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技术
关注我,学习更多影像知识
静脉肾盂造影(IVP):又叫静脉尿路造影(IVU)或排泄性尿路造影,是利用碘对比剂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盂肾盏而使之显影,不但能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形态,而且可以了解肾脏分泌功能以及尿路病变。静脉肾盂造影简单易行,痛苦小,危险性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泌尿系X线检查方法。
应用解剖: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在体表的标志为上极平第12胸椎上缘,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随呼吸及体位的改变略有上下移动。输尿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部;与髂总动脉交叉处;膀胱入口处,即膀胱壁内段。这些生理狭窄常是输尿管结石的滞留部位。


1.适应证
(1)肾、输尿管疾患,如结核、肿瘤、结石、先天性畸形和积水。
(2)不明原因的血尿或脓尿。
(3)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膀胱镜检查者。
(4)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美小中
(5)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
2.禁忌证
(1)碘过敏。
(2)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3)全身情况严重衰竭,急性传染病或高热。
(4)甲状腺功能亢进。
(5)妊娠期及产褥期。
(6)急性泌尿系统炎症、严重血尿和肾绞痛。
3.造影注意事项和病人术前准备
(1)详细给病人讲清造影前的准备事项、造影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造影加压的反应,让病人有充分思想准备,做好配合工作。
(2)造影前2~3天不吃易产气和多渣的食物,并禁服碘剂以及含钙的药物。
(3)检查前1天下午服缓泻剂如番泻叶6~9g,用开水冲泡后服2~3次;或服蓖麻油20~30ml,便于肠内容物的排出。对老年长期卧床、习惯性便秘者,可提前2~3天每晚服轻泻剂。
(4)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水(夏季炎热时可禁水6小时)。
(5)造影前:排尿使膀胱空虚,行腹部透视,如腹内有较多气体,可注射垂体加压素0.5ml。待腹腔清洁后可行造影检查。
(6)造影前常规摄全腹部平片。
(7)严格观察碘过敏试验情况。为“阴性”者方可进行造影。
4.对比剂
目前经肾脏排泄的有机碘溶液常用的有:60%~76%泛影葡胺离子型以及300mgI/100ml和350mgI/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成人一般用量20~40ml,儿童因不能压迫输尿管,且肾浓缩功能不如成人,用量可按每千克体重1~1.5ml计算。
5.造影方法
(1)加压:患者仰卧平躺于检查床上,将两个椭圆形压迫器呈倒“八”字形置于肚脐下两侧,相当于输尿管经过两侧骶髂关节处,用连以血压计的气袋覆盖其上,再用多头腹带束紧绑好,充气后可压迫两侧输尿管,防止对比剂流入膀胱。儿童或因腹部病变不宜加压时,可采取头低位,即骨盆抬高约15°。
(2)注药:由肘静脉注入对比剂20~40ml,即行气袋充气,加压至病人能耐受程度为止,一般为80~100mmHg,以能压迫输尿管使对比剂停留于肾盂、肾盏内。
(3)摄影时间:一般于注射对比剂后7分钟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分钟摄取第二片,30分钟摄取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在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者,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
(4)双侧肾盂、肾盏显影后,则除去腹压带,输尿管和膀胱充盈,并摄全尿路片。如疑有肾下垂或游走肾,应加摄立位片。


6.摄影体位选择
(1)摄影体位:双侧肾区及全腹部正位,常规标准位。
(2)摄影要求:双侧肾区体位时,患者取仰卧位,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垂直,两臂放于身旁,剑突到肚脐连线中点对胶片中心,中心线经剑突到肚脐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患者平静呼吸屏气曝光。
(3)全尿路体位:解除腹部压迫带后,摄取全腹部正位,患者保持原体位,胶片上缘平剑突,下缘齐耻骨联合下方。中心线经剑突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患者平静呼吸屏气曝光。
造影前先摄取腹部平片。如发现肾区钙化,加摄腹部侧位平片。
不属于静脉肾盂造影适应证的是
A.肾、输尿管疾患
B.不明原因的血尿和脓尿
C.急性泌尿系统炎症、严重血尿
D.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膀胱镜检查者
E.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
答案:C
下列关于静脉肾盂造影,错误的是()
A.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无需延长摄片时间
B.5-7分钟摄第一片
C.15分钟摄第二片D
D.30分钟后第三片
E.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1分内注射完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