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我没有得到过“偏爱”
昨天,高考成绩公布了。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个太过久远的字眼了,那是差不多20多年前的事了。
说实话,我很少梦见我的高中生涯。也许,那三年之于我来说,是不愿回首,也是特别失意和庸常的三年吧,甚至带着点苦涩的滋味。
可是,再往前推,初中的那三年,是我学习生涯里最优越,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三年。
那是个特别普通的学校,招收的都是地段生,按现在的说法算“菜中”。在那个年代,从来没有“择校”,“学区房”的说法。
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滥,甚至有过班级倒数几名的经历,还曾一度担心会不会被“留级”。所以,我从来都不是学霸。
那时候,我的数学很差。在我小学即将毕业的那年期末考前,妈妈迷信给我吃了一块当时特别流行的“巧克力”,特别真诚地告诉我:吃了它,我就可以开窍了。让我模糊的脑子变聪明。
不知道是不是“巧克力”的魔力,还是我真的懵懂地在“开窍”,我小学毕业考,竟然考到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记得妈妈陪我去初中升学报到,量了身高和体重,140几的身高,让我看起来显得特别的矮小和瘦弱。记忆中,妈妈跟身旁不认识的家长攀谈起来,素昧谋面的两个人聊的热络,竟然还聊起了中考的志愿,不谋而合地提到了:“这两孩子,以后如果能考到幼师就很好了。”我回头瞥了一眼:那是个胖胖的女孩,长得不好看,她妈妈也是个身材臃肿的“中年妇女”。
她们俗气的谈论,让我第一次知道妈妈对于我的未来期待——做一名幼儿园老师,足以满足她对我的全部寄托。
升入初中后,遇到了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徐老师——也是唯一交满我三年的“初中老师”,是她让我对于数学渐渐有了兴趣和欢喜,数学成绩也提升到了一个个崭新的高度。也许是她给了我对于数学灵感和启发吧……初中三年,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排名前列,基本稳定保持在班级前三。
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女孩,更不是一个有理科天赋的女孩。“勤能补拙”,初中三年,我特别努力,特别刻苦,以期能冲到班级第一。
可是,徐老师并不偏爱我,她曾经无意间说过:每次批卷子,她总会拿着另外两个“优等生”的卷子,照着批改,而我的卷子从来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即使我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她也曾委婉地提过:我数学成绩好,是因为我的足够努力和勤奋,暗示我并不属于脑子聪明的女孩。
除了徐老师,我两年的班主任老师,也是对我有着特别的人生意义吧。她姓马,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个头矮小,齐耳短发,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有气质的一位中年女教师。
从小学开始,我的作文就很出挑,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级朗读。到了初中,也不例外。文字和写作,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浑然天成的“优势”。
现在想来,其实我的作文写的并没有那么优秀,但马老师就是偏爱我的作文。我记得她拿着我的语文卷子一边读作文,读着读着就觉得不够流畅和通顺,然后竟然还给我再次扣了一分,两分。我想,那也是她对于自己“偏执”的妥协吧。
但她依然固执地偏爱着我的作文,但其实并不偏爱我本人。不然,到了初三最关键的那一年,她为何狠心地把我分出了那个班级,让我进入了一个由大多数复读生组成的“重组班级”。也许是那次分班,也许是我真的不够聪明,初三后,我的成绩也有了些许的下降,再没有初二那么卓越了。
当时单纯天真的我,对于她的“抛弃我”,竟然没有半点的埋怨和恨意。从这个角度来说,那时候的我也许真的太不谙世事了。
可是,她的偏爱依然围绕着我,不放开我。初三的第二个学期,她竟然找到我,让我写一篇写作的经验给她班级的学生看看,让他们学习我的写作方法,学习我的优秀作文,我竟然欣然答应,写了洋洋洒洒的几页纸。当时的我啊,多么单纯而真诚啊!
是啊,我是不够聪明,我资质平平,甚至有点“笨”,尤其在理科上没有特别的“天赋”。
中考前的模拟考试,我考了班级第一,年级第二。我记得那次的数学考了119分,扣的一分是计算单位写错了。徐老师在报分数的时候,给了我一个特别意味深长的微笑,然后把卷子递给了我。
人活着,有时候就是为了争那一口气吧。中考那年,我考了班级第一名,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依然考上了区重点高中。
中考结束,我没有去读幼师,而那个胖女孩却留了级。
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大学这长久的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位老师的“偏爱”,可我依然感激她们对于我的指教和启迪。
在六月的毕业季里,夏日往事缓缓袭来,学生时代的记忆慢慢沉淀,倾泻在我的心头,交织成最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