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古太极习拳小记2018-8
2018-8-1(周三)晴天;入伏十六天
“站桩”更为自觉
晚上看电视时,以站为主,准站桩姿势,不让自己懈怠。
凌晨起夜,一站就是二十分钟。再睡,睡得很沉。
养成站桩的好习惯,就是髙桩、养生桩,自我感觉不错。
走走拳架为主
在意打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劲路。有时会有新的感悟,比如起势,到底是手先动还是呼吸在先。通过反复体会,我觉得轻轻地逆腹式呼吸,收小腹、裹双肩,自然带动双手逆缠,双手向前慢慢抬起,起势动作就顺理成章了。
今晚到焦作温县
G1810,12:33发车,直达河南焦作,住宿温县昆仑商务酒店。每天打车去陈家沟参赛。
明天开幕式,下午比赛,一共三天半比赛时间。陈家沟第四届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
2018-8-2(周四)晴天,高温。入伏十七天
体能透支不堪酷暑
第四届中国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上午开幕式。就在陈家沟祖祠,陈王廷的塑像前,氛围应该是很好的,不过组织得有点乱。加上天气炎热,高温酷暑。
中午乘破车回到温县旅馆。下午开始比赛,老架比赛套路。三点开始比赛,检录低效。骄阳似火,真有点受不了。我站得两条腿迈不开步子。我赶快自我放松,轻轻地双脚起跳。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坚持上场了,只是上场昏,打错得纠正不过来。
现在想来,能够坚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自己准备应该已经非常充分了,只是天时地利不由自己。看来真的要服老了,年岁不饶人。
还有五号上午的新架比赛。中间有两天可以好好调整适应。只求发挥正常。达到锻炼的目的。
2018-8-3(周五)晴天,高温。入伏十八天
备战五号的比赛
晨练,打了新架。录了一遍。时间还可抓紧些。身体起伏更小了。一顿一顿改了。还有点随意。慢慢调整。打拳时的感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第一天比赛有点乱,也可以说自己适差。五号比赛应该调整好了。
二号的比赛是预热,检查出了很多问题,自己的体能与心理,还没有做到足够强大。这也是正常的。年岁大了不饶人啊!要有自知之明啊。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锻炼之后的成效。二号那天,小年轻都说要中暑了。
回想起来这一天,我四点站桩,早晨打拳,上午开幕式,下午比赛。在炎热的夏天,酷暑难耐,如此大的强度,不中暑才怪呢!
五号轻松应战。本来我就是这一项,老架比赛套路是增加的,正好练兵,而且暴露了问题,很值得。
庆州武院祭拜
上午庆州武院祭拜。去年来过,遇见大儿子有则、二儿子有京,这是第二次。尊古太极掌门人陈庆州四子陈有华老师带着我们祭拜仪式。
下午有其他拳友比赛。我在温县昆仑商务酒店休息。
2018-8-4(周六)晴天,高温。入伏十九天
参观康百万庄园与杜甫故里
上午参观巩义县康百万庄园。温县向北,过黄河大桥。三大活财神之一,与江南的沈万三齐名。豫商的庄园,很值得一看。
下午巩县杜甫故里,现在叫巩义县。我看了特别有收获,也非常的感慨。
这一天的参观学习,感受到中原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
又一次在“梁山水浒烤肉酒店”用餐后,与樊老先生交流,很有收获。
2018-8-5(周日)入伏二十天
新架比赛发挥正常
五点半到路口小广场打拳,放松,活动开。
六点半过后,黑云压城,一场大雨。天气预报,上午雨,中午开始放晴。九点半开始比赛,正好有雨。
我们做好比赛准备,待命状态。
天地人,我自己觉得准备很充分。这两天养精蓄锐,就等上午比赛。
平静,放松,享受太极拳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天公作美,早晨一场大雨,上午凉爽了许多。
本来在二号场地,不知为什么又调整到四号场地,这是主场。也是我第一次比赛的场地,已经比较熟悉了。
今天换了一个方向,上次是南北,今天是东西。场地翻了一番,我在三号位,最舒服的位置。
我是新架甲组的第一组,天地人和都具备了,整套拳一气呵成打下来。获得9.28高分。还有更高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了,成功了。
这次我获得了一银一铜,我很满足了。
2018-8-6(周一)多云。入伏二十一天
民间有高手
这次我们也算“田野调查”,结识了当地的几位太极拳爱好者。
第一位是“梁山水浒烤肉店”的樊老先生。他是老板娘的父亲,在店里帮忙的。说起来他还是村支书,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用餐之间,老板娘看到我们在打拳,她说她父亲年轻时也学过拳。这样就攀谈上了。
今天清晨到太极广场看看,打陈式太极拳的氛围很好,到处都是打拳的人。
这位老先生发力非常轻松,真所谓松活弹抖。
温县一周返回上海
今天从焦作返回。在温县昆仑酒店吃了早餐,中午前往焦作火车站。高铁1821/1824,直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六点五十分到站,我乘十号线,动物站下车,步行到华光城。晚饭后,清清开车送我们回家。
今天水泻了。人有些疲软了。上次闭关;这次大赛,体力有些透支了。这以后要好好调整身体。
2018-8-7(周二)晴天。立秋。入伏二十二天。
小区健身点打拳
清早五点起床了。五点半到小区打拳。非常享受地打了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打了两遍。
今天还是水泻不止。直到晚上才慢慢止住了。一次大赛,体力透支了。老年人要远离功利的行为。
我只希望能在太极的净土中享受生命的纯真。这就是所谓的“知所止”。
2018-8-8(周三)晴天。入伏二十三天。
远离喧嚣,回归平静
盛世盛会、竞技交流都是需要的,但毕竟不是太极拳的本真。陈家沟太极拳大赛回来,我很快回到平静的状态,每天坚持打老架一路,我想这才是本来应有的状态,是根与本。我再次提醒自己:切莫本末倒置了!
