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三国】曹髦:老曹家最后一个有血性的人
(友情提示:括号里的是一段题外话......很久没有更新,因为本人已经懒癌晚期无可救药了,所以趁着最近病情有所好转赶紧更新一篇,请小伙伴们稍安勿躁。)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另一位三国时期的“末代皇帝”。
身为皇帝,他死后连一个正经的谥号都没有。
身为皇帝,他却要为夺回自己应有的权力与尊严而亲自上阵发动政变。
他是高贵乡公曹髦,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文将借由曹髦这个悲剧性人物,深入探讨一下曹魏帝国没落的原因。
曹髦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倒数第二位皇帝。
曹髦的一生是很悲催的,他的反抗是很悲壮的,他的结局是很悲哀的。
想要搞清楚曹髦是怎么没的,先要搞清楚他是怎么来的。
所以想要弄清曹髦这个人,我们先要来捋一捋曹氏的家谱。
曹氏政权到了曹髦这一代亲缘关系比较混乱,让我们从前往后说,并且我尽量说的言简意赅一点,不然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很容易懵逼。
老曹家第一代,魏武帝曹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把基业传给了自己亲爱的儿子曹丕,曹丕是如何当上皇帝的请参看《曹丕称帝》。
老曹家第二代,开国皇帝曹丕临死前还没有确定继承人,最后几乎是“小公鸡点到谁就选谁”选中了曹叡。
老曹家第三代,魏明帝曹叡很尴尬,他连一个正经八经的儿子都没有,眼看自己要死了这可怎么办?所以他的继承者曹芳根本不知道是谁生的,不过老曹家的血统应该还是纯正的,也许吧,谁知道呢!
老曹家第四代,齐王曹芳是一个小朋友,他七八岁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当了皇帝,二十岁出头刚刚懂事又莫名其妙被赶下台,连个儿子都来不及生。
老曹家第五代,这回轮到司马家的哥俩尴尬了,曹芳已经不适合做皇帝,新皇帝该由谁来当呢?
新皇帝的人选最好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
首先,年龄越小越好,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听话。
其次,一定要姓曹,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血统纯正与否都不重要。
最后,人际关系不要太复杂,最好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类型。
选来选去,有一个人被选中了,这个人是曹丕的孙子,从辈分上来讲应该是曹芳同族的弟弟。
他就是曹髦。
曹髦被选中时大概只有十岁左右,年龄刚好;
他姓曹肯定没毛病,并且血统可能比曹芳都要纯正的多;
他人际关系简单的很,因为他的老爸东海定王曹霖本身就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一言不合就杀人,曹髦能平安活到十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这样,小朋友曹髦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
事实证明,曹髦确实很听话,是两位司马叔叔眼中乖巧懂事的小宝贝。
《三国志》中说曹髦从小就很好学,并且很早熟,并载了曹髦小小年纪就成为皇帝时的一系列表现:
曹髦被选中之后,有人接他去皇帝的寝宫居住,曹髦拒绝了,理由是那是天子才能享受的待遇,他自己只选择去寝宫旁的西厢房居住;
又有人接曹髦坐皇帝的专属座驾,他同样拒绝了;
到了登基那一天,曹髦被送往首都洛阳。百官来城门口跪拜迎接他,他想要去向百官回拜。旁边的人提醒他:“您就要成为天子了,没必要那样做。”曹髦回答:“我现在还是臣子,理应回拜!”于是真的就亲自用臣子间的礼节向百官还礼;
按照古代的礼数,除了皇室成员以外,臣子通过皇城门之后,去皇宫是不可以坐车的。曹髦始终记得自己还没有正式成为皇帝,所以他通过皇城门之后选择徒步去皇宫拜见太后。
通过《三国志》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从曹髦被选中到坐上皇位的这一段时间内,他的内心其实是很茫然的,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温和而不失礼节,有着超越年龄的稳重气质。
从此以后曹髦就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今天我们都知道,曹髦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但当时的小朋友曹髦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按照律法,十岁的小皇帝是不可以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的,在曹髦亲爱的司马叔叔辅佐下,曹髦开始了他勤学苦读的学习时光。
我们看《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曹髦成为皇帝近十余年里,每天无非就在做那么几件事,当时魏国的新闻联播应该是这样的:
各位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看大魏国新闻联播,最近国内情况一片祥和,今天我们的皇帝曹髦陛下功课做得很不错,他已经学完了《易经》,并且和老师们针对书中难点展开深入探讨。
国际状况仍然很闹心,南方的孙刘两家仍在搞事情。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我们敬爱的大将军司马师同志已经病逝,曹髦陛下表示沉痛悼念,并深切慰问他的弟弟司马昭同志;
安西大将军邓艾终于痛扁姜维,向南方证明我国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曹髦陛下发文向守卫边疆的战士们致敬;
在新任大将军司马昭的建议下,曹髦陛下决定近日攻伐吴国,这一次要彻底灭了他丫的!!!
