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越读者》的几点收获
说实话,对读书总是有些恐惧,有经常不读的原因,也有读不懂的原因,更或者是读了记不住的原因。夫君总跟我说,在家没事的时候多读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产生很多的灵感,对人的心智也是大有裨益的。道理都是明白的,但路走起来总是觉得很难。但还是想尝试一下。
这两天正在读郝明义先生的《越读者》,对我这个不知道如何读书的小白,读到一些地方,总是觉得眼前一亮。粗略读完,想认真得做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几点收获。
读书是我们日日所需、不可或缺的精神给养。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我们处在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致死,好像是原始时代的人。”的确,现在的物质生活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企及的,我们有了更好更丰富的资源的让我们的读书变得更容易了,可唯独我们不读书了。都说,书是灵魂的给养,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给自己的灵魂像身体同样饱足、丰富的给养。
读书这件事情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以前,总觉得从学校毕业后就不需要读书了。工作了才慢慢发现,原来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停止成长。书中引用本居宣长的那段话说的真好:
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学问都没有关系,做学问也不用那么在意有没有才华。
要攀登山顶从哪里出发都无所谓。唯一必要的就是持续不断。
只要能够这样,总有攀上峰顶的一天。
作者引用后的点评也是那么到位:能否攀上峰顶天知道,但唯一能确定的,也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就是上下求索,持续不断。
嗯,读罢,心理觉得输入了能量,没有才华没关系,这么晚开始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媒介来读书、读懂书
以前的人读书资源非常的匮乏,在我们这个时代,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不但有了更多的书,更拥有了更丰富的媒介:音像、诗歌、漫画、网络等,给我们的读书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多样化的媒介为我们服务。相反,不能被丰富的媒介所俘虏,譬如,网络,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遨游,也可以让我们上网成瘾毁灭自己。所以,善于运用、正确运用很重要。
读书如饮食:主食、美食、甜食和蔬菜水果缺一不可
学生时代我们基本被教科书俘虏了,进入职场,有限的读书时间也扑在了如何成功这些成功学方面的书或者有利于职场进阶的考证相关的书籍。但其实这只是作者归纳为的解决生存问题的主食类别的书。但读书如饮食,光靠主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思想需求的美食书籍、工具需求的蔬菜水果书籍和休闲需求的甜食书籍。各种营养的均衡才能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灵魂的升华。
读书要讲究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我对读书敬而远之,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发现我读完的书,在读的时候可能还能吸收一些零碎的信息或者产生一些简单的想法。一旦我合上书,我发现基本上什么都不记得了,过段时间甚至不记得看过这本书或者大概讲的什么内容都完全不知道了。
读了郝明义先生的书,有了点领悟。要学会读书,读书不必拘泥于完全读懂,不必局限要看书里的全部内容,读了书学会用问自己问题的方式检视自己的阅读效果。比如: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这本书里的核心内容是那些?哪些我觉得与自己的心理产生了共鸣,哪些与作者的观点不同……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视自己的读书效果。这是输入方面
输出方面,读了书,有效的读书笔记也非常重要。我也经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多了这一段,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们要重视记忆,但更重要的是追忆,即作者说的recollect。这才是对读书记忆内容的学以致用。
读书的殿堂:一张皮椅、一张边桌、一座立灯
写的真好。一张皮椅、一张边桌、一座立灯。读书足矣。村上春树说:他的很多著作都是在自家那张破旧的小方桌上完成的,只要愿意读书,桌子椅子台灯足矣。我们的时代,皮椅变成了高级摇椅,纸笔变成了笔记本电脑,边桌变成了写字台。唯独我们丢失了读书。原来读书的境界可以这样质朴无华但是却由内而外散发着书香。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这样的精神,看似孤独但内心无比丰富地享受读书。
这是一个越读者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越读
不负越读者的时代,让我们阅读、越读、悦读!
作者的那段话把越读时代解释的那么淋漓尽致。
阅读不再是皓首穷经,阅读不再是闲情逸致
阅读不再是有目的,阅读不再是无目的
阅读不再是功利,阅读不再是品味
阅读不再是文字,阅读不再是图像
阅读不再有网络和书籍之分,阅读也不再有博士生和高中生之分,
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
不论错过了多少机会,不论多么晚开始,阅读都在等着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机会,何况在这网络时代
这是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越读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