守护净土,享受太极
太极拳也成了名利场,这既出人意料,也情有可原,折射了这个社会与人心的状态。不过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守护太极拳的净土,享受生命的纯真。
体验当下的感受
不是为了比赛,打太极拳不应当与别人比,更主要是和自己比。不是为了功名,这虚名有用吗!打太极拳也不是为了寻找别人的感受,而是应当更多地体验自己当下的感受,与自己对话,由身体的觉醒来促进生命的自觉。
“体验当下”是通向“懂劲”的捷径
在招熟的基础上,体验行拳中当下的身体感受,体会劲路的来龙去脉,是通向“懂劲”的捷径。
比如自身身体的重量是如何承载的?你可以慢慢体验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力沉脚底时的感受;整个身体处于零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你可以体会到保持重心平稳时,身体似乎有一条垂直线;整个脊柱拉直时,虚领顶劲与力沉脚底形成了对拉劲。
享受“认识你自己”的乐趣
“体验当下”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既包括身体层面的,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养成“体验当下”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内省力,就可以亲近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己向内看的能力,使自己的内生活更加丰富,内生命更加充盈,这是人生最高的乐趣,“成为你自己”的乐趣。
2018-8-9(周四)晴天。入伏二十四天。
客厅意打
培华要去体检,我要早点去华光城。早晨起来,就在客厅里意打。
这次到了温县,到了陈家沟,对陈式太极拳有了很多具体的感受。
在比赛中看到很多高手,太极拳其实打的是心态。为了比赛,本身就有点偏了。
当地的老百姓,并没有像我们这样跟老师这么久,半个月、一年就算久的,以后就是靠自己练。这其实是对的。关键是通过练来达到养的目的。
金刚捣锥,右脚没有用力震,只是轻轻地放下去,提与震,靠的是气息。
看当地人打拳,收放自如、松活弹抖做得特别好。气沉丹田、随心所欲,处理得很到位。
这是我需要努力的。调整心态,享受太极拳的乐趣。
2018-8-10(周五)晴天。入伏二十五天。
调整好作息时间
大赛回来第四天了,作息时间终于调整好了。今天五点半起床,去小区打拳,时间非常合适。四点之前起床,太早了,上午会犯困。半夜起来了,就站一会儿桩,也未必合适。一切都是顺应自然、不要刻意为好。
“1+1+1”三遍拳
本来是打算老架一路、老架比赛套路、新架比赛套路,结果是第一遍就打成了老架比赛套路,第二遍是七十四式,第三遍新架。反正都是听其自然。
老架一路打得非常稳,自己感觉很舒服。比赛套路的最后一连串动作很轻松,是自己希望的样子。
循着气感走
打拳的时候,已经不在意动作,招熟之后,一切都是自动化的,意念可以带起动作,一切都是循着气感自然而然地运动,这样的感觉会非常舒服。动作成了呼吸的外化形态,从外在的动作可以感受内在呼吸的变化。以形引气、以气赋形,形气互动,互为表里。
韧带松多了
每天拉拉韧带,结合打拳的过程进行;韧带松了,打拳非常舒服。今天可以轻松地把腿搁到横杆的最高处,以前很羡慕别人能做到,现在自己也能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比赛结束,身上不留伤痛。本来就不应该有伤痛,但是稍不注意还是可能受伤的,现在没伤,这是大好事。
缠丝功调整呼吸
练缠丝功时,到底应该怎样呼吸,我想还是要有理据。一是自然呼吸,不要太刻意,这是没错的。二是遵循基本原理,比如“一开俱开,一合俱合”,那么就应该是“合”时吸、“开”时呼。三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具体情境做灵活调整。
我现在平时练习,采取“一开俱开,一合俱合”的呼吸方法,呼吸与开合相呼应。
2018-8-11(周六)晴天。入伏二十六天。体育公园学拳。
站桩:能保持准确的姿势
大赛回来又进入正常训练。六点多到了公园,走水边栈道,欣赏水生植物。到了亲水平台,开始站桩。师傅来了之后,检查并指导我们站桩。师傅认为我站的符合要求。这样看来我的站桩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
缠丝功:气流的运行线路
小龙老师又一次跟我们正了缠丝功,特别强调了身法和内气的运行线路。
第一步,侧掌阳极,气感在右手掌的手心上。
第二步,顺缠生阴,气沉丹田,呼气净。
第三步,推掌阴极,气吸足;气贴命门。
第四步,回到阳极,旋腰带手侧掌,呼气。
老架一路:重新开始正1-4个动作
几乎每个动作都有问题。
起势,手指不能懈,应该是放松地伸直的。不要撅屁股,我收的有点过。
金刚捣锥,还是老问题,左腿的支撑力不够,重心要稳定在左腿上,右腿震得不实。
懒扎衣,要先合手,再出右脚。单腿站立还是不稳。
六封四闭,亮势时,右脚为实成45度,左脚为虚膝盖朝正前方,两脚距离不超过十公分。两手前侧立后按。身法中正,虚领顶劲。
看来自己离开标准还有差距。
空腹锻炼还是吃点东西
以前总是吃点东西再到公园锻炼的。在临安闭关时是空腹站桩的。早餐后再打拳。在我自己小区里打拳我会空腹。
到公园打拳,时间长、强度大,我觉得还是要垫一点东西为好。
触摸到体能的极限
在临安闭关时,训练强度很大,但是总是在阴凉处,而且随时自己可以休息喝水。
