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还有最后三天就要结束了,我很怀念它
一心网:这世上的多数人,是自打二十岁以后,就不大关注自己的年龄增长了。稍微矫情一些的,也最多坚持到二十五岁,自那以后,每年过节基本不会有长辈再问你今年多大,你自己多半也会在忙碌中渐渐忘了这件事儿。
而这,恰恰就是为什么在多数人看来,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时间,自我感觉会比十岁到二十岁这时间快很多的一大原因。虽然十到二十岁之间也有人生两大转折点,中考和高考。但是相比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多数人要完成毕业,就业,恋爱,失恋,婚姻,生子;少数人还将完成创业,离婚。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一般是与忙碌程度呈正比的。即时间越忙碌,会感觉过得越快。
对于年龄已经过二十五岁的小心而言,自然也没有太过留意年龄增加的问题。相反,我倒是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我究竟学到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小心是在2017年年中开始真正接触和尝试媒体领域的,在此之前,虽然小心也一直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但是和媒体之间的距离还是蛮远的。但是在这并不太长的时间内,小心还是看到了多数中国人,对于一些媒体关键词的敏感程度——比如对房价,比如对收入,比如对出轨,比如对阶层固化,比如对中年危机等等…
小心也尝试以以上几点为切入点,写过一些相关的推文。如果单纯从流量获取的角度说,那的确还是蛮不错的。但是我只是浅尝辄止,并不像有些从业者如同挖到宝藏一般,拼命深挖苦掘,恨不得将流量全部吸干。而我只是觉得,这样的推文之所以有流量,多数都和创作者本身关系微薄,利用的仅仅是媒体受众心中的那份恐惧而已。
这不是一种真实的能力,只是一种虚幻的投机。沉迷其中,与沉溺毒品无异。
2017年和2016年,以及更早的2015年一样,这一年的网络上同样异彩纷呈,各类头条热点事件几乎没有间断。能够打断上一个热点的,只有下一个热点。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从普通媒体受众的位置逐步向媒体从业者过度的这一过程,我反思和总结了两点非常大的收获:
一、不轻信任何媒体报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媒体传播渠道和方式。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内,媒体是十分高大上的行业,它一度和另一高格调的金融行业并驾齐驱,从业者成为中国中产阶级重要的人群组成部分。
但是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这两大行业的现状,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业改革,银行柜员早已不是什么热门求职岗位,而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眼中的笑谈。而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崛起与泛滥,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媒体行业的格局。流量就是金钱,为了流量可以无视真相,在过去几年间的自媒体行业内,屡见不鲜,并且大有走向行业主流之势。从事媒体之后,小心基本告别了90%的新闻客户端,浏览网页时也直接PASS掉了90%的新闻标题。孰真孰假,判别几乎成为一种本能。
二、网络暴力猛于虎也:曾几何时,作为媒体受众的小心,也会对很多热门社会事件愤愤不平,认为今天我不为“受害者”发声,明天我就将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但是真正从事了媒体行业后我才发现,不仅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相同样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绝大多数的网络舆论,甚至是网络暴力,根本都毫无道理,只是在以讹传讹。
在这一年里,我特别用心地熟悉和了解社会与群体心理相关的知识,试图为这样的社会现象寻求一个从人性方面可以解释的答案。我也基本找到了这个答案,但是想要克服依旧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就和谁都知道网购剁手是不好的习惯,但克服起来同样十分艰难一样。
如果说2017年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的话?或许以上的这些都还算不上。结交了几个还算聊得来的朋友,这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虽然这一年我因为种种原因认识了难以计数的人,但是其中能够聊得来的,屈指可数。但我依旧觉得,这已经十分难能可贵。知音不在多,一个胜十个,这可不是什么鸡汤。
2017年,人生方向感越来越明确的我,越发明了时间的宝贵性。我尽可能将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生活和学习,使人生体验更为丰富多彩。
2017年,我依旧相信梦想,也相信终有一天它会实现。因为过去的梦想,都因为足够努力而统统提前实现了。但是,一个梦想的完成从来都是下一个梦想的开始。梦想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实现的结果,还在于努力的过程。
2017年,它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