总结来说,曹髦这十余年里就做了这几件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司马师的建议,然后批准;听司马昭的建议,然后批准;签字、盖章。
总体来讲,这些就是一个小皇帝该做的事情,一切都说得过去,曹髦认真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毕竟他还没到想太多的年纪。
而此时魏国的局势是怎样的呢?
当时魏国就像一架马车,纵横驰驱在中华大地的北方。拉车的是两匹高头大马,性能优秀,马力持久,内部配置豪华。这让南方的老刘家和老孙家眼馋不已,所以动不动就北上碰个瓷,无非就是今天扎个胎,明天敲碎个后视镜,根本无伤大雅。
只不过,这辆车子的主人表面上是曹老板,实际真正的车主姓司马,曹家和司马家只差公开签订一个过户协议了。
那么问题来了,好好的曹魏帝国,为何短短十几年间就被司马家钻了空子呢?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总结如下:
先说一个非主流的原因,曹操的遗传基因不好,导致历代魏国掌权者寿命都很短。
为什么是“非主流”的原因呢?
因为我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曹操的基因不好,所以这仅仅是一条调侃性质的分析,可作为参考,但切勿太当真。
魏国政权传到曹髦时,已经过四代传承,其中真正掌权的其实只有三个,他们是曹操、曹丕和曹叡。
曹操终年六十六岁,在当时是正常的寿命;
曹丕病逝时只有四十岁,还算说得过去,但确实够短命的了;
曹叡病逝时年仅三十六岁,这就说不过去了!
《三国志》记载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让我们来看看这二十五个儿子的平均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统计病逝和自然死亡的年龄,由于资料有限,很多人物史料中只记载了卒年,且没有记载确切的年龄。所以这里假设曹操在公元200年时一口气生了好多儿子,毕竟当时曹操正值壮年嘛。由于年龄间波动较大,去掉一个最高年龄79岁,去掉一个最低年龄13岁,统计结果如下:
经过一番草率的计算,曹操二十五个嫡系子嗣的平均寿命大约仅为38岁!
如果你认为这样计算太过草率根本不能作为凭证的话,我们再来看看曹丕的儿子们都活了多大岁数。
《三国志》记载曹丕共有九个儿子。同样,我们以曹丕长子曹叡的出生年份公元204年为底线,统计结果如下:
平均寿命只有25岁!!!
如果曹操子嗣的平均寿命过于失真,那么曹丕子嗣的平均寿命则是相对真实的,因为曹叡是长子,也就是说其他的兄弟都比他出生的要晚,所以这个平均年龄要比真实的数据还高了一两岁!
那么这些看似不靠谱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要知道,在古代,一个帝国想要国祚绵长,首先帝王的寿命不能太短。如果一个帝王连寿命都保证不了,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
到了曹叡这一代,继承人已经变成了头等难题,大魏国后继无人!对于一个帝国来说,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吗?
