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算得上一款好产品?”——写给产品新人们
对于初入产品圈的新人,试探他对产品认识的最佳问题恐怕就是:请告诉我,在你眼中,如何才算得上一款好产品?
这个问题也是试探新人是否有做产品潜力的黄金问句。
记得我刚碰到这个问题时,一下子慌了。问题袭来,脑子里迅速爆炸般开始搜索好产品特征:好看,赚钱,用户量大,体验好,实用,功能强,生命周期长……我的归类思维开始发动马力:首先尽可能记录这些特征,然后分拣,通过归纳分析提炼出三四条精准要义,抽象升级,以期最终合理回答这个问题。
在未经历产品思维训练的我来说,归类思维的推导结果和分析“什么是好东西”的回答模式一致:
在我看来好的产品,是和竞品比较出来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外观来看,它更美观,更符合当前审美趋势; 2.从功能上,它更完善,也更强大; 3.从经济上来看,它带来的市场和经济价值更大; 4.它拥有更大的用户基数。
回答完,自我感觉还算良好。心想,这么条理化的归纳一下,也算挖掘出了好产品的典型特征吧!这种自我良好的感觉,是新人们常有的。
直到有一次,朋友问我,你还在用易信吗?
我竟然有点陌生……猛然间回忆起来,几年前当易信刚上市时,我还向朋友推荐过,并声称这款产品可以真正免费发短信,实在是一款能代替微信的劲敌。
可是几年下来,这个我极力推荐的产品好像基本上不见踪影了。为了怀恋我当初的体验热情,我写这篇文章时又特意下载了易信。登入进去后,不意外的被送了120分钟电话时长,竟然头像也还是几年前的青涩照,真是倍感亲切呀!
可是,易信算不算一款好产品呢?
用之前感觉良好的回答来看:界面好看,功能强大,有很强的收费渠道,用户基数庞大(网易邮箱的用户数基数),而且都历经迭代到5.2版了,顽强坚挺!
完全我心中好产品特征啊!可是,怀恋完,我就弃置不用了。
它或许是一个好产品,但是它对我而言没有意义了。
回忆一下当初的体验过程。当初下载易信主要奔着两点去的:1.它能免费发短信; 2.它能即时提醒网易邮箱到达提醒。可是刚上线时,这两条体验都不好。比如免费短信,不仅延迟,而且到达经常失败。邮件到达提醒后,并不支持回信。
易信早期为何能抓住我的?
它满足了我的潜在需求。免费短信。邮件到达提醒。
现在短信业务基本上已被大众遗忘,网易邮箱也开发了邮箱大师。易信曾经的吸引点,完全不复存在。尽管支持免费通电话功能,可是早期体验的印象:免费电话通话质量很差,使得就连尝试的心情都没有(用自己的通话质量代价来做它的产品测试。)
易信又是怎么失掉我这个老用户的?
1.上线初期版本体验太差。就连主打功能实现率都很低。
2.过快推出收费点,失去耐心。
3.需求缺失或被其他竞品代替了。
再抽象一点的总结:
1.不重视初期体验感
2.没有考虑用户粘度
3.没有持续满足用户需求
再精炼成三个词:体验感、粘度、需求。
好了,这就是评价产品的关键词。
回到我们考验新人们最初的问题:如何才算得上一款好产品?当听到他们噼里啪啦一堆之后,大概可以判断出两个印象。
1 不管对错,他的回答有没有条理。
2 回答里关于体验感、粘度、需求关键词出现的频次。
有条理无关键词的回答,就像武侠里会舞剑无武功心法的状态; 有关键词无条理的回答,就像怀揣武功秘籍却不知如何使出来。
那么有条理有关键词的回答,是不是答对了呢?
也不是。这个所谓的产品好或坏的判断标准,对回答者而言,却变成了产品对他有无意义。有意义就是好,无意义就是坏。这么主观的判断标准,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可言了。
然而问题本身比回答更有意义。
因为问题袭来,你的思维马达开始自动启动,你会想到了什么,你将要表达什么。如果连产品圈核心的关键词都说不出来,那必然门外汉无疑。如果回答条理清楚,那欢迎赶紧加入吧!
我就是这么入门的。
--end--
作者简介:曹涛,产品经理。关注互联网+文化、教育和人工智能领域。微信公众号:曹涛CT,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