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女的跨界成长笔记8】上过大学没什么,有钱过才牛逼

上月底跟承德商会一老乡聊起现在的政策形势,
从年初的开墙打洞恢复历史原貌,
到公寓失火后群居人民的流离失所,
这里似乎正在以一种“更人性化”的力量更迭着,
或许也正应了老子道德经中所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是对现实多么淋漓尽致的揭露啊。
然而,做实业的各行各业,
2017是个欠收年,
但是,老乡说:
2017谁也挣不到钱的一年没几天了,
2018要发了。

乍看今天的笔记标题时,
不知你是怎样的感受,
对2017的告别本不该以一种丧的文字去总结,
然而,
接下来的故事会告诉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注:本篇笔记也为我亲爱的弟弟,希望能给与他更多的勇气!
故事1:
情商大于天
小文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弟,
虽然出生在农村,
但是家境算是村里的小康了,
所以打小就像个纨绔子弟。
与村里的大多数的孩子相比,
心底的优越感比任何人都要强烈。
好不容易熬过了初中的他再也不想迈进学校的大门,
但是终究拗不过家里的种种“威胁”,
勉强去了县城的一个职业中专。
上课睡觉、放学就去网吧,
最后以两次课上打老师而被学校“劝退”。
村里人都一致认为这个孩子的前途完了。
退学后的小文还尚未满18岁,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
如何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然而,小文却有一种天生的本领,
无论进入任何环境都能很快与周围的人称兄道弟,
据说对方还不反感。
很快在整个县城里小文成了同龄人的孩子王,
整天带领他的孩儿们混迹于街头巷尾,
依然始终不愿意好好的工作赚钱,
他说:挣钱啊,不急,现在年轻正是玩儿的时候......
很奇怪的是,
认识他的长辈们对小文的评价都惊人的相似:会玩儿。
褒义词?贬义词?
这样一个整天不务正业的青年,
竟然没有人说他其他的不好,
游手好闲、违法乱纪的事儿从来都与他无关。
两年前,
也就是我真正认识他的第二年,
他已经23岁,
个头不高170有颜值,
休闲皮鞋、牛仔裤和一件简单的外套,
整洁有礼,
已经来北京工作半年,
月薪1万+。
今年年中我听家里人讲,
小文现在的工资已经有7万+/月,
刚刚买了一辆宝马回家探亲。
21岁他决定来北京时对身边的人讲:
好啦,我不想继续玩儿下去了,我要去北京赚钱啦......
就这样怀揣着父母赞助的几千元开始了他的真正的成长历程。
若不是我的亲戚,
我真的不会相信这样的狗血故事。
他在北京辗转换了两份工作才来到现在的公司,
据说是做金融理财的,
得益于自身的高情商很容易获得客户和领导的信任,
从此,人生开挂。
故事2:
背后有高人
新兴是我同事的一个朋友,
当年90年的高中生,
一直没有见过,
但是关于这个男孩儿的历程我却听一次就无法忘却。
五年前,
新兴第一次北上到首都闯荡,
高中学历、瘦高的身材,
没有所谓的机灵劲和高情商,
却憨厚的像个北方娃娃。
一年后,
在与朋友外出吃饭时偶遇那个餐厅的老板。
老板是个艺术家,
精通易经八卦等中国传统文化,
善言、和蔼、乐于助人,
大家都尊称他为老师。
新兴在当天旁听完老师与他人的对话后,
就决定了要来这家餐厅打工,
跟着老师学习。
可是,当时餐厅并不缺少人手,
他就每天都过来义务劳动,
抢着擦桌子、扫地,
空闲时间就试探着去找老师交流。
几天后,
老师告诉他说:我看出你是个踏实行动力强的人,会有大的发展,但是你的财运并不在北京,而在南方,并且,如果想南下赚钱,那就直接做与钱有关的工作。
新兴在餐厅的那段时间,
经常看到很多的有钱有权有背景的人过来拜访老师,
再加之自己这段时间受益于老师的帮助,
所以他很坚信老师指引的方向是正确的。
很快他整理行李南下广东,
直接去各大金融机构面试,
找寻着与人民币距离最近的工作,
几年中他在遇到人生岔路口时依然会找老师寻求帮助,
然后毫无杂念的相信。
没错儿,
从此他的钱途无量。
如今这个物联网的时代,
研究生、海归貌似满大街都是,
当这个不再单纯以知识和学历去衡量成功的社会时,
大学生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高情商真的优于高智商?
名师指路真的优于读万卷书?
如今学历不高的九零后拿着月薪5万+的工资已经不在少数,
单就这个角度来讲,
上过大学真的没什么,
身为80后苦逼的创业狗的我,
深有体会。
然而,
校园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可以更多角度的看世界,
更高的平台和更多的选择。
无论上没上过大学,
以一颗安静的心去看待金钱,
你就是最牛掰的。
罗胖在一次演讲中就曾分享过这个话题。
罗振宇:只要你不懒惰,勤于思考,勤于协作,你就不会是一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