连继承人都选不出来,这个国家岂能长久?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调侃八卦性质的分析,仅供参考,切勿较真。
让我们来看看魏国没落的其他原因。
首先,历代魏国掌权者在继承人问题上都遇到了问题。
曹操雄武一生,晚年却一直在纠结选谁来当自己的继承人。
这直接导致曹氏集团内部出现分帮结派的现象,曹丕、曹植兄弟二人虽说没有闹到势同水火的地步,但明争暗斗一直没有消停过,这给之后的魏国留下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皇帝的曹丕,是通过打败自己的弟弟才成为皇帝的,这使得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亲兄弟们心怀芥蒂。这是魏国没落的一个伏笔。
曹丕毕竟是开国皇帝,并且他是亲手终结了大汉王朝的男人,他还有一个像高山一样无法逾越的亲爹爹,曹丕所承受的压力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所以曹丕必须努力,必须拼时刻不停的努力。
他创造新的制度,他改善了经济发展,他奠定了魏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曹丕马不停蹄的向前奔跑,想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终于有一天,他感觉自己跑不动了,该让谁来继承自己,他却犹豫了。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记载,曹丕几乎是临时决定让曹叡当太子的。
因为曹叡的母亲,大名鼎鼎的甄皇后死的并不很光彩,所以曹丕根本就没打算让曹叡来继承自己,曹叡连个备胎都算不上。
自己的母亲是有罪之人,曹叡在后宫里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突然有一天自己就成为了皇帝,这样的大起大落难免不对曹叡造成心理冲击。
所以后世才会流传很多关于曹叡的绯闻,说他养男人,说他搞基。
绯闻当然不足为信,事实证明,曹叡这个皇帝当的还可以,没啥大功也没啥大过,无非就是后期奢侈败家了一点,还不至于把魏国拖垮。
不过继承人问题同样困扰着曹叡,不是因为不知道选谁,而是根本就没有!
就这样历经三代,魏国最终死在了继承人的问题上。
其次,魏国人才固化严重,缺乏新鲜血液。
魏国建立之初,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都是些什么人呢?
成为魏国顶梁柱的很大一度分是曹操亲手培养起来的老伙伴们,这些人要么姓曹,要么姓夏侯,他们用自己的资历、名望和能力震慑南方的孙刘及魏国边疆的各方少数民族势力;
有一部分是曹丕自己的小伙伴,比如陈群、吴质、司马懿等人,他们为新兴的大魏国完善制度、确立刑罚、稳固内政;
还有一部分是借着改革春风被提拔上来的地方文武官员及地方士人代表,如满宠、田豫等人,他们尽己所能为国家发挥所长。
魏国初期还算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传到曹芳这一代的时候,人才固化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此时的魏国人才结构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曹操的老伙伴们基本上都入土了,老伙伴门的儿子不管能力如何大都成了接班人,身居高位;
曹丕的小伙伴们该老的老,该入土的也都入土了;
一些新兴的人才如钟会、邓艾都还在成长阶段;
魏国人才总体呈现出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再加上此时的皇帝是一个小朋友,根本做不了主,太后也没什么话语权,大权都落在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手里,而曹爽又是个半吊子。
所以后期的魏国各方面都很尴尬,新兴人才终于成长起来,结果都上了司马家的车,老司机司马懿一脚油门踩下去,拜拜了您呐!
再次,魏国对于王族势力打压过于严重。
前面已经提到,残酷的手足之争给曹丕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加上被自己亲手灭亡的大汉王朝曾发生七王之乱那样后院起火的教训。所以当上皇帝以后,曹丕狠狠打压藩王势力,他的理论是:先把自己的兄弟们都干灭火才能安心做皇帝!
曹丕削藩严厉到什么程度呢?
严厉到连陈寿都看不下去了。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的最后这样评论到:魏国的王公贵族们,名义上有自己的王国,实际上那就是一座监狱!爵位名号就像换袜子一样换来换去,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手足之间毫无亲情可言!
这就造成了危难之际公候贵族们想帮忙都帮不上。
当司马懿铤而走险的时候,曹爽就成了孤家寡人。
最后,魏国腐败问题日益严重。
曹魏政权传到曹芳这一代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三个国家的整体形势呈现谁也打不过谁的状态。
此时作为三国之中建国最早的国家,魏国各方面的制度已经完善,基本就是休养生息,囤兵待战。
国家稍微一安定,腐败就在所难免的滋生了。
皇帝是个屁事不懂的小朋友,没啥约束力,这对某些臣子来说无疑是好事。
当国家监管松懈,当权力和欲望集中汇聚在一起,贪婪的大老虎就要出来害人了!
魏国腐败问题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曹爽,曹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司马懿:感谢我那猪一样的对手》。
我们都知道魏国消亡是因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政权。
而我们可曾想过,有一句俗语叫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失败的政变,为什么偏偏司马懿政变成功了呢?
