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父母是顺应自然规律养育的父母

2021-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安雯

犹如养育一颗小树苗,要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必然一开始对它土壤和环境做好选择。栽下后一开始小苗娇嫩要多加呵护,培土浇水灭虫施肥。等它慢慢长大自然可以经历风吹雨打。

  养育孩子,亦是如此。心理学家提出生命周期的概念,人的一生普遍的发展规律。

我今天只讲从出生到十八岁。一般大都认可一个孩子到了十八岁就是成人了。那是一个生理年龄,一般分为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两种。便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几十岁了还吃住在父母家里,要父母照顾。就是说他心理上依然没有完成与父母的分离,还处在孩子的状态。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都应该懂一点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埃里克森八大阶段就讲的很清楚。一岁之内,满足一切,那是他的安全感信任感建立的基础。2岁开始有自我意识,会说no。规则感建立。3-6岁。是父亲参与进来。三角关系开始。也决定他未来与人际关系以及亲密关系。当然一切都是动态的,都有可变性。每一个阶段的渡过都意味着孩子一次成长。尤其是青春期,如果说在前几个阶段发展的不够好,青春期还可以弥补。所以青春期顺利度过非常关键。尤其是孩子的身高体重都已经和成人差不多。尤其是男孩子。此时父母还让孩子听话,控制孩子。是对孩子的成长最大的阉割。

在这里中国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留守儿童,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交给爷爷奶奶而外出打工。在孩子需要妈妈的关键时刻拱手让给爷爷奶奶。以至于孩子与父母不亲。为什么不亲,因为父母把本属于你和孩子的依恋关系。变成孩子和老人。依恋关系一旦形成是稳定的会带一辈子。鸟妈妈生下小鸟会喂养它。动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即便是自己养育的孩子,也要学会放手适可而止。有一种爱节制。那些到孩子很大年龄哪怕初中高中还像幼儿一样任何事都去亲力亲为,我怀疑这样的父母早期都是有过创伤。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这种妈妈觉得冷和饥饿辛苦劳累等感觉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如果不让孩子穿衣服吃东西,就会觉得灾难立刻会发生。会饿死会冻死。这种心理担心什么为了避免担心而作出的行为在心理学叫“见诸行动”。是一种退行性行为。就像小孩子他担心有怪兽要吃它就吓得不敢走黑路不敢睡觉。有什么区别么?孩子小的时候他的心智还不能区分幻想与现实。容易把想象的就以为真实存在。作为成人对待孩子就是陪伴他走过这样一条路。不否认不解释试着去理解他的情绪并为她的情绪命名。

  而很多的成人似乎还是停在这一阶段。区分不清楚。有一个家长说6岁的孩子告诉她长大不结婚不要孩子,家长气坏了。还有一个妈妈和高三的女儿聊天,问女儿以后找个什么样的人家。女儿说她以后不结婚,妈妈当时就很气愤,说你这么说妈妈会被你气死的,你不结婚让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也被这样的家长气死。上学的孩子说话都有隐喻的,他们根本不在现实层面和人交流。一个那么现实的母亲不过生养她的孩子而已,其实孩子并不属于你。有些家长和孩子聊天就是口臭,把别人熏死而不自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