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商

【教学反思】读诗寻美学着爱

2021-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雅馨居士

    ——《散文诗二首》教后记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选择了两首散文诗。一首《金色花》,一首《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根据内容,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金色花》,初步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的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所抒发的情感。

开门见山,补充文体知识,之后激趣导入:“生活中,你为爸爸妈妈曾做过什么事?”从学生的回答中,能看出有不少孩子都与父母有互动,心中有些安慰。能有爱的互动,表明学生的成长有人陪伴。

自读课文时,指导学生通过三步阅读,感知课文内容1.一读:不看旁批,“裸读”。2.二读:带着旁批的问题阅读。3.三读: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问题等进行旁批。

然后,重点解决学生的“不知”,带领学生揣摩诵读语气,寻找诗中有美感的地方。主要从情感,形象,语言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想象感知,感受文中的美好。

最后,探究文章主旨“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这个时候,补充泰戈尔创作主张“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再结合课下注释,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有深刻认知,同时学会感恩回报。

一节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学生在诵读作品时,初次语气把握不准,后在老师的比较阅读中,终于抓住妈妈的慈爱,孩子可爱找到了这首散文诗的情感美,意象美。在体悟语言美时,学生又忘记了第一单元学到的赏析方法,感受不到本文的语言美。“温故而知新”,学习的道路“道阻且长”。

第二课时,学习《荷叶•母亲》,目标设置为:诵读寻美,在赏析画面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悟读寻美,理解中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从自读提示第二段中勾勒重点句“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设置问题,以此进入《荷叶母亲》的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依然秉持“读诗寻美”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诵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意境的品析主要从色彩的搭配,细节描写,词语的准确生动三个方面切入。语言的美,结合第二个旁批,抓住“清新典雅”,从文章中寻找提现这个特点的词句品悟。

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就尽显无遗。学习能力强一点的孩子,他会从之前学过的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的方法中找到切入点,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能力弱一点的孩子,在这个环节,基本就成了别人暂时交流时候的观众,而且这个观众还不知道盖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鼓掌”。

最后,将两首散文诗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对两首作品加深了解。比较时,学生对主题思想理解到位,但感情基调的把握还是不够准确。以诵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使学生懂得爱,学会爱来总结全文。

两首散文诗的学习,以学生自主阅读实践为主,引导学生用好旁批启发阅读,写好旁批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学生用好阅读提示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延伸,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在有感情诵读方面表现积极,但在写好旁批提高质量时,能明显看到他们的懈怠。教学过程中,对美读,表演读给予的时间不够。今后,还是要在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