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奖励怎么用更合适【心理学通识】

2023-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哦一只叶子

信息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

内驱力是什么

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前者关注的是结果、酬劳、奖励;后者关注的是过程,即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更有利于行为的坚持。

sto:小孩踢罐子,爷爷给钱

奖励很可能弱化一个人的内部动机。

区分

操作条件作用:奖励可以强化行为。

如何区分两者?

行为跟动机是两回事。人往往做出行为后,再寻找行为动机。

人们很容易用外部动机解释自己的行为,例如“我为什么爬山,为了山顶的风景”。然后就没有进一步探索内部兴趣和热情,而内部兴趣是更重要、更强大的。例如“如果有缆车直通山顶,还爬吗”,对方可能会意识到ta也享受爬山的过程。

外部动机会简化人对自己的理解,而且也会逐渐没意思,趋于“营业”。

怎么培养内驱力

动机上强调内驱力。

“你很认真地练琴,有好大进步”。

物质上给予回报。

“给你点好吃的犒劳一下”。

奖励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不要把动机变得“浅薄”,让人更多地关注结果,忽视了过程。有时候给行为设置适度的障碍,反而有助于发现自己的内驱力。

如何调节内驱力

如果一个人不抗拒一件事,可以有很多方法找到内驱力,去享受过程。但是如果他本来就抗拒呢?

没兴趣就是没兴趣。内驱力是真实渴望,没必要强人所难,非得喜欢。

例如我们想逼着孩子喜欢学习,因为我们知道这很重要,但是要反思下,孩子喜欢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能接受他已经有内驱力的事情呢?

工具理性:只做有回报的事情。

不如告诉孩子,允许保留你的兴趣,而该承担的责任,没兴趣也要承担,那没必要非得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