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父亲,一直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总听自家姐弟吐槽父亲的严厉与少语,也会从父母那里回来之后电话给我,诉苦挨训的细节。
每每这个时候,我也会随声附和几句,毕竟父亲曾经的军旅生活带给他自己和我们的自律,或多或少还是有影响的。
姐弟们有需要跟父亲相商的事情,总会委派我去跟父亲讲,用他们的话来说:“你不会惹着他。”
的确也是,我自小就习惯了把自己管理的很好,不让父亲有对我严厉训斥的机会,其实,最根本的还就是因为我害怕父亲。
一路成长,与父亲最亲近的相处,就是我生了宝宝坐月子,母亲因为身体不好,父亲又刚刚退休在家,陪着我一起带孩子。
最温馨的记忆是父亲坐在床上裁衣剪布,给我的宝宝缝制纯棉衣物。
多年部队生活,父亲勤劳也爱干净,这点跟我的生活习惯很贴合,所以,父女两个相处起来蛮相搭。
今天中午还调侃父亲不像以前精干啦。也没有管他是否愿意听下去,直接说:“你老人家的餐桌没有以前干净啦。”
说完这句话的我就跑回厨房帮妈妈做饭啦,端菜的时候竟然发现父亲一擦一抹地在那里擦餐桌,我顿在了那里。
吃饭的时候,父亲依旧把电视声音开得老大,说看看有没有“今日说法”。
“朱自清,学过他的课文的,你记得吗?”父亲问得很突兀。
“《背影》啊,你是要说这篇文吗?”
“是的,你们语文课本里都学过的。”
“父亲去买桔子,在站台上,那个细节描写的部分,我只记得这些。”
于是,关乎“背影”的诸多我所不知的点,比如:朱自清因为父亲私自领走他的工资而远走他乡,朱自清对与父亲相处避而远之,到后来父子二人和解,父亲相送,就有了《背影》这篇文。
父亲还给我讲了朱自清父亲写给朱自清的那封信,以及信里谈及自己的身体状况。
父亲还谈到了“散文”,用他不高的文化总结着他理解中散文体裁的特点。
一顿午饭的功夫,我的父亲就这样跟我聊了一篇散文。
七十多岁的父亲,与我谈文字,姿势如我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锄禾日当午》一样,只不过那时候如若学不会,是不允许吃饭的。
很珍惜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光,跟在他身后淘了两个玻璃水培器皿回家,洗干净,插上绿萝,妥妥的,陪我四季都是绿。
也是盼着离职的,想要与父亲一起去他军旅的地方走走看看,想要陪父亲去见见他心心念念的战友,想要跟父亲看看发达城市的现如今……
许是我年岁初老,窝在父母的家里,不想离开。
也只有他们,每次在我离开的时候,走下单元门,回头的时候,都有二老趴在窗户边看着我离开。
也只有他们,还把我当孩子。