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分享第440天 第二阶段 做懂得沟通的父母——身体语言才

2022-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把酒临风_6e5a

只有通过不断的觉察,不断的反思,才能修炼成合格的父母,优秀的父母。

一,家长最常见的沟通误区

众所周知的:打、骂、吼、指责、攻击(攻击性能量、暴力沟通)

你不知道的:讲道理太多

讲道理是头脑层面的东西,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是有很多强调身体感受层面的东西的,如“体会”“体验”等,身体力行才能学会,身体力行才能验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讲道理不同于沟通。孩子越小,讲道理的沟通方式效果越不好。因为控制理性的前额叶在青春期,十二三岁开始发育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但是对于25岁以上的成年人来说,需要讲道理,对成年人如果道理讲不通,就改变不了。

1.讲道理不管用的原因

“道理”以及语言的表达,孩子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学会

家长常常用道理来否定孩子最本能的情感:这有什么好伤心的?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正常的、自由的流通和释放,没有办法体会自己深层的、原始的感受。

2.最强有力的沟通:非语言沟通

例如:眼神、语气、音量、身体姿势、和孩子相对的位置、身体触摸等

幼小的孩子之间、动物之间的沟通是没有语言的,身体语言就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却可以有同样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例如:允许的时候是柔软的,拒绝的时候是强硬的。

二,检查自己的非语言沟通模式

如果眼神是躲闪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就出现了问题。

自我检查提高觉知

三,与孩子沟通的黄金三步法则

第一步,调节孩子身体的神经反应机制(regulate调节)蹲下

观察学会下图中的姿势。当你的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或者受到批评之后,回到家里首先要做的是要让他的神经系统到放松状态,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这一步,而不是给孩子讲道理,或者批评,指责,打骂。

在动物界,体积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强弱,蹲下来仰视孩子的的成年人会让孩子的神经得到放松,找回力量感和掌控感,进入平静、安全的状态,注意力回笼。

孩子常见的创伤反应:

战斗:吼叫、愤怒、哭诉、大喊大叫

逃跑:走神、失忆、眼神躲避

僵住:呆滞、面无表情、僵硬、迟钝

这些反应是正常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机制。

第二步,跟孩子共情(relate 建立联系),理解孩子的情绪(拥抱,抚摸孩子头部、后背、肩膀)

·和孩子建立同频的、敏感的情感关系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有容纳的空间

.让孩子感觉到被聆听、被理解

·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和自己是站在一起的

.家长在做这一步的时候,最好是能体会到自己的(温度、软度、速度等)

当孩子的头枕在家长左边的肩膀上,听到家长的心跳的时候,情绪就能够平静下来。

第三步,在理智(reason)层面寻找解决办法

面对面

很多家长都是直接跳到了这一步,忽略去两步,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当我们完成了前两步的时候,第三部已经不需要了,孩子自己已经有了办法。

作业:

自我检查与孩子的非语言沟通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