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知、合理规避“替代行为”

2023-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兴时态_198812

《正确认知、合理规避“替代行为”》

小时候,父母总喜欢为孩子安排好他们所认为对的一切。

可这种替代行为,却让孩子慢慢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勇气。

其实孩子只是想喜欢自己喜欢的,做自己想做的。

过多的替代,让孩子的两性关系和人际关系都产生危机。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才是父母需要做的。

一、替代行为的概念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替代就是当孩子很努力爬去拿玩具时,父母会直接把玩具放在孩子的面前,让他们可以不用付出任何努力。

但替代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每次孩子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拿到玩具时,父母都不允许,慢慢地,孩子就会对这个玩具失去兴趣,因为太容易得到了,无法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和好奇感。

替代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妈妈的身上,而替代型的妈妈总是有很强的控制欲。

替代型的妈妈总是想着控制孩子的各个方面,因为她们能从控制中获得想要的安全感。

幼小的孩子没有能力反抗父母,也不会离开父母。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容易控制的对象,他会按照我们的想法成长,一切尽在我们的安排和掌控中,那么我们也就放心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替代型的妈妈可能暂时只是单纯地帮孩子拿拿东西,帮他们完成一下事情之类。

等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替代型妈妈就会介入得更多,例如:

孩子特别喜欢吃某样东西,妈妈就会在一旁说:“你不能只吃这个菜,你要吃吃别的才是好的”;

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妈妈就会说:“你怎么一天到晚都在看动画片,你应该看看书,做做其他的”;

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想学习,妈妈也会说:“学这些干嘛,没有用,你学别的吧”。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只要是我喜欢的,妈妈都会逼迫我放弃,那还不如我先自己直接放弃。

这也是很多人感觉自己对生活中每件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二、替代行为的危害

1、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能力的增长需要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即使失败,他会不止一次的重复、突破,期间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直到掌握本领。

出于心疼,家长忍不住包办,我帮你翻身,吃饭我来喂,摔倒我来抱,衣服我来穿,书包我来背,作业我替写。

孩子被父母的爱囚禁在一定范围内,一次次剥夺了成长锻炼的机会,阻碍了能力的发展,大脑缺少更多新鲜的刺激,四肢软弱无力,何来创造力?

2、扼杀孩子的意志力

在孩子眼里,一切家长都会替自己办,不需要努力,所以遇到问题就退缩,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发展,变得懦弱,很难立足社会,甚至不能自理、不能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无法成家立业,最终一事无成。

3、使孩子缺乏自信心

通过自身努力换来成功,是孩子获得自信的最好途径。可孩子失望的发现,自己努力意犹未尽,家长却早早把胜利果实摘来放在他面前,这还有什么意思?我怎么能证明我自己?我行吗?或者产生逆反心理,坚决不要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对着干,出走,离经叛道。出于爱,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家长事与愿违。

4、使孩子缺乏责任感

家长的包办,一旦孩子适应了,就成为应该的了,父母的爱在孩子心目中没什么重量,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提供的一切,从不想自己应该为家长社会付出什么,缺乏责任感和反哺心,待父母年老,成为啃老族,甚至社会寄生虫。

三、让孩子自由成长

现在妈妈都有两种思想:一就是不能夸小孩,怕宠坏小孩;二就是当孩子对某样东西特别感兴趣时,就一定要戒掉。

但这并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选择。

首先,身为父母,我们需要看见自己。

认真审视自己所曾做过的,自认为是“为孩子好”的事,是否真的是孩子所需要?是否真的是因为爱孩子?是否只是自己单方面的替代或控制?

其次,我们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里,妈妈都有其不同的功能,而不是一味地替代,适时鼓励孩子主动去接触世界,尝试自己去完成事情,才是提供给孩子满足和愉悦体验的方式。

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一种恰到好处的挫折,这也是我们爱孩子的一部分。

挫折是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遇到的,而不是我们要创造一个理想的或者说虚假的安全环境给孩子。

最后,我们需要跟孩子保持一个较好的边界。

这个完整的边界就是从共生到分离,然后承认对方是独立的人,让孩子拥有属于他自己个人的思想和空间,不要过多地介入。

替代行为,真的不是完全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某些功能。

让孩子成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才是每位父母应该做到的事。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替代太多,最好能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空间。

我们无法代替孩子解决人际关系,只能允许他自己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哪怕是很糟糕的事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我们都想去帮助到他,我们都想去祝福他好。但每个人都得自己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这是没法代替的。

丁俊贵

2023年7月16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