答案就是:任何一个政权被取代都不是偶然的。
古往今来,一个政权被政变所取代,首先一定是它的内部发生了问题。当内部腐败烂透,任何一个外人只需要用手轻轻一捅,整个帝国大厦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
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老曹家这辆待过户的车,传到了曹髦手中。
魏国走到如今这种局面,跟曹髦没有任何关系,他只不过是滔滔历史洪流中,被裹挟着前进的一片树叶罢了。
他本可以像汉献帝一样,像他的哥哥曹芳一样,至少能留个善终。
但是他并没有。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曹髦小朋友越长越大。
越来越懂事,也就越来越愤怒:
我祖爷爷是曹操!从来都是我老曹家欺负别人,什么时候轮到别人骑在我们头上了!!!
早在司马师病逝的大好时机,曹髦就曾经为收复皇权作出过努力,但是无奈司马家大权在握,年幼的曹髦根本无能为力。
甘露三年,在司马昭的申请下,曹髦为司马昭加赐九锡。
加九锡,在古代意味着离臣子谋朝篡位已经不远了。
到了甘露五年的时候,任人摆布十余年的曹髦,此时已是个二十岁出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作为皇帝,他没什么存在感。
作为皇帝,他没什么话语权。
作为皇帝,他没有任何权力。
作为皇帝,他仅剩下流淌在血液中老曹家的尊严与血性!
这一次,纵使毫无胜算,他也必要拼死一搏!
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记载:
那一天,曹髦秘密会见了他最为信任的王经、王沈、王业三人,对三人说出那句著名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曹髦说:“我不能坐在这里,任凭司马昭把我从皇位上撵下台,今天我将亲自与你们前去讨伐他!”
一听这话,三人都吓瞢了,谁能想到这个平日里只会写诗作画的小伙子会说出这样的话。
王经急忙劝阻,说陛下你要冷静,司马昭熊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这是去送死啊!
曹髦将早已写好藏在怀中的诏书扔在地上,愤然说道:“别拦着我!今天我必须要揍他!就算死我也不怕,没准我还死不了呢!”
从曹髦的话里我们能够看出来,他就是要去跟司马昭玩命!
王沈、王业一看这事不对啊,当时就溜了,跑到司马昭那里去告密。
跟太后打了声招呼,曹髦率领手下仅有的数百奴仆,雄赳赳气昂昂向司马昭的府邸杀去。
半路上曹髦遇到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把司马伷吓跑之后,曹髦胜利的信心越发增长,也越发无畏的继续发动进攻。
司马家的死忠,时任中护军的贾充带领军队与曹髦交战。
这位年少的皇帝,亲自挥舞着宝剑浴血奋战,毫无畏惧。
眼看着贾充的队部快要溃散,贾充身边一个叫成济的二愣子站出来了,他哪里见过像古惑仔一样拿剑砍人的皇帝,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对贾充说:“老大,这啥情况啊?咱们该咋办啊?”
贾充回答成济:“你这个混蛋!司马家养你这个畜生就为了今天,还傻站着干什么?上去干啊!”
成济这个愣头青真的就拿剑上前,一剑刺穿了曹髦的身躯。
曹髦,这个奋力反抗的悲剧皇帝,当时便一命归天。
《三国志》中对于曹髦的这场反抗只字未提,原因很简单,陈寿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司马家的人正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以上关于曹髦反抗过程的描述均参照《魏晋春秋》的记载,关于这场反抗,裴松之引用了很多史书作为凭证,各类史书的记载大同小异,本文以《魏晋春秋》为主。
《三国志》中只记载了司马家对于曹髦反抗的善后处理工作:
曹髦死后,当朝太后随即公开发表声明,声明内容主要有这么几点:曹髦自己作死;我跟曹髦没关系;王沈、王业是好人;王经是坏蛋,杀了他!
随后司马昭也公开发表声明,主要内容有这么几点:太后说的对;按礼法应该用平民的礼仪安葬曹髦;曹髦死了我很伤心,还是用王侯的礼仪安葬他吧!
尽管时隔千百年,我们仍能透过冰冷的史书,在字里行间一窥当时魏国皇室的悲哀,仍能猜测到皇太后这个可怜的女人当时是怎样的无助,仍能看到司马昭那虚伪残酷而又无情的嘴脸。
今天,我们谈论三国,只看到英雄的热血,只关注烽火连天里的万丈豪情。
可是有多少人在乎,曾有曹髦这样一个人。
他来过,他战斗过。
【下期预告】是时候讲一讲司马懿啦!
他是曹丕最信任的人。
他是魏国的肱股之臣。
他鞠躬尽瘁抵御强敌。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默默的,做着他该做的事......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