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谈读书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完《禅的行囊》我有这三点感悟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乌亏

《禅的行囊》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禅的书,这本书让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这两点。首先它不是那种解释经文的,而是一本游记,是作者沿着禅宗六祖走过的路线进行的一场旅行,这的确是一种有趣的角度,不是用游记的形式理解一种文化,这样就显得没有那么晦涩难懂了。其次这位作家叫比尔波特,是美国作家,翻译家,汉学家。也是因为他的身份,听老外说禅,让中国人觉得很有趣,文言文要比普通话深奥的多,连中国人都不一定能看懂,外国人可以看的懂吗?

读完后我发现作者真的很厉害,除了涨知识之外,让我感触最大的是这三点:

1.做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的父亲曾经腰缠万贯,在一次投资不慎中。他的父亲破产了。他从小与他的父亲并不太亲近。后来他去了台湾从此再没见过他的父亲,去台湾四年后的一天。父亲在临死前一天给他寄出了一封信,他在信里说你是不是该考虑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了。后来作者开始搬出寺院,开始翻译佛经和中国古诗。作者说30年后的今天,他仍然没有找到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

昨天有一位友人问我,你觉得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回答他,其实我觉得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可以做出选择,像是我养的狗狗,它每天不能选择自己吃什么,做什么。虽然人有时候也不能自由,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可是人却可以努力改变,让自己变得自由,有更多的选择。

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我们已经开始去追求和体验精神生活,而在探索精神世界中,也就会逐渐找到我们的意义。

就像我把每一天早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当成我的意义。我也希望30年后的今天我能说出和作者一样的话。我仍然没有找到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

2.禅分南北?文化分东西?

在禅宗六祖故事中,我最喜欢的第六祖慧能的故事,慧能是南方人,他在拜五祖弘忍为师时。‘汝是 岭 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回答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合疗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那时北方人身材高大魁梧,而南方人长得像猴子一样。弘忍一开始看不上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能作佛呢?而慧能回答人分为南北,难道佛也分为南北吗?

其实仔细想来,作者不也是这样吗?我一开始也是带有色眼镜看待作者的,我觉得他作为一个外国人,怎么可能了解中国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呢?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他知道的真是让我自愧不如,甚至比我们很多中国学者理解的还深。不仅仅对待禅宗文化,文言文,他对中国的体制、人性、习俗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理解。人分为东西,读书也分东西吗?我是中国人,就觉得人家外国人理解的文言文就是错的吗?就一定不如我好?想到这里,真的是太惭愧了。

3.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作者有过的这些地方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白马寺的经历。他是这样描述的。

进了山门,我向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坟茔走去。这大概是我第七次或者第八次拜访白马寺了,拜谒两名僧人的墓地每次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摄摩腾之墓靠着寺院的东墙,竺法兰之墓布置在与它对称的西墙根。白马寺每天接待数千名中外游客,但我从来没有在两座坟茔前见到过一个人,而在游人云集的各座大殿里,也看不到两位高僧的塑像。

作者对于每一个地方的景色,接触到的人,历史背景,建筑的由来都有很深的了解。甚至他会避开人流,只为了更好的看到经典。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我一直喜欢与追求的。而我所谓的旅行不过是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问我到哪了,啥都不知道。我去过不少地方,但是我发现我从来没有了解一个景点的真正文化或是历史背景,只是听导游讲,发现景色很好看或者是发现人多的地方我也瞅瞅热闹。

白岩松说过,他从来不拍照,他只会把美好的景色用眼睛记录下来,记在心里。

我没有白岩松的过人记忆力,也不反对用相机拍照,只是我应该重新审视我所谓的旅行了。

樊登曾经对这本书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很多人让我讲禅,但是禅真的很难讲,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讲述的禅,刚刚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