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3

2017-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吃瓜群众heloise

我们如何做出判断?

系统2调动注意力并搜索记忆寻找答案,系统1做全方位评估,可以跨维度解读价值观

例子,人们可以通过一撇评估更喜欢谁,最终人们更喜欢的人的照片也是竞选活动胜出者的照片

系统1通过原型或典型事例来代表不同事物的分类,可以解决average,但是不了解total。例子,对于很多长短不一的线,可以很快给出概括性的平均长度,但是给不出总长。

系统一可以做强度的类比:颜色&犯罪严重程度&音乐强弱类比


目标问题&启发性问题

目标问题—想要做出的评估

启发性问题—绕开原来的问题去回答更简单的问题

系统1,在遇到很难的目标问题时;可以联想容易回答的启发性问题,采取替代。这种思维发散性是非自主的,控制力不强的。而系统2一般认可这个答案。所以人们容易根本没用注意到自己答非所问。

例子:视觉立体图大小被平面大小代替,自主视觉判断/约会次数&幸福感两个问题的先后顺序,会导致答案关联度的明显不同

情感式启发,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人们的好恶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系统2偏向收集偏向于系统1看法观点的信息和论据,而不进行思考和审查


系统1的特点:

生成印象感觉倾向,当得到系统2的支持,变为信仰态度意图

自主且快速运行,较少努力,不被自主控制

能接受系统2的编控,调动注意力

在接受训练后,能做出熟练的回应,产生直觉

将认知放松感和真理错觉,愉快的感觉以及放松的警惕感联系起来

区分常态中惊奇之事

判断原因&意图

忽略歧义

夸大感情的一致性(光环效应)

注意力集中在当前证据-眼见为实

通过测量确定不同程度对应的匹配物

发散性思维

用简单的问题代替难题-启发法

对变化的感知比对形态的感知更敏锐

对可能性作出过高估计

对数量越来越不敏感

对损失的反应比获得强烈-损失厌恶

严密设计决策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