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溺孩子的真相竟是这样
中秋节去我四姨家过节,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的聊起来,四姨一个人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我发现正读高三的侄子却一个人在自己卧室里打游戏。
我过去诧异的问到:“你怎么不去厨房帮帮四姨呢?”
他头也不抬的回答:“从小她就不让我去厨房帮忙,让我好好学习,其它的什么都不用管,再说,我什么都不会。”
足够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那些极度宠溺孩子的人小时候一定受过很多苦,他们为了不再让孩子受苦,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其实他们只是把自己的内在小孩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因此他们要牺牲现在的自己去宠溺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内在小孩。
这让我突然想起前段日子,自己断断续续利用碎片化时间读完的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
起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觉得很是困惑,在人们的一贯思维中家不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吗?为何说它会伤人呢?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打开了这本书。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主要是讲了中国式家庭的内部运行及病态的爱。里面穿插的很多实录小故事,展现出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病态家庭。
里面有一个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故事刷新了我的认知
有个妈妈准备给女儿买冰淇淋,妈妈说拿一个巧克力味的,女儿却说自己要草莓味的,妈妈坚持说她知道女儿最喜欢巧克力味的,巧克力味的也最好吃,她们俩为此争论了好一会儿。最后女儿做出妥协选择了妈妈认为她最喜欢的巧克力味冰淇凌。
妈妈的争论是不由自主的潜意表现,巧克力味她自己最喜欢的味道,为什么她觉得这一定也是女儿最喜欢的呢?
这是因为她把女儿当成了自己的内在小孩,因此,她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喜欢的一定也是女儿喜欢的。
你也许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让他去帮自己实现,这些都不是毫无理由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有那么一段路,要自己一个人独自去走,父母不可能替孩子去读书、恋爱,甚至工作。
90后天秤座,喜欢阅读、写字、摄影、旅行等一切美好的事物,想要把生活过的如同烟花般灿烂,愿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