在陈家沟祖祠第一天比赛,由于所有的不利因素叠加:前一天长途跋涉;当天醒的太早;上午开幕式爆嗮;中午返回时车况太糟糕;下午检录时比较无序,自己的身体不听使唤了,全身冒汗,几乎虚脱,双腿肌肉发紧到迈不开腿。我做了及时放松,总算上了场,结果不够理想,但是没有出现最糟糕的情况。
这是二号的情况;五号这一天都做了调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新架比赛发挥正常。
六号就返程了。但是路上又水泻了。从动物园走回华光城真的有点艰难了。
七号至今休整了五天,身体慢慢恢复了。今天公园打拳有点累,午休之后体能恢复了。
从上月22日至今,正好二十天,经历了自己体能的极限,对“认识你自己”是很有价值的。我看到自己锻炼之后体能的进步,也看到自己的局限,会更加珍惜身体,努力度过一个健康的晚年。
2018-8-12(周日)雨,台风“摩羯”。入伏二十七天。体育公园学拳。
练好四大母式与第一段
今天继续从头正架,比昨天增加了一个单鞭,除了起势,金刚捣锥、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等,开头四个动作谓之四大母式,可见其重要,一定要下功夫学好。
进一步练好第一段,十五个动作,其中金刚捣锥三次;有难度的动作还有斜行两次,第一个发力动作掩手肱拳等,这些都要下苦功好好练的。
练好四大母式与第一段,后面就顺了。
“起势”很讲究
“起势”之前还有准备式,即做好打太极拳的一切准备,包括立身中正等,开步,平衡重心、调整呼吸等。
“起势”,就是双手一上一下,就这么简单。但是在上下之间身体内部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
双手在身体两侧,随着吸气,裹肩、双手逆缠形成手背向前。双手向前、向上棚起,手指不能软,要有棚劲;松胯、屈膝。双手向前时,手心有气感,与小腹有“对拉劲”,随着收小腹,命门后凸,此时整个身体成了一个气场,有张力、有棚劲,体现了周身一家。
双手放平,肘略坠、手指尖略微上翘。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自然上翘、掌心向外。双手向下、向里收,与头部形成“对拉劲”,保持虚领顶劲。松胯、屈膝,上身保持垂直线。双手按在膝盖前。
“起势”完成,这就为第一个动作“金刚捣锥”做好了准备。
四次“金刚捣锥”
这是一个高难度、高要求的动作,整套拳“金刚捣锥”出现四次,在第一段十五个动作中,就出现了三次。可见,金刚捣锥在第一段的重要地位。
第一个金刚捣锥,接起势,双手按于膝盖前。轻轻松右胯,身体自然微微右转,双手左逆右顺缠之后,轻轻向左前推出。
起右腿后退一小步。双手左顺右逆缠之后,倒换重心至右腿,身体顺势向右转,双手向右向外棚。接着起左脚护右膝,松右胯,出左脚,定势。
身体向右转,双手向下捋,身体走下弧;双手前后打开,左按右托掌。
左手翻掌,左脚尖外摆。上右脚,两手相合。
左手掌心往下按顺缠为托掌,右手往上握拳于右眼一侧。
右拳轻轻立于左手掌心。提右拳、右腿,右腿的脚跟往臀部收,膝盖自然往前送。右腿提起时,与左胯松沉形成“对拉劲”;这是一个难点。
松左胯曲左膝,重心在左腿,右脚自然下坠,震脚,右脚踏实后,自然调整重心。震的是右脚,重心保持在左脚,这是难点。右脚震脚踏实,又是一个难点。
体力恢复到正常
今天打拳感觉舒服了,出了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感觉累,但只是一种健康的累。想想从闭关至今二十来天,体力有些透支了,尤其是这次陈家沟之行,中暑、水泻等,人都疲软了。经过回来一周调整,现在体力恢复了,打拳也有劲了。
经历过了才知道,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止于至善”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2018-8-13(周一)多云;入伏二十八天。
单腿站稳还是个问题
练了快四年了,单腿还是站不稳,这是个问题。还是下功夫不够。多练站桩与单腿站立。回想起来,已经有进步了,可见当时单腿力量之差。
慢慢练,不着急。只要能保持并略有进步就好。
四大母式要下功夫
1-4个动作如此重要,有空就多练练。参加一次比赛,长很多见识。知道自己的不足,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只是代价不小,心一时静不下来,这也正好发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
2018-8-14(周二)晴天。入伏二十九天。
站桩半小时
四点四十醒。四点五十开始站桩,五点二十结束,站桩半小时,非常舒服。没有任何压力,轻轻松松、自由自在地站桩。站髙桩,身体几乎直立。没有难度,站的就是心态。
站桩是福
能站桩,身体是健康的;能站桩,心态是乐观的;能站桩,时间有闲暇的;能站桩,万事太平的。站桩时,心平气和的;站桩时,身心放松的;站桩时,目之所及皆风景,耳之所闻皆音乐。站桩之间,时间变得悠长了,空间变得宽广了,心胸变得舒展了。站桩中,心跳变得有力了,呼吸变得平稳了,似乎每一个细胞充满了活力,每一个毛孔都在尽情呼吸。站桩时,与自己的身体亲近了,让每一块骨骼找到合适的位置,让每一块肌肉承受最少的力量,让气息在周身运行起来:从脚底、会阴、尾闾、命门、脊柱、百会、沉入丹田,循环往复,渠成水到、左右逢源、源源不断。
能站桩是福。我站故我“在”,我在我就“站”。
将获得感尽量保持
