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青春散文

难忘挤车(李耀胜)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21人  李耀胜

现在,农村和城市里到处是车,车挤车,车挤人,人挤车,有种“车满为患”的感觉。

大家出行非常方便,人一出门,随时都能坐上车,想去哪里都行。

也许,很难让人相信,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我的老家,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那个村子,更别说见过汽车。

那时,村里的人出趟远门不容易,只能凭着两只脚底板走出去。

现在,每当我坐在舒适安全的客车里,享受着空调暖风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年那月的那次挤车经历,至今还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1986年秋,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中专,要到离家比较远的临洮县去读书。

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就开始每天讨论如何才能到达学校,这使我感到心里压力特别大,害怕开学时坐不上车耽搁了报到。

父亲为此还时常皱着眉头,他更担心我从没有出过远门,万一……还有……

更重要的是,当时我的个头太小,要扛那么多行李去学校,能行吗?

其实父亲内心很想去送我,可是来回路费又要花十几元钱,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太昂贵了。

我知道自己上学带的50元学费,都是父亲东借西凑的。再去四处借路费,父亲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父亲是村里的民办老师,我们村的小学是父亲1963年一人创办的。

直到上世纪80年代,父亲每月的工资才只有15元钱,这种待遇,父亲一直“享受”到1990年离开人世。

转眼到了开学时间,父亲平时第一次“借公差办私事”。

他在校长面前主动申请去县教育局给学生取书,这样他去县城来回的路费2元2角钱就可以报销,还可以在县城把我送上班车。

那时,去县城要到10多公里外的青江驿乡镇去坐车,每天早晨5点钟从乡镇发一趟班车到县城。

由于当时的社会治安不太好,临走的那天晚上,父亲吩咐母亲,把50元学费,用针线密密地缝在我的内衣口袋里。

接着,母亲也要把学校学生的200元书费缝在父亲的内衣口袋里,但父亲说到县城就要用,他把外衣口袋上的扣子扣紧就没事了。

因为这些钱都是学生交来的书费,大多数面值是1元的钱,所以放在口袋里便是厚厚的一沓。

父亲把钱数了几遍后,分成两沓,分开装进了自己上衣的两个口袋里,扣紧纽扣,然后又使劲地在上面压了好几下……

凌晨4点多钟,我和父亲来到乡镇停班车的院门外,门口已经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估计有100多人。

一些来得早的人双手紧紧地抓着大铁门,好像时刻准备着第一个冲上汽车。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院门打开了。坐车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涌向班车,顿时这辆班车被围得水泄不通,班车也随着人流的涌动不停地左右摇摆起来。

父亲一只手扛着我的行李,一只手紧紧地拉着我,我也不顾一切地跟着父亲向前冲……

先挤上班车的人打开车窗,于是班车的几扇车窗,立刻变成了几扇车门,在班车外的人把一个个人从车窗艰难地推进去。

此时,我和父亲几次被挤出人群后又挤进来,但还是无法靠近车门,最后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我们才勉强挤上车。

我还清楚地记得,这辆45座的车那天挤进了80多个人。

我和父亲是最后挤上车的,只好在车门口站着。

虽然我们被挤得东倒西歪,但父亲还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在父亲看来,能坐上车已经算很幸运了。

父亲吃力地抽出自己的右手,在我装钱的口袋外面摸了摸,我明白地点了点头。

父亲又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发现原来鼓鼓的两个口袋完全瘪下去了。

父亲急忙用手使劲地抓了几下,脸色顿时变得蜡黄,只见豆大的汗珠子从父亲苍老的脸上滚落了下来……

由于当时只顾挤车没有防贼,父亲口袋里的200元钱被小偷掏走了。

后来我想,可能就是帮助我和父亲挤上车的那几个“好心人”。

父亲稍作镇静后对我说:“我没钱去县城送你了,你自己想办法去学校,不用操心我,路上一定小心。”说完,父亲几乎是跌出了车门……

我不知道父亲那天是怎么回家的。等我放假回到家里,听母亲说,父亲很晚才回到家里,他在家里的土炕上睡了整整一个星期,不说话。

之后,父亲去学校请求校长,用三年的时间,在他的工资中扣还那200元钱。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几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一直生活在十分艰辛的环境中。他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太多的辛酸,但他依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父爱。

父亲的性格一直影响着我对生活的态度,也影响着我的一生。

那次经历,只是父亲一生艰辛中的一个缩影,虽然仅仅是个生活片段,但却无时不激起我冲出困境的勇气。

多年以后,当我离开家乡来到新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时,我感叹时代的巨大变迁。

每次坐车,我就不由自主地就想起那次挤车的经历,因为那段往事让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