太平想要的爱情。
当她发现,张易之周旋于宫里的各个女人之间,不过是把欲望当游戏,当成他往上爬的工具时,太平绝望了。
她又一次被爱所欺骗、背叛、遗弃。
太平在爱情上的悲剧,其实也是很多女性会遭遇的困境:
当我们把爱情当作我们的希望以及生命的时候,会发现它是那么的不可靠,犹如镜花水月一般,我们理想的爱情,似乎永远也只存在于我们的理想之中。
而太平的成长,便是她终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没有爱,不好;太想爱,就会令你更失望。”
当她发现侄子李隆基正陷入对她无可救药的爱恋当中时,她做出了一个当年和薛绍一样的选择:逃离爱。
也是在那一刻,她真正明白了薛绍,原来人生有些东西,比如信仰、比如信念,是可以超越爱的。
△太平从为爱而生,到从爱情的执念中放手,为了一些更高的信念(国家的太平)而牺牲,这样的女性故事,在我这里看来,比那些大女主光环全开走上人生巅峰的爽剧,更让人动容。
不一样的大女主
一个带着母爱的武则天
《大明宫词》当然也有大女主的设置,归亚蕾演的武则天就是。
一方面,她和过往很多武则天题材的角色很相似,她的身上,是带着女权色彩的。
她公然和男权、纲常叫板。
她可以看穿男人操纵女人的把戏。
△《大明宫词》里武则天劝慰太平不要对薛绍的死耿耿于怀的这段话,值得全文背诵:“作为女人,守望爱情是艰苦而绝望的,你对薛绍的诚挚爱情,连神明都会感动,但唯独感动不了他,你不可以这样做女人,更不能被男人的道德所操纵,不能成为他们用以完善自己德行的工具,这往往比服从他们的命令,更可怕。”
她甚至可以狠心到,为了权力放弃自己的爱情。
《大明宫词》的武则天,依旧是杀伐果断、清醒强大的。
但另一方面,这一版的武则天,又有着其他武则天身上没有的特质:一个作为母亲的武则天。
因为曾经为了权力而杀死过自己的女儿,所以武则天把所有的爱,都放到了太平身上。
她试图完成太平的所有心愿,从少女时代的“龙椅”到长大后的“爱情”。
△曾经,她是很想守护女儿关于爱情的理想,很想守护她这份天真。
所以,太平是唯一一个能够看到武则天脆弱一面的人。
她的眼泪只在太平的面前流。
当她老了,被她被人逼着退位的那天晚上,她没有激动、没有愤怒,而是抓着太平的手,恳求她不要离开她。
她爱她,爱她的女儿,一直都爱她。
△大限将至的武则天,只想得到来自女儿的一点温柔。
而对于权力,《大明宫词》里的武则天的欲望,也并不像其他版本那么赤裸裸。
女官上官婉儿曾经这样形容过武则天:
“您在这个位置上,纯属情境使然,因为您有顽强的使命感,这来自于一个母亲创造生命的动力。至于野心,那是和男人的权欲有本质的区别。”
这个版本的武则天把国家、臣民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
所以,她才会在千叟宴上被陆皓翁以玉石俱焚的方式送上毒酒时受到冲击,在太平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为什么他情愿死也不肯接受我?”这是一个被孩子伤害的母亲流露出来的痛苦。
所以,她才会在登基大典上,对着皇宫前跪拜的大臣,说出那一句极其家常而普通的话:“你们,要听话。”
这不是一个皇上该说的,反而更像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叮咛。
尽管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武则天,和真实的原型相差多远。
但是《大明宫词》的处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女帝:
她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把自己逼成了男人。
而是她带着强烈的女性特质,用女性的智慧和力量,甚至还有女性的柔情,才站到了现在的位置。
超前的性别意识
他也可以是个“女人”
与其同时,《大明宫词》也有非常超前的性别意识。
它不仅刻画了武则天和太平这两个个性鲜明、互为对应的女性,也描写了很多超出传统性别意识范畴的男人。
20年前,在《大明宫词》里,就出现了同性之爱。看网上评论,有很多人说,自己关于原来同性可以爱同性这件事,就是从《大明宫词》里启蒙的。(而当年《大明宫词》还是在央视播的)
△太子李弘和侍从合欢的爱情,在当年来看很震撼。而现在也不再有这么直白谈论同性之爱的影视剧。
当韦氏对柔媚的合欢性别产生怀疑的时候,合欢是这样说的:
“谁规定男人就不可以给人梳头?男人就应该整天舞刀弄棍、粗声粗气的?”