站桩之后,末梢会有感觉,脚底变得敏感,整个脚底与地面更加亲和,整个脚底在地面上如同吸盘似的,身体的根扎得更稳了。这种感觉很特别、很舒服,我都不愿意轻易移动脚底,以保持这种美好的感受。走路时,我会轻轻的,整个脚底与地面接触,让脚底保留站桩中的获得感。
站桩后,手掌灌足了劲,我会将手掌上获得的劲保持在打套路之中,这样打拳的感觉特别好。
“2+1”打三遍拳
五点四十分到小区打拳,一个小时锻炼,“2+1”打三遍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打两遍,新架比赛套路打了一遍。这样编排很合适,老架比赛套路可以不打,已经包括在里面了。老架一路慢慢地打,尤其是“四大母式”与第一段,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仔细落实,打出其中的滋味。新架比赛套路,也是慢慢打,打出新架的味道。
2018-8-15(周三)晴天。入伏三十天。
站桩很轻松,喉咙有冒烟感
四点五十起床。五点至五点半在阳台上站桩。站桩半小时,觉得很轻松,身体没有任何不舒适感。手机闹钟响了,正好下桩。
今天,感到喉咙有灼热感,以前没有注意到,就是常说的嗓子冒烟的感觉。舌尖抵上颚,唾液很充盈。
可以感受到,随着逆腹式呼吸,气流顺着任督二脉在周身循环。头部、眼眶部位略有沉重感。颈项处有灼热感。
老架一路打得很到位
带着站桩时末梢的气感、内劲,打老架一路,始终将内劲保持住,行拳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意”的统领下跟着气感走,一套拳下来非常舒服。接着打了第二遍,仍然保持这种感觉。气息平稳了,步法沉稳了,不紧不慢、不赶不乱,达到自己期望的样子。
新架比赛套路有条不紊
把每一个动作轻轻松松做到位,把每一次缠丝的线路走出来,这样打一遍,非常舒服。没有赶的感觉,不累、不喘,非常好!
准确理解“松而不懈”
太极拳强调松沉,然而往往一沉就“懈”。现在明白了,所谓不“懈”,就是保持骨骼有张力、八面支撑,虚领顶劲;松沉,是肌肉放松,气息下沉,沉入丹田。这就叫作“松而不懈”。以前理解错了,片面理解了“沉”,连骨骼也一起下沉了,这就塌了、懈了。
做到“松而不懈”,整个拳架非常漂亮。
2018-8-16(周四)多云。末伏第一天。
打了两遍老架一路
小区锻炼一小时。打了两遍老架一路。特别注意虚领顶劲,注意身法,不要起伏太大,不要一顿一顿的,追求平稳、八面支撑、松而不懈。现在感觉到每一个动作都很顺,尤其是四大母式,做得特别舒服。
保持末梢的气感打拳
一站桩,手上就有气感。将手上的气感保持在打套路的全过程,非常舒服。“起势”,双手向前向上时,手指不懈,手上的气感非常明显,好像有东西被吸上来似的。让手上的气感一直保持,通过打拳的速度与气息来加以调节。
站桩时,脚底有吸盘的感觉,这也是一种气感。让这种脚底的气感也保持在打拳的全过程。
“对拉劲”与气场
打太极拳时,身上处处有“对拉劲”,这中间就有气场在。脚底与百会形成“对拉劲”,就有“息以踵”的感觉。逆腹式呼吸时,双手朝前棚与命门形成“对拉劲”。这就是前后“对拉劲”,上下、左右的“对拉劲”更容易体会到。
“身备五弓”,每一张弓都有“对拉劲”;弓与弓之间也形成“对拉劲”。肩肘腕、胯膝踝之间也会形成不同方式的“对拉劲”。
“对拉劲”是一种“开中有合”的“劲”。寻找“对拉劲”,是保持身体的气场与气感的诀窍。
2018-8-17(周五)台风,雨。末伏第二天。
有生命的机械装置
练缠丝功时,想象自己的骨架就是一台机械装置,立身中正、八面支撑、虚领顶劲、松而不懈。同时,它又是有生命的,有血有肉有灵魂。
练了缠丝功,腰胯圆润了、骨架运动起来了、整个精气神上来了。
四大母式反复练
这次正架时,小龙老师强调了“四大母式”。单鞭、六封四闭、金刚捣锥、懒扎衣等,它们分别出现了七次、六次、四次、两次,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今天将“四大母式”练了十遍。这样扎扎实实练习,比匆匆忙忙多打几遍拳效果好多了。
在七十四式中,这样高频度出现的动作还有斜行四次、掩手肱拳四次、云手三次、白鹅亮翅三次。这些都是重点要掌握好的动作。
第一段重点练
一共十五个动作,“四大母式”是基础,另外四次“斜行”在这段出现两次,四次金刚捣锥在这段出现了三次,应该是重中之重了。尤其是“金刚捣锥”,是一个高难度、高要求的动作,也是这套拳的标志性动作,一定要练好。这段出现的第一个发力动作掩手肱拳,一定要打好。
是态度、是方法,也是生活方式
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四大母式”打了十遍,第一段打了三遍,自己感觉比平时老架一路打两三遍效果还更好。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认真认真再认真;也是一个方法问题,打整套拳或者打一小段,各有千秋。然而当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在自己的生命中,那么可以打整套拳,也可以打一小段,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2018-8-18(周六)台风,多云。末伏第三天。
让小龙老师指导“四大母式”
我到的比较早,小龙老师来了,我就让他帮我指导一下“四大母式”。他觉得我的动作接近标准,当然这是鼓励。
起势,两手打开的合劲还没有到位;上步时,两手相合有点慢。
继续正了第一段
接着“四大母式”,今天还是正第一段,正到“拗步”,还差一个“掩手肱拳”,第一段就正完了。
“白鹅亮翅”、“斜行”等,老师讲解得非常细致。自己似乎又更清楚了一点。
关注身法、步法与手法
“身法”,最基本的就是“立身中正”。具体到懒扎衣、单鞭,松沉、定势时,身体要回正,这就是“立身中正”的实际运用。
