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密关系》(1)

2017-02-19  本文已影响13人  output
qinmiguanxi.jpg

读前导读

心理学科普书的读法

  1. 关于科学研究的一般范式、心理科普著作的“防御式写法”要有所了解
  2. 关键是抓住书籍的理论框架和结构
  3. 关注点:哪些说法将给我个人带来思维的更新?
  4. 关注点:提供了哪些可以改善生活的策略?

化知识为直觉

  1. 整理知识的脉络
  2. 将重要的结论翻译成直白的信条
  3. 细致的观察生活
  4.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保障对信条的熟稔和观察能力的有序提升

人际关系的构成

作为社会动物,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

亲密关系的性质和重要性

亲密关系的性质

  1. 更广泛,私人的相互了解
  2. 更相互依赖
  3. 彼此信任
  4. 很高的相互一致性
  5. 通常保持彼此忠诚

归属的需要

人人都有归属的需要,不必太多的亲密关系就可获得

文化的影响

对于美国社会,传统的婚姻模式正在瓦解

离婚率增加,更早的同居......

文化影响着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期望

同居导致了更低的忠诚率,以同居来试婚反而更容易导致分手

亲密关系变化的根源

  1. 更重要的因素,社会性别比率:男性省,则社会宽容;男性多,则主张回归传统
  2. 科技为文件也重塑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个人经历的影响

依恋类型很重要

  1. 关系型依恋:很容易发展出亲密、稳定的亲密关系
  2. 痴迷型:为爱痴狂的人,但往往发现对方没自己那么痴狂
  3. 恐惧型:恐惧和他人发展亲密关系
  4. 疏离型:更喜欢独立自主、单身状态

依恋类型不会一成不变,但稳定大于变化

个体差异的影响

  1. 性别差异:男女差异没那么大,许多“差异”只是刻板印象而已
  2. 性认同差异:同时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汉特性”(工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表达性特质)的人,无论男女,都是人际关系中的好手
  3. 人格:外向、随和很重要,神经质不可取
  4. 自尊:自信的人能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人类本性的影响

深化心理学的视角:男女在生养孩子上的养育投入的差异,引发了男女不同的择偶策略,男性期待更多、更快的性关系,女性则保持审慎

人际互动的影响

静态分析有局限,动态的人际互动模式更复杂

人际关系的的消极面

我们都有可能受到人际关系失败带来的伤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