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会更好吗?—观《绿皮书》有感
闻名很久,终于在周末晚上舒服窝在沙发里,一杯红酒配了美国电影《绿皮书》。
之前,所有的评论都谈到了这部电影的政治正确,我也想感受下美国人政治正确的尺度。看完后印象深刻的却不完全是政治正确,而是以下几个场景:1.托尼是个种族歧视主义者,他甚至不能容忍两个黑人维修工使用他家里的玻璃杯喝水,玻璃杯被他扔到了垃圾桶里。但为生活所迫,他妥协了,接受了为黑人唐谢利博士开车的工作,却由此获得了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2.无辜被关在监狱里,为了能够离开,唐谢利博士向自己的自尊妥协了,给司法部长肯尼迪打了电话,虽然这让他觉得愤怒和屈辱,但是他们可以继续旅程,按时完成他们的合约了。3.在旅途中,托尼买了肯德基全家桶吃的享受无比,他给了唐谢利一块炸鸡,唐谢利在拒绝了N次后翘着兰花指无奈地妥协了,之后观众看到的是二人在享受美味炸鸡的欢乐时光。
电影中,因种族歧视被无辜关押的唐谢利博士遭到不平等待遇时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无助,他愤怒,但是他选择了接受。他告诉托尼:“我天天都在听人们给我说这个,而你听了一次就受不了了”。影片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你永远不会用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
以大多数人的经验,妥协和尊严似乎是一对反义词,在很多场景中,感觉妥协了就会失去尊严。但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什么是有尊严的妥协。影片越往南走人性越黑暗,无数的侮辱与羞辱不断。比如唐谢利博士在南方的演出中,主人要求他只能使用屋外黑人专用的卫生间,博士拒绝了主人的无理要求,同时告诉主人需要回到我半个小时车程外的居住地去使用卫生间,也拒绝了托尼让他在路边野地里方便的要求,之后依然回来演出。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听到此类事情的发生。当你觉得被欺侮了,会怎样选择?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这是圣人教给我们的选择方式。但我认为“德”是修养,“直”是性格或能力,即或选择委屈求全,或选择以牙还牙,是“风动我也动”。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第三种选择——我妥协,但我依然保有尊严。我按照我的节奏和方式解决问题,所谓“风动心不动”,真正能做到让心动的是接纳、包容和爱。
这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影片。唐谢利是一位为白人和富人演奏的黑人钢琴家,他始终觉得自己“不够白人,不够黑人,不够男人(这一点,电影中有简单的交代)”。他始终没有融入感,他有的只是深入骨髓的孤独和不被接受。他放弃在北方三倍高的演出费去到南方巡演,我认为这是他寻求融入的一种选择。然而在路上,他的在田间劳作的黑人同胞们看到他是一个被白人服务的黑人,慢慢聚集起来的情绪是对立的,他们只能在两个世界互相凝视;白人们可以接受他在餐厅演奏,却不能接受他在餐厅吃饭,他们接受他的才华却不接受装载才华的身体,音乐属于全人类,音乐家只属于他自己。终于,在“橘鸟”欢腾的人群里,那一刻,他被接纳了,他融入了,他身心合一了,他不再为了合约而弹奏,他终于从苍白的孤高活成了血肉丰满。
影片结尾,结束旅程的他们已彼此理解,托尼从一个混混开始思考严肃的人生,唐谢利也从他高高的宝座上下来,嘴角和神情从锋利变得柔和。当唐谢利拿着圣诞礼物出现在托尼家的圣诞晚宴上,托尼的妻子紧紧拥抱着他说:“感谢你帮助他写那么好的信!”瞬间泪目。
妥协,会带来更好的人生吗?《阿甘正传》中妈妈对阿甘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相爱没有那么容易,幸福也没有那么容易。不管怎样,希望每个人都能用智慧去选择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