不仅合欢这样,剧里的其他男性角色,其实也不太符合大家刻板印象中对男性的定义。
李治以及他的儿子显,都比自己的妻子要软弱。
他们更想做个普通人而并非做皇帝。
男宠张昌宗不仅柔媚,还爱撒娇。
张易之则更有意思,这位情场浪子,靠女性上位的“可怜人”,其实也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
在临死之前,张易之对武则天表白心迹,他做这些,他和官太太们厮混,为的就是报复男性。
“我母亲是一位同您一样伟大的女性!她带领着翠江阁三百美色同男人的全部欲望周旋。她动用一生的积蓄为我曾是嫖客的父亲购买了权力,使他从一个不得志的七品小官一跃而为盐运大臣。而她等来的结果却是一纸休书!理由是她低贱的身份败坏了道德!而母亲没有因此沉沦,依旧保持着快慰的生活。她说她帮助父亲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恋爱的兴致……”
女性也可以刚强。
男性也可以柔媚。
《大明宫词》是第一部如此强烈对现有性别意识提出质疑和反思的剧,它敢于戳穿的那层窗户纸,在20年后的今天,依然很有意义。
△在《大明宫词》里,女性总是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武则天引导李治、太平引导李隆基。它打破我们过往一些既定的性别格局。
所以,我一直认为,《大明宫词》是一部很了不起的女性剧。
它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它刻画了多么成功的女性(事实上,这剧里除了武则天算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女性,太平以及其他配角的命运都完全不符合爽剧的设定),而是它能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书写女性命运。
女性视角是什么?
我们争取男女平等的同时,也承认男女有别。
女性和男性的故事,必然是不同的,可是现在大部分的女性剧,遵循的依旧是现有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下那一套主流价值感,将女性的意义捆绑于成功学上。
都市剧里袁泉演的唐晶成功了,就所有现代独立女性都和唐晶一个样。
古偶剧里的复仇大女主有市场,就个个都来掺一脚。
△唐晶很好,但是她快成我们国产现代大女主戏里的模板人物了,仿佛个个都要修炼成“白骨精”。
所谓女性剧,就是要干掉男人,成为世界的主宰?
事实上,我觉得《大明宫词》展现的女性,才更接近真实的女性世界。
有像武则天这样渴望用权力保护自己,活得理智而强大的女性。
也有像太平一样,对内心波涛汹涌的关注,要远胜于争名逐利欲望的女性。
更有像贺兰氏、韦氏这样,即便明知道迎接自己的是将要毁灭厄运,依然愿意用尽全身力量赌一把,偏不认输极有生命力的女性。
尊重这种女性多有的敏感、细腻,反映女性的个体差异,而非刻画出一个死板而僵化的“精英女性”形象把所有角色都往上面靠,才是一部能让人回味20年的女性剧。
我们追求的是多元,而非“独沽一味”的成功学。
我一直都记得,《大明宫词》里的武则天,提出女性也可以出现在胜利庆典上说的话:
“我要让普天下知道,现在四海之内有一个多么伟大、辉煌的皇族,他不但英勇善战、血气方刚,而且她还柔媚动人、柔情似水。”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出现一部像《大明宫词》一般柔情似水的女性剧,是我最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