“步法”,起脚轻缓,落地无声。铲步,脚跟内侧着地;起脚,脚跟上抬再出脚。勾脚尖、脚尖外摆等。
“手法”,阴阳倒换;双手外棚;肩的背折靠;击肘;侧掌、侧立掌;还有拳的不同部位与用法。
单云德:关于太极拳的“呼吸”
1、自然呼吸与非自然呼吸,
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相对而言是呼吸的常态,可以称之自然呼吸。相对而言,逆腹式呼吸,是非常态的,就称之为非自然呼吸。
2、呼吸自然与呼吸不自然
呼吸自然,就是该呼则呼、该吸则吸,非常自然、舒服。
呼吸紊乱,憋气、努气,乱吸、乱呼,这就是呼吸不自然。
3、逆腹式呼吸与呼吸自然
逆腹式呼吸,是非自然呼吸,出于拳式呼吸的需要。
但是可以做到呼吸自然。习惯成自然。
4、逆腹式呼吸的好处:
一是增大肺活量;
二是对脏器进行自我按摩,起到保健作用。
结论:在行拳中保持自然的逆腹式呼吸。
5、肺部呼吸与丹田呼吸
这些概念有点乱。
根本上是肺部呼吸。
肺部呼吸会带来人的腔体变化,也泛称之“呼吸”。
说“丹田呼吸”时,往往指的是逆腹式呼吸,此时丹田、小腹与肺部呼吸同步有起伏变化;吸气收小腹,呼气鼓小腹。
所以,丹田呼吸,只是由肺部呼吸带动的小腹起伏运动而已。
6、“息以踵”与对拉劲
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
“息以踵”与气感与气场有关,当脚跟与胯、与脊柱、与头部形成“对拉劲”,就有气息从脚底生起的感觉,谓之“息以踵”。这就是所谓的“气感”,之间形成了“气场”。当力沉脚底,并与身体的某些部位形成“对拉劲”,可以感觉到气息从脚跟生起,这是呼吸深沉的表现,也是双脚扎根的表现,是打太极拳时所期望的。
7、以意运动与骨肌气
太极拳是“意气运动”,强调“以意运动”。人的运动会关系到骨骼、肌肉与气息等,简称骨肌气,这些都是受“意”来支配的。所谓“以意运动”,也就是“意”与骨肌气的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意念一起,骨肌气就会听从指挥而已。
在太极拳的行拳过程中,要求骨骼节节贯穿、虚领顶劲,简称“骨领”;肌肉处于“不用力”的状态,简称“肌松”;气息要沉于丹田,简称“气沉”。
打太极拳要求“松而不懈”,肌肉要放松,气息要松沉,骨骼要虚领、有顶劲,不能“懈”。
2018-8-19(周日)阴转多云,27-33度。末伏第四天。公园学拳。
细致讲解“斜行”
小龙老师看我打了第一段,指出“斜行”存在的问题。几个要点:出左脚时,铲步是脚跟内侧落地;背折靠,肩肘腕的顺序;身体前倾,左手按掌、右手托掌,靠腰的旋转带动左手,左手起勾手,推右手逆缠;双手打开,重心移到后面,再松沉移到前面,定势。
陈式太极拳的看点
一看虚实开合;二看缠丝螺旋;三看身法中正;四看发劲松活弹抖。
立身中正,中正之中有阴阳、有虚实、有开合、有收放、有蓄发。
单脚不稳暴露的问题
打太极拳至今四年,单脚的动作还是不稳,这里暴露的问题是基本功不扎实,也是训练不得法、不刻苦的表现。
单腿不稳,立身何以中正!单脚如何站稳?其实就是保持身体重心的问题。
第一,跟支撑腿的脚底有关。脚底要踏实,以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支撑面大了,相对就容易站稳。五指抓地,脚底的支撑面更加稳定。
第二,身体重心降低,并与脚底支撑面垂直,以保持重心。同时五指抓地,五指有受力感,这样可以借助五指的受力变化随时调整身体重心。而不要将重心放在脚跟上,脚跟没有调整重心的能力。
单脚站稳:从“四大母式”练起
“起势”,右脚单脚站稳,一直是个问题。按照以上的方法,马上可以见效。
“金刚捣锥”,左脚单脚站立不稳,导致身体重心偏到右侧,使右脚震脚不实。
“懒扎衣”,左脚单脚站立,双手打开,由于站立不稳,右脚的开步落脚太重。
“六封四闭”,定势动作,右腿是实腿,可以九分力;左腿为虚;做到实要实足,虚要虚尽。这可以帮助锻炼单腿的支撑力。
“单鞭”,右腿单腿站立,铲地出左脚,出脚的质量与支撑腿的力量有关。
单腿站稳训练,应当从“四大母式”做起。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般。
2018-8-20(周一)晴天,27-33度。末伏第五天。小区打拳。
睡眠好精神就好
最近睡眠时间调整好了,十点半睡觉,起夜一次,五点左右醒了就起床。睡眠好了,精神就好,打拳的质量也有保证。
五点半小区打拳一小时
今天打了两遍老架一路,打了一遍新架比赛套路。打老架是享受,把自己理解的、感悟的,去实施、去践行,不断地循环往复,不断地有进步、有提高。
比如单脚不稳的问题,想明白了,就去践行,明显能站得更稳,很有成效。
新架比赛套路丢了可惜
学这套拳花了时间和功夫,虽然打得不够好,但是这套拳很有味道,我很喜欢的。每天打一打就可以保持记忆不遗忘。四分钟一套拳,可以健身,也可以表演,何乐而不为。
听74岁陈彼得咏唱经典有感
曾经风云一时的台湾歌手陈彼得,大家几乎把他淡忘了。当我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听到74岁的他,用带着沙哑的嗓音,听他唱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咏唱中多了一份岁月的沧桑感,真的被打动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有一百多首。这是经典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也是坚持的力量!
