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充满电再出发
非常巧,前一段时间没事儿在网上溜达,随手在facebook上偶然更新了一下头像,在点赞中居然找到了一个九年未见的前同事。原来好友在facebook上比较活跃,突然看到新头像的我,于是抱着碰运气的想法试着加我,当然也担心我这个账号是不是被盗号贴图了,结果发现真是的我。于是我们互加好友聊了起来。在聊天中知道友人在瑞典已经九年多的时间,孩子也在当地上了大学,因为她的双亲早在两三年前分别离世,所以这几年就再也没有回到国内。
在相互唏嘘中,不禁感概着岁月蹉跎。曾经被淡忘的十几年前初出茅庐的经历呼之欲出,甚至一瞬间找到了当年的味道。
和好友的交集还是我在南京工作的那段时间,她曾经是我招进来的新员工,个子不高,看上去文文弱弱的,面试的时候中规中矩,其实没有太深刻印象,后来了解到她前一段在日资代工企业的工作经历,那是她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认真踏实,每天都是班上最后一个走,工作两年的时候就已经干到小组长的岗位。不过代工企业任务量起伏不定,企业人员流动很大,更谈不上人才培养一说,个人很难有进步空间,于是在朋友的鼓动下选择了在那个年代非常热门的欧美企业碰运气。她给我的感觉安静朴素,而她的工作经验也恰好是我们新成立的部门所需要的。于是她和另外两位应聘者便成了我部门的新员工。
在南京时候的我还很青涩,那几年也是我快速成长的时期,部门一度快速扩充到了近百人。友人并非我的管理核心人员,她性格随和,基本与世无争,但是工作肯动脑筋,效率高,这是任何部门都喜欢的员工类型。她的踏实敬业一直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们企业要求管理者每年都要和员工有至少两次访谈,在访谈中谈绩效,做下一阶段工作内容,还需要和员工谈他们的个人培训及发展计划。在离开南京前的最后一次员工访谈中,因为很多人已经知道我要调离岗位了,那一轮访谈我还是遇到了很多挑战,或者说意想不到,有些人觉得曾经和我关系不错,希望在我离开前额外给与他们一些破例,说白了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用白不用。”也有些人反而放松了也放开了,竟然能开诚布公的聊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一轮访谈后我的心理是五味杂陈,这个经历让我反省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离开的临近,每周都时不时的和部门的同事们各种饭局。一次晚上和同事们去酒吧,好友和一起入职的另外两个同事刚好和我坐一起,其中一个同事已经坐到了小部门经理的位置。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喝了些酒的缘故,好友那天说了很多,她也谈到了工作上的困惑,以及生活上的一些压力。她甚至谈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老实人”的性格随和不代表没有追求,只是也许他们并不适合复杂的人际管理,没有领导“气场”,用人之长,适当鼓励加引导,他们可以成为领域里面的专家。可惜当时我没有那么高的意识和觉悟,只是劝她看开一些。后来的两三年我们还有偶然有些联系,再后来,她说部门越来越复杂了,她感觉应付不过来,那个时候她的孩子小学也没有去到重点学校,而周围的人的孩子都去了重点小学或者贵族学校。她的语气中太多的担心和焦虑,也有很多失望和无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她留言给我说自己换到瑞典去工作了。原以为只是两三年的交换,没想到一扎根就是九年。她基本断掉了和国内同事的所有来往。
随后的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变迁,我也慢慢尘封了当年的很多经历与回忆,曾经的激情与斗志也似乎都变得越来越遥远了。
这次偶然联系上友人,我也是兴奋不已,问到她当年怎么想到出国,她说“你还记得当年你曾经劝过我,累了别难为自己,充满电再出发。”她说当初对我特别羡慕,也向往着成就一番,不过几年下来,她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更追求平静生活,太复杂的人际关系她真的应付不了。所以选择了异国他乡,简单的生活,规律的工作让她找到了宁静。我的一句“累了别难为自己”让她非常感动。我基本记不起来我当时什么场景下说的这段话,不过我猜按照当时我意气风发的状态,我一定想告诉她的是“充满电再出发。”造化弄人,她感动于听到了她最想听到的前半句,而我我则想表达了最意气风发的鼓励与坚持,却是一句话上下两半场。
时过境迁,十年可以改变很多,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现在电话这头的我也不再是野心勃勃的职场年轻人,我突然恍惚,现在我会不会依然选择“充满电再出发”。面对职场想到一句话:心近,天涯咫尺;心远,咫尺天涯。如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在变化,进入人生下半场,其实做好这个转变,关键不在于换工作、换地域,而是在于改变自己的心态、学着换个角度看问题,还需要重新规划生活。扪心再问,如何过好自己下半场,我依然坚定的会告诉自己“充满电随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