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杂忆
我是一个极负气任性的人,胸无城府,临事易怒,发作的快,消散的也快。我想,这是遗传。奶奶如此、父亲如此,到了这一辈,妹妹和我,都如此。以母亲的评论,是“狗脾气”——为什么叫“狗脾气”,而不是“牛脾气”“猪脾气”,我没想明白。
但同时,我有一样性格却遗传了母亲,那就是坚忍不拔,对病痛、对饥饿,绝对一流的忍耐能力。我可以连续两天不吃饭,忍得住;我可以任瓢泼大雨湿透全身,但绝不举伞;我还可以病倒在床,不看医生、不吃药、不哼哼,默默忍受。
汪曾祺说,小时候含着一颗蜜枣就动了手术。应该说,这是异数,正如关云长刮骨疗毒而谈笑自若,自成千古美谈。但临病哼哼,尤其是死去活来的哼哼,实在令周边人手足无措,惶惶不安。这一点,我有过往的经历。
听说父亲年轻时,身体一直不好。我两三岁时,他就有结核病。好了十来年,又患上严重的胃病。至今有三件事印象深刻:一是他会扎紧自己的手臂,自己给自己打针,这点到现在我都是极佩服的;二是为了补充营养,不知道哪里听说的偏方,用白糖冲鸡蛋喝,味道极腥,有无功效,不甚了了。但如此难喝,他每天坚持;三是94年初,有晚父亲胃痛厉害,和大弟摸黑去药店买止痛片,回来后母亲垂泪对我,说:“要是他能再活十年,等你们都大了就好了”——现在28年过去了,父亲越活越健康,已远超母亲当年之心愿,幸何如之!
我不知道是否父亲的疼痛是否极难忍,但他确实是“哼哼”的典型,以至于家人惶恐不安,心有阴影。前几年我也是同样的胃病,但印象中,都只是卧床,睡着了就疼痛减轻,从不“哼哼”,直到那天办公室忍不住,一口全吐出来,吓到小婷。这一点,我很庆幸没遗传他,但我真心佩服他自己打针的勇气,特别是与胆小的外公相比。
外公患的是胃癌,发作的时候疼的狠,将大舅、二舅骂的死去活来。听说二舅经过他房门,都只敢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老人家有一宗怕,怕医生,特别怕针灸的医生。每次听说医生要来,病就好了一半,等到医生来到床前,拿起长长的针,外公马上会说:“好了好了,不疼了”。可等医生一走,马上又疼,又骂,不知道几个舅舅怎么熬过来的。妻子好像也有点这意思,好多年前,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又骂老公不关心,去平山检查,医生说:“没病”。回来,全好了,也不疼了,也不晕了。想起都好笑,你说,这是身病还是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