2018-8-21(周二)多云,27-33度。末伏第六天。小区打拳。
小区打拳感觉很好
五点半小区打拳,就我一个人,最多时也就两三人,特别静。
打了两遍老架一路,打得很舒服。步法稳多了。倒卷肱以前站的不够稳,现在站得很稳。
每一个动作力求准确,线路清楚。七十四式打下来,动作路线没有停顿,非常流畅。
打了一遍新架比赛套路,主要是为了不要遗忘。打得轻松自如,没有压力。
中规中矩与随性随意
拳打的舒服往往是随性随意,但是前提是中规中矩。规矩是最基本的原则,比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等等,无论如何随性随意,这些原则不能丢。
这些原则融入在自己血液中,然后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拳就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了。随心所欲不逾矩,得意忘形不忘意,这就成为衡量身体自觉、生命自觉的尺度了。
2018-8-22(周三)晴天,27-33度。末伏第七天。小区打拳。
打拳感觉特别好
五点半叫早起床。五点三刻小区打拳,七点结束,75分钟锻炼时间。打了三遍老架一路、一遍新架比赛套路。今天打拳的感觉特别好。
老架就要打出老架的味道
老架是功夫架,功夫体现在何处?一是心平气和、不紧不慢;二是中规中矩、有条不紊;三是动作线路、清清楚楚。一套拳下来,心气平和了,呼吸深长了,身体舒展了,身体得到安抚、心理也得到安抚,帮助你以最佳的身心状态享受生活。
倒卷肱步法稳了
一直没做到脚步稳,尤其是左脚的力量更弱。现在可以稳定地完成倒卷肱,小弓步往后退,身体重心往前倾,退中有进、进中有退。
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前面的手和脚有一个合力,脚尖要向里合,以前一直做不好,现在做到了,就感觉倒卷肱这个动作做起来很轻松、很潇洒。
站稳的窍门找到了
站稳其实就是保持身体重心,重心低一点,保持身体的垂直线,整个脚底要舒展开来,五指轻轻抓地。这样就站的比较稳。
脚底能够起到调节重心的,其实就是大脚趾。让整个脚底吸在地面上,脚掌与脚跟着地,基本保持身体平衡,大脚趾用来微调身体重心。身体不要后仰,脚跟无法调节重心;身体可以略微前倾,前倾过了大脚趾可以发挥微调功能。
手上气感很足
走路的时候,手掌微微往上托,手上就有气感。两只手轮流提东西,另一只手可以做托掌的动作,手上始终保持气感。还可以保持自然的逆腹式呼吸。手与小腹、头与脚可以找到对拉劲。身体中处处有太极,生活中时时有太极。
2018-8-23(周四)晴天,25-33度。末伏第八天。处暑。小区打拳。
体感明显不同
五点五十小区打拳,七点十分回到家。打了三遍老架,一遍新架。
今天打拳,有点小凉风,打完拳没有大汗淋漓状。回来看了日历,今天是处暑。以前没有好好关心季节变换,打了拳对季节会有更多关心。今天的体感告诉我,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要来了。
心领神会悟拳理
一站桩手上就有气感,很快形成气场,身上处处都有对拉劲。骨领、肌松、气下沉,内气开始周身运行。自己的体验、感悟很重要,当与前人总结的太极拳拳理相合时,就能够做到心领神会。
随心忘形很美妙
打老架一路,就是慢慢打,顺着呼吸的节拍,不紧不慢,每一个动作都安放妥帖,每一次呼吸都能吸足呼尽,身心完全放松,以形引气,以气赋形,随心所欲、得意忘形,随心而不逾矩,忘形而中规矩。这样的境界很美妙。
2018-8-24(周五)晴天,24-31度。末伏第九天。小区打拳。
小区打拳“3+1”
五点三刻小区打拳。今天打了三遍老架,一遍新架。前两遍老架采取意打,特别放松、随意,尤其是不发力,打下来感觉特别好。在此基础上,打一遍老架一路,发力很轻松,特别舒服。最后打一遍新架比赛套路,四分钟完成一套拳。
意打的感觉真好
刚起床身体还没有活动开,意打老架一路非常合适。尽管很轻松、不发力,但是气息还是到位的,自然呼吸、呼吸自然。不过,自然而然的还是逆腹式呼吸。既然习惯了,这当然是好事。在意打中,体会动作的连贯、流畅,如同“一笔画”,整套拳的动作线路没有停顿与中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处暑一过天气凉爽了
24节气是很有讲究的,以前不注意,打了拳才会有真切的体会。到了处暑这一天,打拳的体感完全不同。现在打拳很舒服,一套拳下来只是微汗,非常享受。
回想今年的三伏天,一天也没有懈怠,坚持锻炼,每天一身大汗,酣畅淋漓。
心静神宁,气顺形顺
