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散文集唯美散文简诗美文

音乐的力量,民族的呐喊

2025-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茵草芳菲

一一读《歌声里的抗战》

文/苹儿(茵草芳菲)

在抗战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我阅读余玮编著的《歌声里的抗战》后,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却又热血沸腾、一致抗日的那个年代。书中那些激昂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如同一把把利剑,刺破了黑暗,点燃了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抗日烽火,让我深刻感受到音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爆发出的强大力量。

书中收录了12首歌,而每一首歌都承载着一段沉重而悲壮的历史。在那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国的土地,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音乐家们挺身而出,他们以笔为刀枪,以音符为子弹,用音乐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凝聚起全民族的抗战力量。《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的旋律,如同战鼓擂动,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奔赴抗日前线;《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用雄浑的音乐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歌词,仿佛是黄河在怒吼,中华儿女在呐喊,将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展现得淋漓尽致;《松花江上》则以哀怨的曲调诉说着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与家国之痛,那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侵略者的愤恨交织在一起,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为之动容,激发起收复失地的决心。

这些抗战歌曲的创作者们,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如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们,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音乐为载体,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对侵略者的仇恨。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过程中,他深入生活,感受民众的苦难与抗争,将这种情感融入到音乐中,使其成为了一首激励人心的战歌;冼星海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他以黄河为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不屈,让这部作品成为了抗战音乐的经典之作。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抗战,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让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歌声里的抗战》让我深刻认识到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抗战时期,这些歌曲成为了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让全国的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抗击侵略者。它们跨越了地域,跨越了阶层的限制,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民族的危机与抗争的必要性。在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这些抗战歌曲依然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它们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尊严与主权。

作为一名中华儿女,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依然要传承和弘扬这种抗战精神。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建设“强富美高”的南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