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的范本——《岳阳楼记》
在烟波浩渺的诗词文化中“洞庭湖”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尤物,八百里洞庭奇山异水更显独特。领略了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抑扬顿挫,诵读了李白的“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的赞美,更别提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诗的成就让洞庭湖、岳阳楼名声大噪,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力压群芳,更显文人士大夫情怀。
如何诞生了这篇传世之作呢?就得先了解文章的背景景。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最后的结局就是,范仲淹被贬去邓州,而他的好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巴陵郡太守。到了巴陵之后,在滕子京的努力下百废俱兴,又重修了岳阳楼。竣工之后,他写信给好友范仲淹请他作记,并奉上《洞庭秋晚图》一幅以作参考。由此,便有了《岳阳楼记》。
教材插图作为看图写话的大作,我们就看看《岳阳楼记》的绝妙之处。
想象很奇妙。联想与想象可以为文学插上翅膀,所以寓言和神话就是那样恣意洒脱,范仲淹的想象也是顶好的绝妙的。于他而言,他并没有登上过岳阳楼,没有欣赏过八百里洞庭的景象,在一幅图的想象中就有了不一样的景,名为岳阳楼记并非写楼。在叙述完背景后先写了“洞庭一湖”的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就是他眼中的洞庭湖,磅礴而有力量,不是简单的一处一时之景。“风雨图”就像是他自己的人生一般,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大自然的阴郁也是人生不畅的一种外显,回顾范仲淹的一生坎坷波澜但是也璀璨夺目,因此他也写到了“春景图”,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是何等的想和安乐。以我笔写我心,这就是他运用想象描写的古仁人所见。
范仲淹想象力的精神源头,就在于他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和铮铮的气节。一个真正的大儒不在于寻章摘句,而在于经天纬地。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范仲淹却不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人要做到先优,就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优之士当他建立了功业以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于他而言,为官之路可变但为君的衷心为民的劳心永不变,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对国家和百姓最真诚的告白,也为后来的文人们做了精神上的注脚。
范仲淹的忧乐观不是一天形成的,回看他的作品就会明确:“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人生荣辱如浮云,悠悠天地胡能执?”即使在贬黜逆境中,这种信念也从未动摇过:“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栖栖吊形影。”这是他达观自信、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的真实表现。
一幅图,一篇文,一种信念,这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实物为依托,让文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了千古佳作。
你还在为看图写话烦恼吗?且看范仲淹的表达……
推荐观看《经典咏流传》——央视Boys演唱分享的《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