太极拳的原理就在于:阴阳开合。如何打好太极拳?先得“明理”,这“太极”拳之“理”,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演绎大自然的阴阳开合。天地自然是一“太极”,我的身体也是一“太极”。从内部来说,“心静神宁”是前提;从表现来说,“气”要顺,自然呼吸、呼吸自然;“形”要顺,不必去做不符合身体结构的动作。心中有“太极”,身上有“太极”,自然而然表现出“太极”,太极拳是顺应了天道、地道与人道。气顺了,形也顺了,心静了,神也宁了,这样长此以往,才能“招熟”、“懂劲”、“阶及神明”。
2018-8-25(周六)小雨,25-29度。末伏第十天。体育公园打拳。
老架一路不同的打法
小龙老师有事没来,我还是去体育公园打拳。天气凉爽,在亲水平台打拳很舒服。意打一遍老架一路。后来下小雨了,就到体育馆过道打拳。今天也有三四位拳友来打拳。我又打了两遍老架一路,不发力,感觉很舒服。最后,发力打了一遍。同样打老架一路,是否发力感觉很不一样。拳就是这一套,不同的处理方法,身体感受就很不同,除了发力不发力,还有快与慢、高与低,等等。就养生而言,高架、慢打,轻轻发力是最好的。
新架也可以不发力打
今天尝试了新架比赛套路也不发力打,把动作线路走出来,只是不发力,感觉也很好。多走拳架,套路就熟悉了。再发力打,效果会更好。不发力、或轻轻发力,对养生有好处。
让脚底灌满劲
养成站桩的习惯,随时随地都可以站。车站等车,可以“准”站桩。看电视也可以站着看。站桩或站立,脚底不轻易离开地面,脚底好像黏在那儿。一站,脚底就灌劲。乘车的时候,虽然是坐着,脚底也可以灌劲。养成站桩灌劲的习惯,脚底就站稳了,打拳的时候身法就更稳了。
漫长的“三伏天”
一般的伏天就是三十天,今年不知为何增加了十天。四十天当中没有懈怠,每天坚持认认真真打拳,每天都是大汗淋漓。其中到浙江临安“闭关”一周,到陈家沟参加太极拳比赛五天,这期间都是强化训练。参加这样的活动很累,不过对拳艺提高是有帮助的。
2018-8-26(周日)小雨。26-29度。出伏了。
站桩35分钟
最近没有认认真真站桩。知道站桩重要,但实际上还没有放到第一重要的位置,有了整段时间还是先去打拳了。认为站桩随时可以,偏偏就这样被耽搁了,最终没有落实到位。其实这次“闭关”中安排的时间顺序是对的,早晨起来先站桩,早餐后打拳。我现在是起床后就去小区打拳,站桩另抽时间。白天时间是有的,因为没有足够重视,站桩也成了“准”站桩。
今天小雨,没去公园。就在阳台上站桩,一站就是35分钟,非常享受!
坚持,是在“坚持”中实现的
“坚持”的敌人是“放弃”,坚持就是克服放弃。放弃是随时的事情,坚持可是“永不言弃”。可见,放弃容易坚持难。
坚持,是在坚持中实现的。站桩,也是这样的。
站桩设定一个时间比较好
站桩中会失去时间感觉,有时觉得站了很久,睁开眼睛一看,还只有五分钟、十分钟。设定一个手机闹钟,时间到了提示一下,这样比较合适。
今天采取数数的方法,数自己的呼吸,数到六就是一分钟,五个手指就是五分钟。这样很方便,时间有了具体的长度。盲目地等待时间是很难熬的事情。
小区打拳被下雨终止
到小区健身点打拳,地面是吸水砖,雨一停地面就干了,而且防滑,打拳很舒服。没想到又下起零星雨,想坚持一下,雨反而越下越大了。到物业处看看,顺便问问门禁卡好了没有,后门换了锁,门禁卡还在准备中。再回到健身点,想继续锻炼,雨又下起来了。没有完整打完,第一段打了两遍。我只好回家了。
在客厅意打老架一路
回家后在客厅打拳。在没去小区健身点打拳之前一直这样,现在较少在客厅打,小区的健身点环境好,户外打拳放得开。在客厅打就是意打,动作幅度比较小,走走拳架,呼吸还是到位的。打了两遍老架一路,感觉很舒服。
2018-8-27(周一)晴天。27-33度。
先站桩后打拳
五点半起床。五点五十家里站桩,数了两个“60”,到六点十三分;再数一个“60”,到六点二十四分,站桩三十四分钟。每分钟呼吸六次,三个“60”正好半小时多一点。又找回闭关站桩时的感觉。用记自己呼吸的方法,时间很好掌握。
接着小区打拳七十分钟,三遍老架一路,一遍新架比赛套路。
确保站桩优先
既然站桩这么重要,就要保证站桩优先。早晨起来先站桩,这样时间就有保证。宁可少打一遍拳,也不要占了站桩的时间。
“百练不如一站”,站桩是基本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站桩是培根;站桩有助心静神宁;站桩中可以落实太极拳的所有基本原则。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确保站桩优先。
磨刀不误砍柴工
站桩之后去打拳,感觉特别好。打拳时根基稳了,气感足了,心态静了。
打了两遍老架一路,有发力的意识,没有发力地打,非常舒服。
打了一遍新架比赛套路,坚持打,熟能生巧。
还想打一遍老架一路,轻轻发力,很舒服。
