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育儿成长记亲子教育

孩子打人,家长可以这样做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2人  思源姐姐

“宁宁妈妈,我想和你说下,宁宁今天咬了小朋友了,我批评了他,你回家注意观察一下他的反应,有什么问题我们随时沟通。”在回家的路上,我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的电话。

我赶紧向老师道歉,询问被咬小朋友的情况,还好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当时感到心里十分惭愧和生气,儿子上幼儿园还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打小朋友了,这以后不得成混世小魔王啊。

回想起儿子有咬人的习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外婆的胳膊上经常就被他咬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外婆还是总护着他,总以小孩都有这个阶段为借口,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我带着不良情绪走进家门时,儿子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异常。我提醒自己保持正念的状态,要冷静问儿子,“今天在幼儿园,是否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有什么事啊”,孩子说。

“我听老师说,你今天打了同桌的小朋友?”我语气有些强硬的发问。

“你知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嗯,我知道了。”孩子态度积极地回应。

“如果你把小朋友咬伤,你是要付出代价的明白吗?”我带着愤怒情绪开始说教起来。

“嗯嗯,知道了,再不咬人了。”儿子低着头不看我。

“行了,别吼孩子了,是那个小朋友先推了咱家孩子,宁宁才动手打了她一下,正好被老师看到了。”外婆还原了她在视频看到的情形。

外婆一说,我才猛然意识到,当我知道孩子打人事件的时候,我就一直带着偏见的情绪,根本没有向孩子取证,给他机会解释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主观的认为就是自己家孩子的错。

经历过这次事件后,我开始反思,虽然孩子上打人者表面上是欺人者,但同时他也受害者,因为家长及老师对他进行了批评,而没有去了解他的内心的感受。

孩子打人,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了解和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

大多数咬人事件常发生在孩子14个月到三岁之间,学步期的孩子既缺乏语言能力,又缺乏社会能力,当他们在一起玩耍时,很容易因为能力的缺乏而变得沮丧,当他们缺乏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时,就会出现打人或其他攻击性行为。

尤其是孩子们在一起玩或者在互相抢夺所有物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生肢体的冲突,家长此时要告诉孩子,拽头发、打人、咬人等行为是会伤害别人,是不被允许的。

关于咬人行为是与其冲动控制能力是有关系,孩子们缺乏有效的冲动控制,这时的他们会立刻作出反应,通常会超出他们的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孩子的冲动控制能力是逐渐形成的,到三岁左右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和神经系统的日趋成熟,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会使大多数咬人的行为减少或消失。

二、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怎么办?

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家长要先冷静下来,不要带着情绪去解决问题。

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愿意跟你讲述事情发生的原委和过程,然后家长可以帮孩子分析原因,并给予孩子相应的建议,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其次咬人的孩子必须得到家长认真的监督和看管,寻找孩子咬人的动力和习惯,是在一天中某个特定的时间咬人吗?或许是他饿了或者累了的时候,或者是身边发生太多事情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了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就要在那些时间和发生事件时保持格外警惕。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牙和咀嚼的需求也会引发咬人,可给孩子提供胡萝卜条或苹果片,葡萄干或有汁的橙子瓣等,食物能够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刺激,并能以更合适的方式满足孩子咬的冲动。如果孩子上幼儿园,也可以给孩子随身着可练习咬胶,挂在衣服上或者放在孩子可发拿得到的地方,引导孩子当有想咬东西时可以去用。

孩子打人,家长可以这样做

三、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即使家长做到了认真监督,有时不良的行为往往还会不断出现。一旦发生咬人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三个基本步骤阻止进一步的伤害。

1、阻止进一步的伤害,立即将两个孩子分开,并检查伤害的严重程度。

这时家长要保持平和而坚定的情绪,带打人的孩子暂时离开,并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可以陪孩子再找一个玩具,或者告诉孩子,“当你能做到友好时,就可以再和小朋友一起玩。”注意:斥责或惩罚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2、给时间让两个孩子都得到恢复,照料伤口和伤心的感受。

当一个孩子开始理解其他人能够感觉到他的感觉,并学着说出相关感受的名称,伤心、害怕或快乐的感受时,孩子的生理发展就跨越了一大步。

3、对两个孩子都表达出同情

事件中的两个孩子可能会感受到伤心痛苦和沮丧,即使是咬人的孩子,也需要知道你依然关心她。家长用一种平静语气,将你孩子的感受“映射”给他,可以说,“儿子你看上去很生气,或者被老师批评了,你一定很委屈吧。”给出些线索,可以帮助孩子将自己的感受和当时的行为联系起来。

四、家长也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在与爸爸讨论孩子打人事件时,爸爸表态,如果发生了无可避免的问题,我宁愿自己的孩子是打人的那个,好过受伤的那个。

我的第一反应是,“你这样教孩子不对吧?让孩子打人?”

“遇到问题或挨欺负了,可以找老师,找身边的人求助呀!”

“如果当时老师当时不在,没人愿意帮助他,或者遇到坏人了呢?”

当然,遇到问题要理性解决,不应该教孩子动用武力解决。

可当学步期的孩子发生冲突、或者做出伤害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时,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足以为自已呼救和进行辩解,这时教会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避免孩子在幼年成长发展阶段,受到心理和身理的双重伤害。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和善、体贴,那么父母必须拥抱孩子,而不是打孩子,你必须显示出同情,而不是惩罚,要倾听,而不是愤怒的抨击,你的技能会变成孩子的技能。

爱人的想法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家长在教育孩子遵纪守法,为人为善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在面对危险时,更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打人,家长可以这样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