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好文散文简友广场

杂于利害

2022-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闲钓银河月作钩

《孙子兵法·九变篇》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智者考虑问题,必从利害两方面来思考。在不利情况下能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能顺利推进,在有利情况下能看到不利的一面,祸患就能及时消除。

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哲学中。塞翁失马的故事,正是古人祸福相依,很早就知道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是同一性和对立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春秋时期,秦穆公助晋文公得国,秦、晋交好,一同起兵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君曾在晋文公重耳流亡到郑国期间,对重耳无礼,加上郑国当时游离于晋楚之间,正好给了欲称霸中原的晋国一个军事打击它借口。

晋、秦联军很快就包围了郑国,晋驻军函陵,秦驻军氾南。

郑文公见形势危急,找到了老臣烛之武,请求他在郑国生死存亡的关头,出面游说秦穆公,拆散秦、晋联盟。

烛之武临危受命,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趁夜绑着绳子从城墙下缒下,只身潜入秦军大营,去求见秦穆公。

当时秦穆公也正有东进中原之志,于是才有了与晋连兵伐郑之举。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后,说,现在秦与晋联合伐郑,郑肯定要亡国了。如果郑国灭亡了而对秦国有利,我就不会来见你了。但郑与秦并不接壤,灭掉郑国并不能增加秦国的国土,只能增加晋国的国力,使晋国更加强大罢了。晋国越强大,秦就越难以东进。如果保留郑国,则以后秦人往来中原,郑国可随时给他们补给,对秦国也没什么害处。而晋国贪得无厌,之前秦穆公曾帮助晋惠公得国,晋惠公也曾答应在得国后就割两城给秦,结果晋惠公早上渡河回国为君,晚上就加固河防,严防秦军渡过黄河,这是秦穆公亲历的事。如果灭郑后,晋国进一步强大,对秦国又有什么好处呢?

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分析后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留下杞子、逢孙、杨孙率一支军协助郑国守卫,大军即班师回秦国了。

听说秦军撤围,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击秦国。晋文公说,秦穆公是我的恩人,没有秦穆公的帮助,我也坐不到国君的位置上,我们也撤了吧。于是郑国之围遂解。

而强大的晋国果然成了秦东进的最大阻碍。秦穆公在东出无望的情况下,向西拓地,转而与西戎争夺,秦国在春秋几百年间都未能出黄河以东。

烛之武洞悉形势,对秦穆公条分缕析,尽陈灭郑之利害,仅凭一席话,即退去秦、晋之师,保全了郑国,这也是体现春秋时期游说之士智慧的一个成功例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