2018-8-28(周二)晴天。27-33度。
“站桩优先”有实效
五点半起床,五点五十二分在阳台站桩。数自己的呼吸,提醒自己“以意行气”。六十为一个单位,正好十分钟。两个“60”之后,我估计是六点十五分,实际是六点十六分。又站了“60”,保证站桩不少于半小时。
小区打拳一小时
站桩之后,手脚灌满了劲,接着打拳效果很好。老架一路三遍,新架比赛套路一遍。
老架是功夫架,先从脚上的功夫开始,迈稳每一步是基本要求。支撑脚要踏实,移动脚做到轻缓。比如双推手、野马分鬃等,以前不注意步法的阴阳倒换,现在有了改观。又比如金刚捣锥,关注支撑脚之后,做到四正、四平,震脚明显有进步。
2018-8-29(周三)晴天。26-33度。
换一种姿势体验站桩
站髙桩没问题了,能否体验一下低桩呢?今天尝试了一下。一开始60次呼吸是髙桩。接着60次呼吸是不高不低的桩。就有“坐”的感觉,“坐”得非常稳,很舒服。髙桩腿部是没有任何压力的,桩位低了,股四头肌是绷紧的,腿部肌肉得到了锻炼。
数自己的呼吸是感知时间的好方法
站桩碰到的一个问题是渴望知道时间,不知为何特别想知道一下时间,我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当时间“失重”(不确定)时人会感受到焦虑。
数自己的呼吸,每分钟六次呼吸,时间确定了,心态就稳定下来了。站桩不是问题,一旦知道时间又可以继续站下去。由此也可以知道,人是希望生活在确定的时空中的。
数自己的呼吸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不要那么拘泥。一次站桩,一开始可以不用数;结束前也可以不数,中间数两次“60”,这样前前后后差不多就半小时了。
站桩之后打拳感觉很稳
半小时站桩结束,去小区打拳一小时。今天打了三遍老架一路。打拳时,动作慢下来了,呼吸深长了,身法也稳定多了。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百练不如一站”啊。当然仅仅是“站”也是不够的,只有“站”了之后打拳,才能体会到“站桩”的重要性。
“站桩”是练功,体会到什么是练功,又能将练功的感觉带到练拳之中,这样练拳就是练功了。
2018-8-30(周四)晴天;26-33度
找回站桩的感觉
今年“闭关”养成了站桩的好习惯。会站、爱站,站出味道。参加陈家沟比赛回来,生活节奏有些打乱,再说想赶快恢复打老架一路,就没把站桩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最近各方面都调整好了,睡眠很好,五点半起床很合适。站桩,时间落实了,起床就站,站桩优先,然后再到小区打拳。又找回了站桩的感觉。
轻轻发力很舒服
上了年纪了,打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健身,因此没有必要使劲发力。陈式太极拳不同于杨氏太极拳,是有很多发力动作的。不过,可以发力也可以不发,也可以轻轻地发力。其实,轻轻发力,打拳会非常舒服。
迈稳迈好每一步
老架一路七十四式,还没有完全做到每一步都能迈稳迈好。
比如18双推手,青龙出水发力之后,双手捋下来,左脚尖先要外撇,左脚站稳,再上右脚,左脚要松一下胯,获得反作用力,再上左脚,然后做双推手定势。以前这些细节没做到位。
比如45野马分鬃,最后上步前,有一个大捋,然后是左脚尖外撇,左脚站稳后,再上右脚。左脚松胯,再做六封四闭定势。
2018-8-31(周五)晴天;26-32度
站桩,美好一天的开始
五点半醒,最近睡眠调整得特别好。稍稍洗漱就站桩。五分钟站桩预备,排便后正式站桩。五点三刻开始正式站桩。今天体会了手的位置高低,与小腹对拉的关系。当环抱的圈放大时,腹腔的压力会增大。这就找到了规律,吸气时圈大,呼气时圈收小。环抱的气场大小与呼吸是同步的。双手的高低,小腹的对拉点会有一定变化,比如,手抬高时,气往下走,一直到腹股沟。
站桩,就是把眼光指向自己内部。站桩,就是提升内省力。站桩,就是自我提升。在站桩中开始美好的一天,此生何求!
在蓝天白云下打拳
半小时站桩后,接着在小区健身点打拳。六点二十分,小区健身点在树荫掩映下,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风是凉凉的,怎能辜负眼前的美景。
打了两遍老架一路,气感很足,脚步很稳,动作自然柔顺,感觉特别好。打完之后不累不喘。接着打了新架比赛套路,自然松柔地打,轻轻松松发力,行云流水行拳。最后再打一遍老架一路,基本不发力,等于是放松运动。
在蓝天白云之下,七十分钟打拳,怡然自得、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